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药学教学师资培训班
联系人:郑汉
研究生论坛
大会日程安排
时间 | 报告人 | 单位 | 报告题目 | 主持人 | ||
8月10日 上午 | 9:00-9:30 | 开幕式 | ||||
9:30-12:10 | 大会报告(联系人:赵雅秋) | |||||
9:30-10:10 | 黄璐琦 |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分子生药学研究进展 | |||
10:10-10:50 | 黄三文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植物星球计划 | |||
10:50-11:30 | 王宏斌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光生物学与药用植物品质调控 | 袁 媛 | ||
11:30-12:10 | 徐 强 | 华中农业大学 | 柑橘基因组平台及类黄酮代谢调控机理与利用 | |||
12:10-14:00 | 午休 | |||||
8月10日 下午 | 14:00-18:00 | 论坛一:道地药材和种质资源(召集人:袁媛 联系人:华中一) | ||||
14:00-14:20 | 金双侠 | 华中农业大学 | 如何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 刘春生 | ||
14:20-14:40 | 陈万生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中药品质调控新技术新方法探索 | |||
14:40-15:00 | 戈惠明 | 南京大学 | 蓝杀菌素聚酮合酶的催化特点和机制研究 | |||
15:00-15:20 | 胡友财 |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中的分子间[4+2]环化反应 | 张重义 | ||
15:20-15:40 | 刘 俊 | 中国农业大学 | 病虫侵染与植物次生代谢 | |||
15:40-16:00 | 张 磊 | 海军军医大学 | 基于合成生物学策略的中药活性成分从头合成 | |||
16:00-16:20 | 程宗明 | 南京农业大学 | 《园艺研究》和《药用植物生物学》助力药用植物生物研究 | 马小军 | ||
16:20-16:40 | 廖志华 | 西南大学 | 药用托品烷生物碱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研究 | |||
16:40-17:00 | 乔 雪 | 北京大学 | 中药药效成分的生物合成 | |||
17:00-17:20 | 尚 轶 | 云南师范大学 | 基于组学大数据和蛋白结构模拟开发的植物酶基因改造策略 | 吴啟南 | ||
17:20-17:40 | 张 阳 | 四川大学 | 植物代谢产物的多层次调控 | |||
17:40-18:00 | 袁 媛 | 中国中医科学院 | 优质中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 | |||
18:00-19:30 | 晚餐 | |||||
19:00-21:00 | 分子生药学第三版定稿会(郑汉) | |||||
8月11日上午 | 8:30-12:20 | 论坛二:生物合成与新资源(召集人:周雍进、戴住波 联系人:张逸风) | ||||
8:30-8:50 | 周雍进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非常规酵母细胞工厂高效合成萜类化合物 | 戴住波 | ||
8:50-9:10 | 姚瑞枫 | 湖南大学 | 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信号通路的机制及应用研究 | |||
9:10-9:30 | 訾佳辰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中药药效成分群的合成生物学研究 | |||
9:30-9:50 | 薛哲勇 | 东北林业大学 | 植物三萜代谢多样性形成机制及其功能 | |||
9:50-10:10 | 徐承超 | 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 | 植物蛋白热稳定性的系统研究 | |||
10:10- 10:20 | 茶歇 | |||||
10:20-10:40 | 连佳长 | 浙江大学 | 植物生物碱的合成生物制造 | 周雍进 | ||
10:40-11:00 | 巫瑞波 | 中山大学 | AI助力的天然产物正向分子生成与逆合成分析 | |||
11:00-11:20 | 郭 娟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 BIAs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及其异源合成研究 | |||
11:20-11:40 | 洪本科 | 西湖大学 | 中药马钱子碱的生源合成机制研究 | |||
11:40-12:00 | 段礼新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中药三萜功效成分生物合成、修饰和细胞工厂构建 | |||
12:00-12:20 | 戴住波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中药芳香组分精准生物合成研究 | |||
12:20-14:00 | 午休 | |||||
8月11日上午 | 8:30-12:40 | 论坛三:中药分子鉴定与数据资源 (召集人:蒋超 联系人:张恬) | ||||
8:30-8:50 | 龙漫远 | 美国芝加哥大学 | New genes in plants originate frequently changing previously existing interaction networks | 廖志华 | ||
8:50-9:10 | 金效华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兰科植物的系统基因学研究 | 冯春来 | ||
