团员转型成功案例分享_@团子_从传统软件行业到AI产品经理

本文讲述了@团子从传统软件行业成功转型为AI产品经理的经历,强调了输出的重要性,通过撰写关于智能外呼系统的文章,获得了多家公司的关注和邀约。团子分享了从起心动念到转行的策略、面经,以及如何通过在行约见和自我提升找到转型的“缆车”。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输出的价值,以及在转型过程中保持终身学习和正确心态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anniman前言:@团子 的转型成功过程,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从“输入(学习饭团干货+在行约我单聊)”,到“输出(写干货文章《如何从零开始搭建智能外呼系统》)”,到“实施转型(找我帮内推+面试)”,不仅时间上非常紧凑高效,而且每一步都有一些超预期的亮点,最终成功入职滴滴AI labs。从团子的案例中,有非常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地方,详见下面正文。


640?wx_fmt=jpeg

  • 一年半以前,我还是一个传统软件行业的技术工程师;

  • 一年以前,我对AI一无所知;

  • 半年以前,我还不知道hanniman;

  • 3个月前,我才第一次和hanniman交流。


对于现在超预期的结果,作为一只资深(大龄)话痨,我想仔细复盘分享下这次“转行转岗”的故事和心得。


概述:从2018年7月11日在饭团首发自己的第一篇输出《如何从零开始搭建智能外呼系统》、8月22日hanniman老师帮我在朋友圈发了求职内推信息,到9月5日滴滴AI Labs电话通知offer,最近这一轮并不算密集的面试,也基本到了尾声。


目录:

零、我的起心动念(转型缘起)

一、转行转岗,要慎重

二、输出特别特别特别重要(含本人案例)

三、为什么要转行、如何规划转行策略(定位-目标-路径)、如何实践

四、面经及其他

五、hanniman点评


0


我的起心动念(转型缘起)

第一次有转产品经理的想法,是2016年底。


那会儿在一个比较窄的细分领域(商用EAI/ESB/BPM),个人也算是个深耕多年的专家(吹牛x的时候自称“全栈”),从全职实习开始算起有7年多工作经验,也和几个老同事们组了个团队,接了一些国内的项目,收入也不菲。2016年底一次周末闲来无事,去参加了一个App PM的线下培训课,简单学习了Axure、墨刀等工具的使用和App PM的相关日常工作内容,大致了解了互联网PM这个职位,感觉也挺有意思的,于是有了“要不要考虑转产品试试”的念头。


后来,因为团队接手的国内项目从售前到实施、到二次开发、再到技术支持,需要一路干到底,项目奖金再多,也无法弥补一周80小时扑在人家银行机房里、还连续出差8个月的痛苦,加上更多原因(详见3.1),于是17年上半年,我决定转行


1


转岗穷三月,转行穷三年

“转岗穷三月,转行穷三年”,这句话是我到今年才第一次听到,也确实符合我的经验。这“穷”倒主要不是物质上的穷,相反,选择“曲线救国”的话而不是纯硬转的话,收入在可能短暂下跌后会很快爬升起来,这里的“穷”,更多指的是时间精力上的穷,你必须十分努力,才能够留在原地——原有的高度。就像爬山爬到一个高度后,想换一个山头继续攀爬,无论用什么方式,都需要投入很多工作以外的精力,才有可能重新回到曾经到过的高度。——这中间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就是换山头的代价。


是的,“转岗穷三月,转行穷三年”,不要“一山望着一山高”,随便就想“转行转岗”,幻想可以弯道超车,尤其是那些数学考了60不满意、就以为自己换去考语文能考满分的同学……


2


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

除了“转行要慎重”,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输出”。


我做技术很多年,却一直没有好好经营过一个技术博客。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内有非明文规定“要注意保密”信息不对称和智力不对称都是做生意的重要门槛),另一方面是因为,外企商用软件的内部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和完善,我们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就是更新全球知识库,并不觉得有开博客再写的必要。


