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的关键要素解析
1. 针灸治疗的控制方法
从针灸反射学角度来看,针灸治疗的有效性是通过刺激体表来干预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的。目前,针灸信息在人体内部的传递、转换和处理过程仍不明确。为了实现最佳治疗效果,控制针灸治疗过程主要有两种方法:
- 输入/输出测试 :在反复治疗中,收集每次针灸输入对应的疾病输出(症状或体征的变化),寻找能改善疾病输出的最佳输入(如选穴、刺激强度),逐步建立患者身体的控制模式。
- 反馈原理应用 :通过反馈来调整对人体这个“黑箱”的控制。
2. 最佳刺激位置选择
不同类型的疾病,其最佳刺激位置有所不同:
- 躯体疾病
- 阿是穴 :患病区域的压痛点或自发痛处,针刺时需刺中穴位中心以产生强烈针感和长效止痛效果。
- 对应躯体反射区穴位 :可选择患病区域内的敏感点、相邻或远端穴位。例如,治疗坐骨神经痛可直接刺激环跳(GB30)和殷门(BL37)处的坐骨神经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刺激梁丘(ST34)的骨膜或膝眼(EX146)内的关节感受器。
- 远端穴位选择原则 :一般选择与疾病表现所在相同子区域的穴位,类似于循经选穴法。如胸部手术选三阳络(TE8),甲状腺手术选扶突(LI18)等。
- 相邻穴位选择 :当局部穴位因各种原因难以针刺时,可选择相邻穴位。例如骨折患者因打石膏不便针刺局部穴位时,可选择相邻穴位;治疗不明原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44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