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空间尺度写照。弥合区域经济鸿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流通网络建设不仅能够加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分工和产业协同,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对于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堵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15年5月,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颁布《全国流通节点市布局规划(2015-2020)》,开展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工作,按照规模数量适度、功能结构匹配的原则,遴选出37个国家级、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本文参考吴顺利与徐卓君(2024)的做法,使用“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试点政策”的政策虚拟变量(Treat×Post)表征,构建了DID模型。若某县属于流通节点城市,则treat取值为1,否则为0;post为时间虚拟变量,在确认为试点城市当年及之后的年份取1,否则为0。需要说明的是,延边、红河、喀什、伊犁、海东、海西、博尔塔拉、巴音郭楞、日喀则等9个流通节点城市数据缺失严重,故将其剔除,最后选取的试点城市一共为94个。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人工整理,全部内容真实有效。
时间跨度
2007-2023
数据范围
城市层面
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为Excel形式
数据指标
城市名称,城市代码,标识年份,DID,Treat,Post
数据展示
参考文献
[1]吴顺利,徐卓君,梁威.城市流通网络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来自“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24,(04):29-42.
【下载→
方式一(推荐):主页*个人*简介
经管数据库-CSDN博客
方式二:数据下载地址汇总-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