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随行技术

1. 技术背景

(1)用户在网络中的移动性需求

     在大型园区中普遍存在用户移动性需求,例如:移动办公。
     从园区网络管理角度要求:不管用户身处何地、使用哪个IP地址,都可以保证该用户获得相同的网络访问策略。

(2)传统方案:

通过NAC技术结合VLAN和ACL实现
     问题:要求员工从指定的交换机、VLAN或网段接入、上线
            ACL与用户的关联只在认证点生效
            ACL需要提前配置
            部署和维护工作量巨大

(3)业务随行概述

     业务随行是园区网络中一种不管用户身处何地、使用哪个IP地址,都可以保证该用户获得相同的网络访问策略的解决方案
     通过iMaster NCE-Campus控制器和交换机,让网络权限自动跟随“人”移动,以此解决移动办公体验糟糕的问题
     业务随行从三个方面解决传统园区问题:
          业务策略与IP地址解耦
          用户信息集中管理
          策略集中管理
     业务随行的优点:
          简化网络规划:管理员配置策略时无需关注用户的IP地址
          增强控制能力:实现网络设备上认证用户信息的相互同步
          管理效率提升:管理员无需逐台设备重复配置

(4)业务随行的基本流程

     业务随行基于安全组进行策略管理及权限控制。
          划分安全组,安全组即拥有相同网络访问策略的一组用户
          定义基于安全组的权限控制策略,将策略下发到网络设备
          用户执行准入认证后,获得授权的安全组
          用户的流量进入网络后,网络设备根据流量对应的源、目的安全组执行策略

(5)传统方案与业务随行方案的区别

2. 基本概念

(1)认证与策略执行

     认证点:负责对终端进行身份认证,并通过认证过程从iMaster NCE-Campus获得终端的授权结果,如终端所属的安全组等
     iMaster NCE-Campus:充当认证服务器,同时也是业务随行的策略控制中心,维护全网的安全组之间的策略控制矩阵
     策略执行点:先从iMaster NCE-Campus获得安全组间策略控制矩阵,在收到流量后,根据流量的源、目的IP地址对应的源、目的安全组执行策略,如果策略允许该流量,则进行转发,否则进行丢弃

(2)安全组

     安全组是对“网络中进行通信的对象”进行抽象化、逻辑化而得到的一个集合。
     安全组的划分:
          静态安全组:通过静态绑定IP地址的方式定义安全组
          动态安全组:根据特定条件授权给用户,符合条件的用户授权到指定安全组
     特殊的安全组:
          unknown组(缺省):未知用户,未通过动态方式也未通过静态方式加入任何安全组的用户或者资源均默认归于这个组
          any组(缺省):所有用户或资源,通常用来配置默认规则。any组只能做目的组,不支持配置为源组
          逃生安全组(指定):当策略执行点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IP-Group通道故障时,对于未识别的流量,
          按照逃生组所配置的策略进行控制。只允许配置一个逃生组,且逃生组必须要配置静态成员。

(3)UCL(用户控制列表)组

     UCL组是一种用户类别的标记。借助UCL组管理员可以将具有相同网络访问策略的一类用户划分为同一个组,
     然后为其部署一组网络访问策略,即能满足该类别所有用户的网络访问需求。

(4)资源组

     资源组之间允许IP地址重复;
     在配置策略控制矩阵时,资源组只能作为策略的目的组(不支持作为源组);
     策略下发的时候,针对交换机设备,需要分解成对应的IP地址下发,而不是使用安全组(UCL组)模型。

(5)策略控制矩阵

     策略控制矩阵是用于承载组间策略的配置,组间策略主要控制组到组之间的访问权限。

(6)IP-Group表项订阅

     概念:网络中,对于认证点设备和策略执行点设备不属于同一设备的场景,
     需要将认证用户的IP-Group(IP-安全组)信息表项推送到指定的策略执行点设备上,
     这需要管理员在控制器上进行订阅配置。
     步骤:
         用户在认证点设备通过RADIUS协议到认证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认证服务器完成安全组授权,同时记录用户的IP-Group表项信息。
         认证服务器通过HTTP2.0通道向IP-Group组件上报IP-Group表项。IP-Group组件将表项信息推送到订阅设备。

