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的历史与核心特性:从裸机编程到标准化
1. C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C语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联合开发了一种名为CPL(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的语言。为了简化CPL并提高其效率,BCPL(Basic CPL)在20世纪60年代末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贝尔实验室正在为DEC PDP系列小型计算机开发UNIX操作系统。早期版本的UNIX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为了使UNIX能够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中运行,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决定用一种可移植的语言重写UNIX。于是,B语言在1970年诞生了,它本质上是带有不同语法的BCPL。
然而,BCPL和B语言只使用了一种对象类型——整数机器字(16位)。这种无类型结构在处理单个字节和浮点计算时遇到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C语言在1972年被开发出来,通过引入整数和浮点类型的对象,提高了语言的可移植性和灵活性。
2. C语言的应用范围
尽管C语言最初是与UNIX操作系统紧密相关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操作系统,并且可以针对从大型机CPU到单片微控制器的各种平台。C语言不仅用于系统编程,还用于编写从CAD到微波炉和智能计时器背后的各类应用程序。这种广泛的适用性使得C语言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编程工具。
2.1 C语言在不同平台的应用
平台类型 | 应用场景 |
---|---|
大型机 | 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