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7章 机械波,平面简谐波的方程,能流密度,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多普勒原理(清华大学)

 上理考研周导师的哔哩哔哩频道

我在上面讲课哦

目录

§7-1 波的基本概念

一、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二、横波和纵波

三、波线和波面

四、简谐波    

五、物体的弹性形变*

1. 长变

2. 切变

3.容变

六、描述波动的几个物理量

1.波速 u

2.波动周期和频率

3.波长入

§7.2 平面简谐波的方程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1.一平面简谐波在理想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

2.沿x轴负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二、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1.如果给定x,即x=x0

2. 如果给定t,即t=t0

3.如x,t 均变化y=y(x,t)包含了不同时刻的波形

三、平面简谐行波的微分方程

§7.3 波的能量和流密度

一、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1.波的能量    

2.能量密度

二、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

 1.能流:

2. 能流密度(波的强度):      

3.平面波和球面波的振幅

三、波的吸收

§7.4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一、惠更斯原理

二、波的衍射

§7.5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三、波的干涉

1.相干条件

2.波场中的强度分布

§7.6 驻波

一、驻波方程

二、驻波的特点

1.波腹与波节

2.位相并不传播(驻波)

3.驻波能量

三、半波损失

§7.7 多普勒效应

一、多普勒效应


§7.1  波的基本概念

§7.2  平面简谐波的方程

§7.3  波的能量和流密度

§7.4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7.5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7.6  驻  波

§7.7 多普勒效应

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叫做波动     机械振动在连续介质内的传播叫做机械波

§7-1 波的基本概念

一、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①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即波源; ②有连续的介质.

 如果波动中使介质各部分振动的回复力是弹性力,则称为弹性波。

弹性力: 有正弹性力(压、张弹性力)和切弹性力;    

液体和气体弹性介质中只有正弹性力而没有切弹性力。

二、横波和纵波

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纵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前看去,前面各质点的振动位相都依次落后于波源的振动位相.

   机械波向外传播的是波源(及各质点)的振动状态和能量.

     横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只有固体能承受切变,因此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纵波在介质中就形成稠密和稀疏的区域,故又称为疏密波.纵波可引起介质产生容变.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承受容变,因此纵波能在所有物质中传播.

三、波线和波面

波场: 波传播到的空间。

波线(波射线) :  代表波的传播方向的射线。

波面:  波场中同一时刻振动位相相同的点的轨迹。

波前(波阵面):  某时刻波源最初的振动状态传到的波面。    

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波线恒与波面垂直.    

沿波线方向各质点的振动相位依次落后。

四、简谐波    

 波源以及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都是谐振动.      

任何复杂的波都可以看成由若干个简谐波叠加.

五、物体的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一定限度的外力作用下形状和体积发生改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的形状和体积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1. 长变

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E称为弹性模量

2. 切变

相对面发生相对滑移

3.容变

六、描述波动的几个物理量

1.波速 u

振动状态(即位相)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波速又称相速.

在固体媒质中横波波速为

在固体媒质中纵波波速为

G、 E为媒质的切变弹性模量和杨氏弹性模量 p为介质的密度

在同一种固体媒质中,横波波速比纵波波速小些

在弦中传播的横波波速为:

T为弦中张力,u为弦的线密度

在液体和气体只能传播纵波,其波速为:

B为介质的容变弹性模量 p为密度

理想气体纵波声速:

y为气体的摩尔热容比,Mmol为气体的摩尔质量, T为热力学温度, R为气体的普适常数, p为气体的密度

2.波动周期和频率

波的周期:一个完整波形通过介质中某固定点所需的时间,用T表示。

波的频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中某固定点完整波的数目,用v表示。

3.波长入

   一波线上相邻的位相差为2入 的两质点的距离。

§7.2 平面简谐波的方程

      在平面简谐波中,波线是一组垂直于波面的平行射线,因此可选任一波线上任一点的振动方程来研究平面波的传播规律.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1.一平面简谐波在理想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

以某一波线为x轴,设原点振动方程:

O点振动状态传到p点需用时

t 时刻p处质点的振动状态重复

p点的振动方程:

沿x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沿着波的传播方向, 质点振动状态(位相)落后于原点(波源)的振动状态(位相).

2.沿x轴负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波矢(波数)

二、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1.如果给定x,即x=x0

2. 如果给定t,即t=t0

3.如x,t 均变化y=y(x,t)包含了不同时刻的波形

三、平面简谐行波的微分方程

§7.3 波的能量和流密度

一、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平面简谐波

在x处取一体积元dV,  质量为 dm=pdV

质点的振动速度

体积元内媒质质点动能为

体积元内媒质质点的弹性势能为

1.波的能量    

体积元内媒质质点的总能量为:

说明

(1)  在波动的传播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动能和势能不仅大小相等而且相位相同,同时达到最大,同时等于零。

(2)在波传动过程中,任意体积元的能量不守恒。

横波在绳上传播时        

     体积元在平衡位置Q时,相对形变量最大,弹性势能也为最大;此时动能也最大。        

    体积元在最大位移P时,相对形变为零 ,弹性势能亦为零;此时动能等于零。

2.能量密度

   单位体积介质中所具有的波的能量。

平均能量密度:    一个周期内能量密度的平均值。

二、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

 1.能流:

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中某一截面的能量。

平均能流:在一个周期内能流的平均值。

2. 能流密度(波的强度):      

 通过垂直于波动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量

3.平面波和球面波的振幅

   在均匀不吸收能量的媒质中传播的平面波在行进方向上振幅不变,球面波的振幅与离波源的距离成反比。

  对平面波:

在一个周期T内通过S1和S2面的能量应该相等

对球面波:

  所以振幅与离波源的距离成反比。如果距波源单位距离的振幅为A则距波源r 处的振幅为A/r

  由于振动的相位随距离的增加而落后的关系,与平面波类似,球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三、波的吸收

  波在实际介质中,由于波动能量总有一部分会被介质吸收,波的机械能不断减少,波强亦逐渐减弱。

  设介质中某处振幅为A,经厚为dx的介质,振幅的衰减量为-dA,

§7.4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一、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波阵面(波前)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新的波阵面.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

二、波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其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波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前进,这种现象叫波的衍射

  应用惠更斯原理证明波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7.5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波传播的独立性原理或波的叠加原理:

    各列波在相遇前和相遇后都保持原来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动方向、传播方向等)不变,与各波单独传播时一样;而在相遇处各质点的振动则是各列波在该处激起的振动的合成.

能分辨不同的声音正是这个原因

说明:

(1) 波的叠加与振动的叠加是不完全相同的.

(2)  波的叠加原理与波动方程为线性微分方程是一致的.

三、波的干涉

     两列波若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在相遇点的位相相同或位相差恒定,则在合成波场中会出现某些点的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点的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

1.相干条件

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相同

位相差恒定

相干波源:   满足相干条件的波源

2.波场中的强度分布

设s1、s2为两相干波源,其振动方程分别为

传播到p点引起的振动分别为:

在p点的振动为同方向同频率振动的合成。

合成振动为:

其中:

由于波的强度正比于振幅,所以合振动的强度为:

说明:

(1) 位相仅由位置决定,合振幅由波程差(r2-r1)决定,故这是一个稳定的叠加图样。即有干涉现象

(2) 干涉相长与干涉相消的条件:

§7.6 驻波

     驻波是两列振幅相同、相向传播的相干波的叠加称为驻波.

一、驻波方程

   简单的,设两列相向传播的波在原点位相相同

两波相遇,其合成波为

函数不满足

不具备传播的特征,它不是行波

    它表示各点都在作简谐振动,各点振动的频率相同,是原来波的频率。但各点振幅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二、驻波的特点

1.波腹与波节

驻波振幅分布特点

2.位相并不传播(驻波)

相邻两波节间各点振动位相相同; 波节两边各点振动位相相反。

3.驻波能量

  驻波振动中无位相传播,也无能量的传播。能流密度为0.平均说来没有能量的传播,一个波段内不断地进行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 并不断地分别集中在波腹和波节附近而不向外传播。

三、半波损失

  波阻(波的阻抗): 是指介质的密度与波速之乘积                          

z = pu.

1.若 p1u1 > p2u2   ,即波密-》波疏

若忽略透射:

反射波和入射波同相

2.若p1u1 < p2u2 ,即波疏——》波密

反射波有相位突变Π——半波损失

§7.7 多普勒效应

一、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于1842年发现,当波源或观察者、或者两者同时相对于介质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不同,这类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或者多普勒频移。

水波的多普勒效应(波源向右运动)

  简单地,选介质为参考系,以波源及观察者连线为x轴,并规定波动向着观察者传播方向为正方向

注意:       波速u是波相对于介质的速度,它只决定于介质性质,恒为正值.       区分3种频率,波动频率是以介质为参考系,接收频率是以接收者为参考系

1.波源不动,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 v s=0, v B 不等于 0

观察者测得的波速 (vB>0)          

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时,观察者测得的波长        

入‘=入

接收频率vB  

当观察者向着波源运动时 (V B >0), 接收频率提高。 

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时 (V B <0) , 接收频率降低。

2.观察者不动,波源相对于介质运动 Vs 不等于0, vB=0

由于波源的运动,介质中的波长发生发变化。

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时  (Vs >0)

 运动的前方波长缩短,波形被压缩

接收频率

若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 (Vs<0)

S 运动的后方波长伸长,则波形被拉长

接收频率会降低

3.波源和观察者同时相对于介质运动(V B不等于 0 , V S 不等于 0)


 上理考研周导师的哔哩哔哩频道

我在上面讲课哦

 资料仅供学习使用

如有错误欢迎留言交流

上理考研周导师的其他专栏:

光电融合集成电路技术     电路原理

C语言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单片机原理

模式识别原理

数字电子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     ​​​​​​ 传感器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数据结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数学

传感器检测技术

智能控制

嵌入式系统

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热工与工程流体力学

数字信号处理

线性代数

工程测试技术

上理考研周导师了解更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