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探讨过的微信功能

八年来七次大更新,微信一直在考验着自己。

作为一款超国民应用,全球10亿的用户数据令其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洪水猛兽,即便是信息流,短视频等新模式不断涌入,依然阻止不了微信前进的步伐。

我们为你梳理了这一年精选的微信功能话题,一起来看看吧。

1. 为什么朋友圈不能发语音?

    叁三三三姐

我觉得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获得信息的载体,有图片、文字、视频、语音。

从信息收取来看,接收图片和文字所花费的时间,是由接收这一方自己来控制的,取决于他的理解能力和愿意花费时间。而视频和语音,他传递信息的时间是由发送一方来控制的。用语音的方式,更多的是对发送方有利。

从朋友圈的使用场景来看,用户在里面浏览,只是去发现内容,没有带有特定的目的性,在控制获取信息的方式上,用户倾向于简单和自己主动控制。

相比之下,图片的浏览方式是最简单直观的,文字的阅读理解难度大于图片浏览,但是文字的优势是,对图片的理解能够起到补充理解的作用,视频与图片和文字相比,他的优势是能够展示动态的过程,同时有定格画面,让你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同时看视频的成本是时间和流量,所以微信在视频的处理上其实也是非常谨慎的。

而面对一段语音,放在朋友圈里,对于信息获取方,他几乎没有优势,他必须去听完,才能够获取到有效信息。而对于信息发送方,他确实有优势是可以简单发送,但是如果没有人来听,他发送的核心目的其实是并没有达到的,简单其实也是无价值的。

微信的语音被用在了两个地方,一个是用户之间直接交流用语音,从发送方看,方便,简单,快捷,当然同时对于获取方其实是不便的,但是双方带有交流目的,获取方的目的都是希望获取信息,对于收取方的不便是小的影响,同时,语音与文字相比有个优势是能够通过声音语气辨别情感。当然,微信也有了语音转文字的功能,可以弥补一部分。

另一个是公众号可以发送语音,我们关注公众号,是因为我们要获得信息,公众号的所有者的地位是高于接收者,即使麻烦,如果需要我们也会愿意去听,甚至可能有愿意听到偶像的声音的情感诉求等等。

说了这么多,发现其实就是一句话,采用语音传播倾向于发送方,对接收方比较麻烦,就看在这个接收信息的场景和过程中,根据双方的地位选择倾向于哪一方的方式。

突然想到,将来不知道微信会不会考虑在发朋友圈的时候可以语音转文字。

2. 微信朋友圈如果打乱了以时间排序的信息流,改为算法排序,这是否可能?有哪些利弊?

野驴   

首先朋友圈定义是内容社交,而不是社交内容;

在4.0版本微信做了『朋友圈』创造一个记录生活 的空间;

作用:盘活你的好友关系链,就将聊天框中单线联系——>多线连接

我们都添加了不少好友,但是加了好友之后,都没有聊天。如果强行去聊,很容易变成了尬聊。有了朋友圈,你至少可以通过他发的朋友圈点赞刷点存在感,当你在点赞头像中看到了共同好友:【哎呀妈呀,你们怎么认识的】无形中就激活了你,他和另一位好友的关系链;

意义:创造了一个制造话题讨论的场景

我们很容易及时更新的信息中 ,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比如:【德国队居然踢不过南朝鲜】,【小明去泰国了】,【今天出去约会了】.......

基于楼主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分析:

1.为什么朋友圈要用时间排序

2.信息质量不好,目前解决的手段

3.怎么定义内容质量的高低?算法是否可以定义

为什么朋友圈要用时间排序:

其一,朋友圈强调的是记录你的现在的生活,我们打开朋友圈的原因是惊喜和好奇(或者说一种不确定性),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好友在一刻会发送什么,比如:你通常看朋友圈不可能去看几天前的内容。而朋友圈的内容和时间是一种强关联;

其二,信息流的本质内容多时,社交链分发的效率 远远小于 算法分发,如果你每天有1500或3000条朋友圈,按时间顺序滑动那么就显得很低效能呢。但目前整个微信平均数好友数为:123人,仍在150的邓巴数以下,相对于每个人每天的收到朋友圈内容还是相对匮乏的。相反,时间排序在目前的状态下显得更加有效;

信息质量不好,目前解决的手段:

楼主提到的内容质量参差不一,现象确实很常见,比如:过去的朋友圈的微商,个人无趣的助力链接。

但我要反问为什么朋友圈的内容不能存在差内容?朋友圈凭什么都是优质内容?

