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骂的好!

在互联网行业干了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各种论坛、行业聚会参加了不少,有一个现象,这几年越来越明显:大家说的术语,越来越深奥了。

在我刚进互联网这个圈子的时候,互相交流时,大家偶尔会抛出一些什么引流、转化之类的话,虽属于专业名词,但外人也能听懂,一场交流会下来,内行之间互换心得,外行也可以了解一些业内知识,扩展知识边界。

最近这一两年,明显感到整个互联网行业趋势的变化,特别是在用词上。

去年去参加的一个行业小聚会,伴随着一个全是数据罗盘的PPT,主讲人一通破圈、赋能、阈值、维度…把我也整蒙了。

一场交流会下来,脑子中空空如也,只有这些行业黑话在飘荡。这些黑话,仿佛变成了黑色笑话,没有实义,只有一个外壳。

前几天字节跳动的张一鸣公开批评了这种「通篇不说人话」的行为,也是,毕竟现在互联网作为内卷圣地,平时工作不讲点黑话提升逼格,怕是难以立足。

虽然我现在自己创业,但是也卷入其中。平时我喜欢写点稿子,对一些大事讲点自己的心得看法,但总是会有一些读者留言:

甲啊,相比其他博主,你写的文章深度不够啊,都是大白话,内容质量不行。

真要说起来,我写文章的初心本来就是通俗易懂,让更多的人能直截了当的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减轻读者的压力,能一句话说清的事,绝不浪费一段。

就像这种互联网黑话一样,其实我并不反对这种行业用语,比如底层逻辑、用户体验、决策路径等等,我觉得挺好使,看字面意思就能明白。

回到最初,之所以互联网行业会诞生许多黑话,那是因为有很多词的确很有概括性、提炼性,能够快速在行业内降低沟通成本,如果没有这些名词,解释起来反而会很困难。

但是现在有的人,不分场合,通篇都是这种黑话,一开口就是互联网,已经忘记了正常的人话怎么说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荒诞的部分,就是很浅显的内容,都对应着一套另外的黑话说法。

拉几个粉丝建个社群,发点学习资料,可以写成,打造私域流量,全场景赋能用户心智。

几月几号发一条微博,然后让邀请同行转发,可以写成,自媒体流量开篇预热,拉高期待值,借势发酵,打破信息屏障,结构化感知新营销…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些话是废话,但是,为什么这些话在高学历人群聚集的互联网行业会这么流行?

总结这些黑话的特点,其共性,就是初看都显得高深有气势,可是拆穿了表面细究内涵,无非还是那些简单的事。楼里装几个声控灯,都要说成「用照明赋能楼宇」,这是骗谁呢?

在互联网工作的同学应该很有体会,参加业务讨论会,同事之间像说天书一样争论数个小时,各种高深术语频频闪现,但开完会后,发现项目推进为0。

 

身在职场的,大概很容易能想明白这个问题:自我欺骗和相互欺骗。

15年的一个春天,即将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站在北京万事达中心的乐视新品发布会舞台上,他的嘴里说出了一个互联网新词——「生态化反」

当时360的红衣教主就受不了,说,别讲大词,要讲人话。

这么多年过去,乐视负债上百亿,但是互联网公司更爱讲故事了,打造了更多的新鲜词语,甚至已经开始创造句子了。

每个字你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像天书。

《雍正王朝》中有一集,讲到李卫去浙江当巡抚,要开展摊丁入亩新政,触动了下面基层官员的利益,他们想了个什么法子反对李卫呢?

他们知道李卫文化浅薄,大字不识的几个,于是就故弄玄虚,写普通老百姓都看不懂的文言告示,来宣传新政。

政策推行不下去,最后逼得李卫没办法,找了几个叫花子,改了一首莲花落在民间传唱,反而让政策深入人心。

百年前的文言八股,和今天的互联网黑话,并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互联网本来是个讲究效率的地方,现在却通过这种文化输出来让人摸不着边际,把平淡的事说的高入云端,每日大谈玄虚,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我觉得,这种现象,是该整整了。

我既是一个创业者,也是一个写文章的,经常会提醒自己:产品和需求不来自造词。尽量少搬弄这些词,且不说它们毫无意义,而且肯定会降低读者和用户的体验。

当然,如果你很喜欢这些黑话,当我没说。


添加个人微信

加入读者微信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