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模型和测试模型

1.开发模型

1.瀑布模型:

引入:不可逆不能返回

定义: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的项目。

优点:
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当前一阶段完成后,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缺点: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风险。
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瀑布模型的突出缺点是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2.快速原型模型:在需求分析阶段对软件的需求进行初步而非完全的分析和定义,用户与开发者在过程中加强反馈,快速设计开发出软件系统可以运行的模型;

3.增量模型:把待开发的软件系统模块化,第1个增量往往是产品的核心,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增量组件,从而分批次地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这些增量组件;

4.敏捷开发:先选择产品,再进行开会、对产品计划,然后对任务进行分工,分工后开始按照计划执行,然后就做出了新的功能模块,然后再进行演示、回顾,最后再领取新的任务,依次循环。

2.测试模型

V模型:
V 模型的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V 模型的优点在于它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W模型:
相对于V模型,W模型更科学。W模型是V模型的发展,强调的是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设计同样要测试。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从而有利于尽早地发现问题。

 H模型:软件的测试活动从开发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整个软件周期

 X模型

X模型是对V模型的改进, X模型提出针对单独的程序片段进行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 此后通过频繁的交接, 通过集成, 最终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

        X模型的左边描述的是针对单独程序片段所进行的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 此后将进行频繁的交接, 通过集成, 最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 然后再对这些可执行程序进行测试. 已通过集成测试的成品可以进行封装并提交给用户, 也可以作为更大规模和范围内集成的一部分. 多根并行的曲线表示变更可以在各个部分发生.

        X模型还定位了探索性测试, 这是不进行事先计划的特殊类型的测试, 这一方式往往能帮助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在测试计划之外发现更多的软件错误. 但这样可能对测试造成人力, 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对测试员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