直到2018年6月,我有幸和hanniman交流了一次,他和我讲了很多,其中有一条是,要有输出


聊完之后,我立马开了公众号,发了几篇读书和课程笔记,重点写了外呼机器人相关的系统架构、功能等两篇文章,并首发在饭团。因为入行AI时间不久,如果想通过看书和学课程来总结输出,我感觉还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不会有太多真正的干货;而外呼机器人相关的信息,是来源于我工作中的具体项目实践,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写的时候更费心一些,但价值一定是更大一些的。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万物也都是产品。写外呼机器人的文章,源于我们工作早期遇到的一个痛点:一开始,我们拿到了客户需求,但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实现、但全网都没搜到资料!所以我觉得需要有一篇文章,简明的讲清楚“外呼机器人的系统架构和底层原理”到底是什么、对产品影响最重要的要素核心在哪里、从零开始去做时怎么纵览全局并最终落地——这个思维框架,源于我第一份工作(做企业IT底层架构)的长期训练沉淀。


于是,在我觉得自己基本弄明白之后,就写了这么两篇,写给几个月之前一脸懵逼什么都不知道的那个自己。同时,为了把文章写得尽可能全面、完善和清晰,我也花了一些时间去读相关的书(比如传统呼叫中心的IT架构)、梳理相关知识,这个过程,反过来也让我更理解整个产品的全局和对接的细节,对我实际工作中的多方协作有不少帮助。


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完之后,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写的有多好,只是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做了一个总结,毕竟我没有受过任何写作方面的训练,很多涉及商业的部分也无法写得太细,甚至现在回看,文章里的细节处有诸多遗漏、不完善甚至是明确的错误;但是,通过输出文章带来的影响力和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因为这篇文章,有知名大厂主动来加我微信,并邀请我去聊聊是否有具体感兴趣的职位;有外呼公司的老板点名说要挖我;有非常厉害的AI公司和我聊过之后,在已超出我预期的 offer 薪酬上,再加了15%的涨幅(坦诚的说吓坏了-_-#)。


更重要的是,在我这一轮面试过程中,每当我尝试介绍自己曾经的工作经历和积累,说自己具备复杂IT系统的分析解构能力、技术文档输出和知识分享能力、新的复杂事物快速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的时候,我写过的文章就成了最好的背书(佐证)。这些写过的文章,实实在在地证明了我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学过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并且能够用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给外行人士讲解清楚。


经验,能力,态度,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输出,去呈现。


我无法更强调输出的重要性了;I can 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输出 more。


3


找到“缆车”

再聊一聊转行转岗的过程吧。


转行转岗当然不容易。做任何事情通常都是简单三步,为什么做——why,怎么做——how,以及做成——do it。转行转岗也是一样。


3.1 Why

我曾经写过一段关于售前和产品职位的观察和思考:


关于是继续做售前还是产品的思考,我目前的观察是这样:


售前(pre-sales)这个职位,发展机遇最好的十年(红利期)是2000-2010年,也是外企在国内势头最好的十年。那时,对售前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需要英语好、沟通好,技术底层和架构也都要好,还要懂行业的业务落地,才能把那些做企业信息化底层架构的2B软件体系给讲清楚、卖出去。那几年,售前的价位相对并不低,资深一点、能做到咨询顾问consulting的人才,一般是1000美元/天。


2010年-2015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之中,是不需要售前的,因为产品本身的预设,就不需要任何帮助文档就可以轻松上手使用。


2015年后,大数据、云计算、AI、SaaS服务这类2B企业兴起,都开始需要售前,但是


1、2C产品,都会尽量做到极易上手(包括主流SaaS服务产品),所以售前价值相对较低;

2、如果是2G,更多依赖深厚的资源关系(如集成商),或者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如讯飞);

3、如果是2B,大企业的软件底层架构,已有不少成熟的开源软件的应用。一方面,有些公司(比如阿里云)对售前和技术专家的定位是资深Java架构。另一方面,这类2B软件,会提升产品易用性到产品经理就可以替代售前的程度(不少AI公司是让产品经理出去配合销售聊客户,而不配置售前这个岗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