其实回到我们真实的生活中,你永远不能保证这个世界上周边都是你喜欢的人。有你喜欢的存在,就有不喜欢的东西存在。反观到我们的朋友圈也亦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发的内容和你不喜欢我们直接可以直接通过是否“屏蔽“就解决,特别讨厌的直接拉黑,低级广告营销投诉关到小黑屋中,就像我们真实的生活 有些人你喜欢的话,就多聊一聊他,有些人不喜欢,你可以不理他就行呢。

怎么定义内容质量的高低?算法是否可以定义

首先,内容质量低的有多少?是大部分,还是很大一部分?

其次,算法很难理解内容质量是否优质,根据点赞数多少?你和好友亲密度高低?互动频度? 那鸡汤算不算?.......同时时间因子也占很大权重,不可能我今天看的消息是三天前发吧。算法显然很难判断什么优质,差的内容 ,最多通过一些规则会疲敝广告,微商。其实决定内容质量高低的是好友本身,影响因子是你和好友的亲密度。你多加一群优质的朋友,才有更优质的内容。你更多去和好友互动,内容才能引起你更加感冒。

回归到微信产品本身:

朋友圈更多是内容社交,而不是社交内容;

朋友圈体验的好坏在于互动的高效,而不朋友圈内容的优劣;

当然Facebook和微博都用尝试信息流,结果就都是用户一片哀嚎,变成了前车之鉴。

想必在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应该是行不通的吧!

3. 微信对话中的“正在输入”功能与信息“已读”功能在本质上有何差异?

    路西西

我选择从信息的:产生-传输-接收达到 途径理解

①产生:信息生产者编辑过程,同时信息消费者可看到“正在输入”。

②传输:简单是个技术流程,指一个对话网络应答(发起方-服务器-接收方),如果网速有问题,微信等IM会显示消息未送达(可选择再次发送)。

③接收:有两个维度:

1,你是①的生产者,你可看到“已读”;

2,你是①的消费者,你可接收到①编辑的信息。

以上①②③在不同IM软件是不一样的:钉钉有③,微信有①,手Q好像没有①③

“正在输入”:微信,在对方接收你消息的10秒内,如果对方聊天框有输入动作,微信会提示“正在输入”,超过十秒,即使对方再编辑,也不会显示“正在输入”。

它着重给发消息人一个反馈:

1、交互频率高的对话,比如情侣聊天,发完信息看到对方在编辑,那么我就等你一会吧。但如果你突然不说话了(怎么判断不说话?我没有看到微信提示“正在输入”,看!!!这就是产品的教育力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知道和你聊天的人对你上不上心,什么秒回啊.给Ta发完消息,立马显示对方正在输入,这个才是爱你的(时刻盯着和你聊天页面!哈哈!!)),那么用户可以选择处理其他事情,稍后再回到聊天页面。

(这个功能交互可以往情感方向发散,类似秒回、撩人关键词)

2、正式的场合:地位不对等的会话,比如商务交流、。

A:王总您好,我是成电的xx老师,由我负责和您项目接洽;

然后A会等十秒看王总是否“正在输入”,他会有个心里预判,不至于一直等王总消息不敢做其他事,也不至于去做其他事,遗漏了王总的消息(总有刁民看中秒回!)~

所以我感觉微信做这个,是把我们在微信里的行为细分:

1、聊天维度:和不同人的聊天会话细分,通过这个你选择等待还是切换走(类似看电视,不知道新节目什么时候来,要换台了,系统提示新节目马上开始)

2、行为维度:你不“正在输入”,我就去刷朋友圈或者去微信之外APP,不打扰。

至于为什么是10秒钟,这个问题可参考微信撤回消息为什么是2分钟,之前在群讨论结果很精彩。

“已读”大家很清楚,毕竟微信不是钉钉,要给用户足够的空间,或者说给用户撒谎的机会(连撤回都可以,撒个谎还不行嘛)

社交的几种分类:熟人/陌生人,工作场合/非工作场合...

已有“已读”功能的主流社交IM:钉钉、陌陌

没有“已读”功能的主流社交IM:QQ、微信

钉钉:办公场所,效率工具,消息传达后需要实时看到对方的是否阅读,事情紧急的话,可以下一步电话联系。我想是否添加功能?(发送消息时选择:对方5,15,30分钟未阅读转ding电话提醒?)

