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孙伟研究员、陈伟强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姚辉研究员团队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上发表题为A simple widely applicable hairy root transformation method for gene function studies in medicinal plants研究成果。该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且广泛适用的毛根转化技术,为药用植物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显著加速了药用植物代谢途径的解析和分子育种的进程。
技术亮点:无需组培条件,适用多种药用植物
传统的转基因技术通常需要针对每种药用植物开发特定的转化方法,耗时耗力。而这项研究提出的毛根转化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K599 和RUBY可视化报告系统 ,无需无菌培养条件,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药用植物。研究团队成功将该技术应用于桔梗 、白术 、黄芩 、党参 、黄芪 和甘草 等六种药用植物,涵盖四个植物科属,展示了其广泛的适用性。
甘草基因功能研究:揭示关键代谢途径
以甘草为模型,研究团队深入研究了已报道催化甘草素生成甘草苷的GuUGT1 和GuUGT10 两个基因的体内功能。通过过表达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发现GuUGT1 在甘草体内甘草苷的积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GuUGT10 则未表现出显著影响。这一发现为甘草中甘草苷的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新的见解。
该研究成果为药用植物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个简单、快速且广泛适用的技术平台,尤其适用于那些缺乏成熟遗传转化体系的非模式药用植物。未来,该技术有望在药用植物的代谢途径解析、基因功能验证以及代谢产物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药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为药用植物的分子育种和代谢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曹雪、博士研究生秦振芬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范潘慧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孙伟研究员、陈伟强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姚辉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项目(ZZ15-YQ-043),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CI2023E0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3504104)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0368)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sb.2025.0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