9:10-9:30 | 晁 志 | 南方医科大学 | 金龙胶囊中原料药的鉴定研究探索 | |||
9:30-9:50 | 陈 敏 | 西南大学 | 中药靶向核受体治疗肝病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
9:50-10:10 | 刘 睿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基于特征肽寻找与发现的动物类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 |||
10:10-10:30 | 倪梁红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藏药“解吉”品种整理及分子鉴定研究 | |||
10:30-10:40 | 茶歇 | |||||
10:40-11:00 | 冯春来 | 江苏大学 | 基于人工智能的中药协同作用优效成分解析及配伍比例优化 | 晁 志 | ||
11:00-11:20 | 田晓轩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基于 NGS 及物种界定方法的中药隐存物种鉴定研究 | |||
11:20-11:40 | 李地艳 | 成都大学 | 林麝和麝香鼠基因组及其泌香的趋同进化 | |||
11:40-12:00 | 张 东 | 兰州大学 | 寄生两侧对称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动力及其机制研究 | |||
12:00-12:20 | 赵海平 | 青岛农业大学 | 鹿茸质量检测与干细胞 | |||
12:20-12:40 | 蒋 超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 多足总纲药用动物分类与药材分子鉴定研究 | |||
12:40-14:00 | 午休 | |||||
8月11日下午 | 13:30-17:30 | 青年学者论坛(召集人:胡雅婷 联系人:王家典) | ||||
13:30-13:50 | 邱 飞 | 西南大学 | 托品烷生物碱生物合成与转运研究 | 胡雅婷 | ||
13:50-14:10 | 靳保龙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冬凌草I型二萜合酶功能可塑性研究 | |||
14:10-14:30 | 王 娟 | 天津大学 |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绘制人参皂苷多细胞区室化图谱 | |||
14:30-14:50 | 赵玉成 | 中国药科大学 | 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产生的三个层次——快,更快,极快 | |||
14:50-15:10 | 王永江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托品烷生物碱的生物合成 | |||
15:10-15:30 | 刘 燕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中药重楼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转录调控研究 | |||
15:30-15:50 | 高教琪 |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多形汉逊酵母高效合成单萜化合物 | 郭 娟 | ||
15:50-16:10 | 刘潺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基因簇的形成塑造唇形科薄荷烷类单萜结构多样化 | |||
16:10-16:30 | 马 莹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 酿酒酵母中植物P450s表达的微环境优化 | |||
16:30-16:50 | 解可波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与分子创新 | |||
16:50-17:10 | 张 霄 | 西南大学 | 强心甾体化学酶法合成 | |||
17:10-17:30 | 童宇茹 | 首都医科大学 | “折返跑”,三萜合酶如何调控产物多样性 | |||
8月11日下午 | 14:00-17:30 | 分子生药学课程建设(召集人:刘春生 联系人:姜丹 ) | ||||
14:00-14:30 | 蔡晓凤 | 华中科技大学 | 分子生药学--二十年建设回顾 | 姜 丹 | ||
14:30-15:00 | 陆 续 | 中国药科大学 | 中药活性成分的代谢调控 | |||
15:00-15:30 | 向蓓蓓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分子生药学》教学与心理学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 |||
15:30-16:00 | 谢冬梅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地方高等学校分子生药学课程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 |||
16:00-16:30 | 杨晶凡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药品标准中的中药分子鉴定方法 | |||
16:30-17:00 | 赵 欢 | 首都医科大学 | 首都医科大学《分子生药学》教学实践思考与总结 | |||
17:00-17:30 | 门文效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丰富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深入探索《分子生药学》基本技术原理 | |||
17:00-19:30 | 晚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