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二叉堆时,为什么大家都用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逐个进行下沉调整,而不采用从根节点开始逐个进行下沉调整,它们的时间复杂度有没有差异?

文章探讨了在数据结构中,从根节点或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进行下沉调整的时间复杂度。虽然在理论上A的复杂度为O(n/2),B为O(n),但实际应用中A可能更优。详细计算表明,两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在化简后均为O(nlogn),故在时间效率上并无本质差异。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以下我说的从根节点开始逐个进行下沉调整也是不遍历叶子结点的。

  由于时间复杂度的概念问题,其实在比较两个对象的时间复杂度的时候会不清晰,比如A的时间复杂度是O(n/2),B的时间复杂度是O(n)在课本的概念上我们应该去掉系数,所以导致AB的时间复杂度相同,但是你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不傻的人都会选择A吧,毕竟A里面的n除了一个2,时间复杂度会低一些。

  所以我们为了算的比较清晰,所以接下来的算时间复杂度的过程会比较细致。

---------------------------------------------------------------------------------------------------------------------------------

  首先,从根结点开始逐个进行下沉调整,需要遍历数组中的每一个非叶子结点。如果说有n个结点,那么所有非叶子结点就有n/2,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2)

  接着,在进行下沉调整的过程中,每个结点最少不需要下沉,最多需要下沉到树的深度,树的深度为logn。因此,每个结点下沉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2)

  因此,从根结点开始逐个进行下沉调整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2)*(logn/2))

                             -----------------------------------------------------------------------------

  接下来我们计算一下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逐个进行下沉调整的时间复杂度,同样的是所有非叶子结点的个数还是n/2,时间复杂度为O(n/2)

  接着,在进行下沉调整的过程中,每个结点最少不需要下沉,最多需要下沉到树的深度,树的深度为logn。

  因此,每个结点下沉的时间复杂度也为O((n/2)*(logn/2))。

事实上,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逐个进行下沉调整和从根节点开始逐个进行下沉调整的时间复杂度化简后都是O(nlogn)。因此,在时间复杂度方面,它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上述是本人在看书的时候引发的一些思想和感悟,不一定正确,欢迎读者们讨论!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