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3年 上市公司-管理层过度自信 -社科数据

上市公司-管理层过度自信(2000-2023年)-社科数据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paofuluolijiang/90623790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paofuluolijiang/90623790
此数据集聚焦2000-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过度自信行为,通过量化高管心理特征与企业财务决策的关联性,为行为公司金融研究提供实证基础。year、Growth、AssetGrowth、股票简称、行业代码、行业名称、Industry2、当年是否stpt、样本区间内是否stpt、是否金融、是否制造业、是否沪深上市、是否北证上市、重污染分组1、重污染分组2、重污染分组3、所属省份代码、所属省份、所属城市代码、所属城市、是否属于西部、是否属于东部、是否属于中部、产权性质、负债合计、是否资不抵债、ind、e、mean、过度自信_投资决策等指标。

数据主要来源于沪深交易所年报、Wind金融终端及学术机构研究成果,部分指标通过文本分析法提取管理层报告中的乐观倾向词汇频率作为补充。其中,高管持股比例超过行业均值150%被界定为过度自信的代理变量,该阈值参考了Malmendier和Tate(2005)的经典研究框架。盈利预测偏差则采用实际EPS与管理层预测值的偏离度计算,正值连续三年出现即判定为系统性高估。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反映内部资金对投资支出的影响程度,过度自信管理者会放大这种敏感性,导致现金流充裕时过度投资、不足时投资不足的双重扭曲。而"商誉减值滞后效应"指过度自信高管倾向于延迟确认并购标的业绩下滑,该现象在清华大学研究中得到验证:持股比例高的管理层商誉减值概率降低23%,但可能隐含盈余操纵风险。

该数据集对公司治理机制优化具有多重指导价值。实证显示独立董事比例每提高10%,过度自信引发的非效率投资可降低6.8%,但无法完全抵消两职合一带来的决策偏误。监管机构可据此完善并购溢价披露规则,投资者则可通过跟踪高管持股变动预警潜在投资风险。

内含原始数据、参考文献、代码do文件、最终结果

文献:

[1]参考魏哲海.管理者过度自信、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06):3-12.
[2]参考姜付秀,张敏,陆正飞等.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J].经济研究,2009,44(01):131-143.
[3]参考乔安钦,成传明.股权性质、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12):12-1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