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控制技术全解析
1. 访问控制概述
访问控制(AC)机制在信息安全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涵盖了各种安全控制措施,旨在防止用户或进程不当访问系统资源。虽然这个定义较为宽泛,未明确不当访问的具体特征,但从高抽象层面来看,这样做能保护所有安全属性。可以说,访问控制是任何可接受的安全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通用安全控制手段,但它并非针对特定威胁类别,这是预防性控制的典型目标。
访问控制机制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从计算机系统到高安全设施,再到处理日常简单任务的设备(如门禁、登记点等),众多系统都依赖某种访问控制机制。由于这些应用大多涉及电子解决方案,因此它们都与网络安全相关。这里我们主要关注计算机相关的场景,因为计算机是几乎所有网络世界相关应用的核心和入口点。
不过,尽管访问控制很重要且有大量研究工作,但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一些形式化方法试图回答诸如“从已知安全状态α开始,能否确保在进行特定操作(如读取)时保持安全”这样的简单问题,但这些方法难以处理大多数使用场景中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涉及人为因素的情况。这并不意味着形式化方法无用,只是在使用时需谨慎,要先了解其局限性。
2. 问题陈述与实践描述
访问控制既需要合适的技术支持,也要求用户遵守关于可访问信息、访问目的以及可追溯性的基本规则。和大多数网络安全领域一样,需要制定面向策略的措施,并就所使用的技术及其管理方式做出决策。这一切应从规划信息系统时开始,确保按照初始信息安全要求正确控制访问。
为组织设计和部署访问控制策略,需要全面了解组织本身、其对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需求,以及如何将这些规范转化为技术(如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甚至网络设备)。规范越正式,实施就越严格。然而,由于缺乏自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