陌陌:陌生人社交(现在改为视频社交,蛮好的),对于陌生人交友,如果对方一直未读(对方是个机器人或者僵尸号),或者已阅后久久不回复(大兄弟不要等了,你的颜值不过关),表明没有发展的空间,那就下一个喽;

QQ、微信:两类大众IM,里面会有各种复杂的社交关系,这样的聊天场景会很多,有的需要已读,有的不需要。其实用户自己没法判断,用户本身只能通过自己的体验给自己一个反馈,长期积累下来,感觉这款IM对自己的影响(比如情侣聊天,女方提出某种请求,男方明明已阅,却迟迟不回应,后面怎么解释,各种场景下的意外多了,用户就会远离),基于平衡效果,没有做吧

“已读”VS“正在输入”

①信息传播途径:两个功能不是一个环节的,一个讲的是生产中,一个讲的是消费后;

②信息反馈角度:两个功能是一样的,都是给会话参与者以信息反馈,一个是告知消费者,一个是告知生产者;

③人性:不同的会话场景,抓住同一个人不同的人性。

钉钉需要“已读”来确定对方收到我的信息,记录可追溯

微信需要“正在输入”让对方知道你在编辑,但很多人会忽视,记录不可追溯。

~~以上~~

~~以下~~

摘自微信官方某公众号:wechat moments(一个有趣的耗子)

2018-1-18推文《对方没在输入中》

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涵盖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紧急度和重要度往往介于中间宽泛的范围。

因此,人们在微信中传递的信息的期待值也会有所差异,有人选择用微信传递信息是为了方便,也有人是为了能更快地得到答复,这样不免会有期待落差。

心理学认为:「回应是对自我的确认,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无论关系亲疏,能否得到回复,都是确认对方对自己态度的一个重要尺度。

于是,有时我们会走向一个极端,时刻期待着「对方正在输入…」,而忽略了我们正处于一个需要回应太多信息的时代,确保和期待及时回复都能让人筋疲力尽。

简单地用回应速度来判定对方对自己的态度,是一种不成熟的、对彼此关系缺乏信心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给家人发消息后,很少会因为对方没有及时回复而患得患失。

持续对别人的态度抱着负面的预期,是社交焦虑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果你真的需要对方立马给予回复,大可以直接说出「收到请回复」之类的需求。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往往说不出这种要求,因为我们发送的消息大多数其实都没那么紧急,躁动的只是我们心底的焦虑而已。

回到自己的节奏中,专注而高效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在放下等待个回复的焦虑的同时,也不会为了自己看到信息,却不能及时「正在输入…」而感到抱歉了。

4. 微信上线的亲属卡,可赠与父亲、母亲、子女,为什么没有配偶(老公、老婆)的赠与项?

乔乔乔   

应该和此功能的主要目的有关,刺激中老年用户的微信支付。

毕竟目前微信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的国民,而微信支付使用最频繁的是20-40之间的用户,40岁以上的用户微信支付比例只占不到5%,但是用户数占12%,而且这个比例还有一定扩展的可能性。中老年人不使用微信支付的绝大多数原因是受当年环境背景造成的对于金钱的敏感和安全性考量,如果让他们用微信绑定银行卡然后进行支付,会提升使用微信支付的门槛,增加用户对于这个支付安全性的疑惑,从而减少微信支付的人数。此举就是通过亲人的背书来实现微信支付在中老年之间的普及,这个背书用得好。而且这种微信支付的场景就是一般的小额支付,因此才会有每月只有3000元的金额上限。

未来赠与子女的方式,非常像我们小时候的零花钱,期待后续微信在这个方面的产品功能拓展和玩法拓展

5. 烧脑问答:微信群加入关键词提醒功能是否可行?

    Mihok

来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您这边的需求描述是:过滤微信群中自己不想看的消息,自己关注的消息时才做提醒。

1.个人认为需要看什么样的消息并不是针对消息本身,而是针对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群)人,

场景一微信群中有我心仪的女生,我希望她说话时我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别人说的话我都不想     看;

场景二老板不定时会在公司群里问一些问题

这两种场景是否会更加贴合实际场景,那么心仪女生的消息,我肯定希望每一个都看到,那么这时关键词就不是重点了,而是“心仪的女生”,这个人是重点了,她的消息我都要提醒。

公司老板在群里说话时,你可能不想接收所有的消息,只想接收到和自己有关的,那么如果老板特意找你时,会在群里@你,或者单独微信找你。

2.说一下关键词提醒功能的看法

(1)如果这个功能存在,那么我设置的关键词的有效期是多久呢,是24小时,还是永久,还是说当天24点自动失效。是否可以对第二天或者未来的消息提醒进行设置呢?

