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章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1】。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2】,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3】处无为【4】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5】,生而不有,为而弗恃【6】。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7】。

【注】

1.斯:此也;已:已,矣古通用。

2.形:王弼本作“较”。帛书甲、乙本均作“刑”。

3.圣人:老子理论中完美完美人格的体现者,也就是抱道而行的人。与儒家的圣人不同。其品格表现出来则正如司马迁所“无为自化,清净自正。”
4.无为:此是五千言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老子的“无为”其实蕴含着“自然”,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前者从否定的角度,后者从肯定的角度表达了老子基本的价值取向。
5.不辞:当做“不为始”
6.“生而不为,为而不恃”:意为圣人行事是不占有、不把持。
7.不去:不会丢失。

【白话】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所以,有与无互相产生,难与易互相形成,长与短互相衬托,高与低互相依存,音与声互相配合,前与后互相跟随。因此之故,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事,以不言的方法来教导。任由万物成长而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仗恃己力,成就万物而不自居有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离开他。


【解读】

  • 人间的价值判断是相对的。一方面,没有美就没有丑;另一方面,美之上还有更美,丑之下还有更丑,永远比不完。圣人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无所作为,缄默不语,让一切自行发展。

  • “圣人”是指领悟了“道”的统治者,可以体现“道”的作为。“万物”则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所以才有居功不居功的问题。如果不居功,则功绩“无从”离开他,并且不必担心“有功就有过”这种相对价值观的干扰。

  • “有无相生”可以理解为:一、在概念上,说“有”时,知道它不是“无”;说“无”时,知道它不是“有”;两者若是分立,则两者都将不知所云。二、万物常在变化之中,所以现在“有”的,以前是“无”;现在“无”的,曾经是“有”;由将来看现在,亦复如此。换言之,有与无,在此并非西方哲学所谓的“存有”(Being)与“虚无”(Nothingness)。

  • 《庄子·应帝王》:“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其意为:“明王治理时,功劳广被天下,却好像与自己无关;教化普施万物,而百姓不觉得有所依赖;拥有一切但不能描述,使万物可以自得而喜;立足于神妙不测的地位,遨游于虚空无有之境。”这段话生动描绘了“圣人”之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