业务随行基本原理

1. 工作原理概述

(1)创建用户及安全组

     管理员在控制器中定义安全组
     管理员在控制器中创建用户账号,并配置授权规则、授权结果,将用户授权到对应安全组

(2)定义并部署策略控制矩阵

     管理员在控制器中指定策略执行点设备,并定义策略控制矩阵
     控制器自动将组间策略下发至策略执行点设备

(3)用户启动认证

     用户接入网络,控制器校验用户身份
     控制器根据用户的登录信息,将其与安全组关联,并将该用户所属安全组作为授权结果下发给认证点

(4)用户访问网络

     策略执行点根据IP地址与安全组的对应关系(IP-Group信息),识别报文的源、目的组信息,进而匹配和执行组间策略

业务随行方案设计

1. 安全组设计

(1)动态安全组(接入用户):5W1H

     Who:接入用户的身份,例如公司的领导、普通员工、访客
     Where:接入用户的地点,例如园区内接入,或远程接入
     What:接入用户使用的终端类型,例如是手机接入,还是PC/便携机接入
     When:接入用户的时间,例如是白天接入,还是晚上接入
     Whose:设备归属,例如是公司终端,还是自带终端
     How:接入用户的方式,例如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

(2)静态安全组(网络资源)

     静态安全组通过资源的服务类型来进行制定

2. 权限控制设计

根据需求得出业务随行中动态安全组和静态安全组的划分,并根据网络访问权限得出网络权限的访问矩阵。

3. 用户认证设计

业务随行和传统方案相比,在用户认证阶段没有差别
当用户通过认证后,传统方案会下发ACL、VLAN等信息,而业务随行会下发安全组信息(即UCL组)

4. 认证点和策略执行点位置选择

一般认证点选择用户网关设备,并且网关设备同时作为策略执行点,部署业务随行功能。
主要原因:
     接入交换机数量较多,在每台接入交换机上配置认证功能较为繁琐,管理起来也较为麻烦。
     控制器需要向策略执行点设备同步权限策略,如果选用接入交换机作为认证点,则策略执行点设备的数量会大幅增加(因为接入交换机数量较多),不仅增加了控制器上设备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还延长了每次同步策略的时间。
     对于用户网关以下的二层网络中能够互通的用户,如果想要进行互访控制,可以部署二层隔离,使用户在二层不能互通,流量必须经过用户网关。

5. 典型业务随行设计方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你好!关于华为随行WiFi的前后端联调,首先需要明确一下具体的配置内容。通常来说,前端和后端的联调是为了确保系统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前后端之间的数据交互能够顺利进行。 在华为随行WiFi的配置过程中,前端主要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用户交互,而后端则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并与数据库或其他服务进行交互。为了进行前后端联调,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保前后端开发环境已经搭建好,并且能够正常运行。 2. 在开发环境中,将前端和后端的代码进行整合,确保两者能够正常编译和启动。 3. 针对具体的功能模块,定义好前后端之间的接口。 4. 在前端代码中调用后端接口,发送请求并处理返回的数据。 5. 在后端代码中实现相应的接口,处理前端发送的请求,并返回相应的数据。 6. 运行前端和后端代码,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交互。 7. 针对每个接口,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逻辑正确无误。 8. 如果发现问题或错误,及时进行修改和调试,直到联调过程顺利完成。 在进行前后端联调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调试工具和技术,例如使用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来检查网络请求和响应,使用接口测试工具来模拟前端发送请求等。此外,注意及时记录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保持前后端的沟通和协作,有助于提高联调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