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因组所汪鸿儒课题组诚邀加入
汪鸿儒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组长汪鸿儒,基因组所研究员。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16-2022年先后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以水稻、人类古DNA、病毒等为对象,研究自然变异的分子和演化机制。并基于自然变异的模式,推断群体历史。在Nature,Genome Research,Molecular Plant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详见Google Scholar页面: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kaAFHOwAAAAJ&hl
一、研究方向
实验室将以水稻和大豆为模式,开展演化遗传学研究。长期感兴趣的问题是:自然变异的分子遗传基础是什么?透过自然变异,我们能够了解哪些关于物种本身的历史?目前开展两个方向的研究:(1)作物的驯化与传播;(2)杂交不亲和的演化机制。
二、招聘岗位
群体遗传学、演化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方向招收博士后3名,副研1名。
三、应聘条件
1. 对课题组研究方向感兴趣,有很强的自我驱动能力,能独立开展研究。
2. 近三年获得博士学位,有群体遗传学、演化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相关专业背景。
3. 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研究论文,有较好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薪资待遇
1. 按照深圳市、大鹏新区相关规定,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具体金额以政府最新规定为准。
2. 按照研究所的相关规定提供博士后的工资、五险一金和绩效待遇。
3. 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优农计划",在站期间可申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评审,入选者给予奖金奖励。
4. 博士后人员进站后,可选择落户深圳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
5. 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6. 深圳市对出站博士后留深工作、签订3年劳动合同的,给予30万元资助,用于科研投入或创业前期费用。
7.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充足的研究经费,配备研究需要的设备和仪器,科研方向给予较高自由度。
五、申请方式
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包含教育经历、研究经历、论文发表等)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henryscut@hotmail.com。
请在邮件正文中简短描述您对上述研究方向的一些想法。邮件主题和材料压缩文件请注明“姓名+申请职位”。
所有应聘材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课题组会在收到申请的两周内与初审合格者电话或E-mail联系,安排面试。
往期精品(点击图片直达文字对应教程)
后台回复“生信宝典福利第一波”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教程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