(2)关键词的设置是否真的能够保证接收到的消息都是或者大部分是自己想接收到的,这个关 键词的主观设置就在于用户自己本身了,如果关键词设置的不好,那么用户依旧会接收到不想接收的消息。反之,用户设置好了关键词,但是翻阅聊天记录时,发现有很多有价值的消息,由于设置了关键词没有接收到提醒,这么以来,用户体验是极差的。

3.小结

综上所述的一些个人观点,需要找你的人会在群里@你,你不想看到的这群人的消息,你可以屏 蔽此群,这些功能微信都已经做到了。

那么希望接收到群里部分消息的关键词功能,是否可以演化为关注群里某个人发送的消息,针对  某一个人发送的消息进行提示,而不是对消息本身。

最后,本人认为这个需求频率也是比较低,有种画蛇添足的味道。

个人观点,望大神指点。

6. 你最希望微信添加的功能是什么

南风歌   

建议增加快速切换微信号的功能,原因如下:

1.现在微信上的人越来越多,各种渠道认识的人都加了进来,不方便管理;

2.每个人都是多面性,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现的是不同的自己,不同的内容;

3.工作中使用微信也越来越多,企业微信还是无法替代微信的,微信也是推广自己的一个渠道,但是工作并不是自己生活的全部。

7. 做不做“微信朋友圈发照片加滤镜”这个需求?

    Simon.Wang

微信会再次考虑加滤镜??!我的天!!!

我觉得不会

1、微信用户群体的限制

微信的用户量已经逼近中国网民的天花板,林子大了,什么群体都有,滤镜是什么玩意,是千禧一代的专利吗,不不不,是Z世代的,互联网、智能手机、视频点播、游戏设备和社交媒体伴随着他们成长,他们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喜欢快抖花眼的抖音,我最早大学时,用了美图秀秀PC端的滤镜,开始也很好奇,现在回头看看最早玩滤镜的那批人,连光都不调了,发图就是原图直出。自拍也不P了,拍出好看的就发,拍得不好看就不发。生活方式类的逼也早就装够了,没劲。那现阶段追求的是啥呢?是真实,是让自己舒服的状态。符合微信的自然而然的神逻辑。

2、有悖微信大道至简理念

抖音、快手、Instagram这些泛娱乐应用,有滤镜是为了吸引年轻人,认同、跟风、比较使他们的关键词,所以滤镜火了是满足众多俊男靓女的装逼需求,仅此而已,网络上再度掀起复古浪潮,延禧攻略、谁是最美的娘娘,大家纷纷玩起了胶片,不,是胶片App,但这些真的太复杂了,崇尚极简文化的微信怎么会使用照片加滤镜,又怎么体现出理性回归、精神洁癖。

3、滤镜本身的创新不足

图片是微信信息的重要表发方式之一,滤镜用得多了,就有种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的感觉,当被满屏的同款滤镜搞得审美疲劳时,也自然就觉得没什么意思。跟风同一种构图,同一款滤镜,就像到旅游景点门前打卡,机械化的跟风,不掺杂任何创新成分。这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偶然“创新”一次,也是跟别人学的,从一个朋友圈复制到另一个社交圈而已。满屏都是滤镜照片,我的天,真实的世界在哪里,要不把微信改名吧,改成“滤镜微信”。

所以微信加滤镜是值得好好考虑的...

8. 微信的公众号为什么不做分类?

没错是我   

我想反问一个问题,微信公众号为什么要分类?有必要么?

1、如果是为了搜索关注,搜索公众号的时候,可以用关键词来查找公众号名称,分类的意义不大。

2、如何分类?公众号本身属于社交化自媒体,微信官方如何来给他们下定义分类?每一个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没有严格限制的分类方向,恰恰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局面。强加分类不仅不容易,反而画蛇添足。

3、每个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关注或取消关注公众号,每个人每天的阅读量也是有限的。相对于每个人的不同时期,有用的公众号会被筛选出来进行保留,无价值的会被取消关注,这是把筛选的权利给了用户。

4、公众号的推广更多的是靠大众的传播(包括其他媒体传播及用户之间的传播),更符合自然选择的优化作用,优质的公众号可以发扬光大,劣质的自生自灭。这种生态恰恰是微信公众号体系可以长久发展的合理模式。从这一角度来说,微信对于公众号的发展,除了进行不良内容和违禁内容的必要审核之外,越不作为越好。

综上,对于公众号的分类,如无必需,便不必要。原生态没什么不好~

(ps:好像也有做公众号分类的引擎网站。微信自己可以原生态,没有好的分类模式方法,还不如让第三方自由发挥,然而,大家都用这些分类引擎么?)

9. 微信有哪些缺点?

    爱学习的PM~

我觉得是一些自己在生活场景中,遇到的一些痛点吧,可能是部分人的需求

比如,微信公众号无法分组,我每次想去找的时候无法找到我想要看的内容,置顶的需求已经满足不了我了

再比如,微信公众号的搜索是搜索文章,但是每次我进入公众号的列表看到一堆未读的内容,我潜意识是想搜公众号的,而不是文章

再比如,现在微信更新了,无论我是从朋友圈的文章链接进入的还是从公众号列表进入查看文章的,习惯性的左滑返回上一级这个功能已经被取消,现在是左滑直接返回到首页(如果是在朋友圈的文章入口下)还有是返回到公众号列表(公众号里面的文章入口)

再比如,为了解决上个问题,我发现微信在底部加了一个左右返回的箭头,可以参考PC浏览器的返回倒退箭头,但是为了沉侵式的体验,在阅读文章他会自动隐藏,也就是说,我每次阅读完之后,必须要先向上滑,才会出现这个操作,但是已经被养成的习惯是左滑返回上一级

微信还有好多小细节的体验问题,特别是这次的更新之后好多槽点呀~

善于发现细节,看看是你一个人的需求,还是大部分人的需求。

10. 个人微信的朋友圈,为什么不能自己选中几条动态置顶?

铁面判官   

我们试试从【用户角色】和【使用场景】2方面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发朋友圈的角色:角色A

其他微信好友们:角色B

对于角色A:

场景:想置顶几条朋友圈的根本原因:特别想突出这条朋友圈,想让一进到我“个人主页”的所有人都看到我这条朋友圈;

对于角色B:

场景1:每天即时性的刷朋友圈,只想看到最新的圈子内容,刷到上次已经看过的朋友圈位置,则终止本次浏览;

场景2:非常关心某一个人,所以会点击这个人的头像,再点击他/她单独的朋友圈去看个人的动态;

对于场景1来说,如果用户置顶,那么该条朋友圈在时间轴里的时间以其发布时间为准,会导致在时间轴feed流中被淹没,达不到更多曝光的效果,所以角色A的场景中的目的,无法达到;

对于场景2来说,该场景会非常少,且微信几乎没有个人空间的概念,即使非常关心某一个人到他/她朋友圈来看Ta发布的内容,更注重时效性,更关心他最近又更新了什么,而对于历史发布的内容查阅,动机较少(少,不是说没有,比如男生经常到喜欢的美女朋友圈看她照片,哈哈哈。),对于这种场景来说,角色A的场景对角色B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这条功能,看上去是很鸡肋,对两者都创造不了相应的价值;

既然说到这个功能,那就可以对标一下微博的置顶功能,为什么微博可以做?我们先来对标微博来了解一下微信朋友圈与微博的区别:

1)微博:公开性,导致微博feed流的内容会很多;  

微信:私密性,相对来说feed流内容都是自己朋友发布的,内容会少一些;

2)微博:feed流为推荐模式,从库中取一部分,可能每次刷新都不同;   

微信:时间轴模式,严格按照时间来排列,方便用户或许最新消息;

3)微博:有个人空间;

微信:淡化了个人空间;

4)微博:浏览方式为,1)浏览feed流;  2)搜到某个明星或个人,来他的主页看他的动态;

微信:浏览方式以时间轴浏览为主要,次要是会到关心的人的主页来看看,且微信的个人主页。。。根本不能叫做个人主页,被微信极致淡化;

5)微博:大V、明星,特别关心的人为主;

微信:自己的熟人圈子;

综上:当你想要在微博上看feed流的时候,因为内容太多,所以消遣时间可以,但是想要重点查看自己想看的人、想知道的事,只有通过搜索人/事件来解决;  所以,基本上微博访问个人空间的行为会非常多(而此行为微信会特别少)

故:1)微博进入个人主页的概率会很大,微信则很小;

2)微博如果在个人空间放一个置顶的内容,会获得更多的曝光,而微信则不会;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

PMCAFF新年签等着你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