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思25天学习打卡营第2天 | 数据变换、网络构建

以下为官方活动的学习笔记兼打卡记录,大部分内容来自活动资料,稍有删改,内含跳转至MindSpore文档的超链接,可作为字典查询。

一、数据变换 Transforms(与第一天打卡的文章关系紧密)

在MindSpore的数据处理Pipeline中,数据变换(Transforms)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所有的Transforms均可通过map方法传入,实现对指定数据列的处理。

mindspore.dataset提供了面向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数据类型的Transforms,同时也支持使用Lambda函数。下面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PIL import Image
from download import download
from mindspore.dataset import transforms, vision, text
from mindspore.dataset import GeneratorDataset, MnistDataset

1、Vision Transforms

mindspore.dataset.vision模块提供一系列针对图像数据的Transforms。以下以RescaleNormalizeHWC2CHW变换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Rescale

该变换用于调整图像像素值的大小,即对张量元素进行缩放,包括两个参数:

  • rescale:缩放因子。
  • shift:平移因子。

图像的每个像素将根据这两个参数进行调整,输出的像素值为 o u t p u t i = i n p u t i ∗ r e s c a l e + s h i f t output_{i} = input_{i} * rescale + shift outputi=inputirescale+shift

Normalize

Normalize变换用于对输入图像的归一化,包括三个参数:

  • mean:图像每个通道的均值,为一个列表或元组。
  • std:图像每个通道的标准差,为一个列表或元组。
  • is_hwc:bool值,输入图像的格式。True为(height, width, channel),False为(channel, height, width)。

图像的每个通道将根据meanstd进行调整,计算公式为 o u t p u t c = i n p u t c − m e a n c s t d c output_{c} = \frac{input_{c} - mean_{c}}{std_{c}} outputc=stdcinputcmeanc,其中 c c c代表通道索引。

HWC2CHW

HWC2CHW变换用于转换图像格式。MindSpore设置HWC为默认图像格式,在有CHW格式需求时,可使用该变换进行处理。

Vision Transforms详见mindspore.dataset.vision

2、Text Transforms

mindspore.dataset.text模块提供一系列针对文本数据的Transforms。文本数据需要有分词(Tokenize)、构建词表、Token转Index等操作。这里简单介绍其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定义三段文本,作为待处理的数据,并使用GeneratorDataset进行加载。

texts = ['Welcome to Beijing']
test_dataset = GeneratorDataset(texts, 'text')

PythonTokenizer

分词(Tokenize)操作是文本数据的基础处理方法,MindSpore提供多种不同的Tokenizer。这里我们选择基础的PythonTokenizer举例,此Tokenizer允许用户使用自定义的分词器,对输入字符串进行分词。随后我们利用map操作将此分词器应用到输入的文本中,对其进行分词。

def my_tokenizer(content):
    return content.split()

test_dataset = test_dataset.map(text.PythonTokenizer(my_tokenizer))
print(next(test_dataset.create_tuple_iterator()))

> [Tensor(shape=[3], dtype=String, value= [‘Welcome’, ‘to’, ‘Beijing’])]

以上代码中,PythonTokenizer需要传入一个可调用对象(该对象要求接收一个string参数作为输入,返回一个包含多个string的列表),这里传入我们的自定义分词函数。

map将分词这一操作应用于test_dataset,并返回包含变换后元素的新数据集。随后创建迭代器,输出分词后的数据集。

Lookup

Lookup为词表映射变换,用来将Token转换为Index。在使用Lookup前,需要构造词表,一般可以加载已有的词表,或使用Vocab生成词表。这里我们选择使用Vocab.from_dataset方法从数据集中生成词表。

vocab = text.Vocab.from_dataset(test_dataset)
print(vocab.vocab())

> {‘to’: 2, ‘Welcome’: 1, ‘Beijing’: 0}

test_dataset = test_dataset.map(text.Lookup(vocab))
print(next(test_dataset.create_tuple_iterator()))

> [Tensor(shape=[3], dtype=Int32, value= [1, 2, 0])]

更多Text Transforms详见mindspore.dataset.text

Lambda Transforms

Lambda函数是一种不需要名字、由一个单独表达式组成的匿名函数,表达式会在调用时被求值。Lambda Transforms可以通过map将自定义的Lambda函数加载至数据集中,提供足够的灵活度。

test_dataset = GeneratorDataset([1, 2, 3], 'data', shuffle=False)
test_dataset = test_dataset.map(lambda x: x * 2)
print(list(test_dataset.create_tuple_iterator()))

> [[Tensor(shape=[], dtype=Int64, value= 2)], [Tensor(shape=[], dtype=Int64, value= 4)], [Tensor(shape=[], dtype=Int64, value= 6)]]

二、网络构建

神经网络模型是由神经网络层和Tensor操作构成的,mindspore.nn提供了常见神经网络层的实现,在MindSpore中,Cell类是构建所有网络的基类,也是网络的基本单元。一个神经网络模型表示为一个Cell,它由不同的子Cell构成。使用这样的嵌套结构,可以简单地使用面向对象编程的思维,对神经网络结构进行构建和管理。

下面我们将构建一个用于Mnist数据集分类的神经网络模型。

import mindspore
from mindspore import nn, ops

1、模型层介绍

首先我们构造一个shape为(3, 28, 28)的随机数据(3个28x28的图像),依次通过每一个神经网络层来观察其效果。

input_image = ops.ones((3, 28, 28), mindspore.float32)

nn.Flatten

实例化nn.Flatten层,将28x28的2D张量转换为784大小的连续数组。

参数:

  • start_dim (int, 可选) - 要展平的第一个维度。默认值: 1 。
  • end_dim (int, 可选) - 要展平的最后一个维度。默认值: -1 。
flatten = nn.Flatten(start_dim = 1, end_dim = -1)
flat_image = flatten(input_image)
print(flat_image.shape)

> (3, 784)

nn.Dense

nn.Dense为全连接层,其使用权重和偏差对输入进行线性变换。

layer1 = nn.Dense(in_channels=28*28, out_channels=20)
hidden1 = layer1(flat_image)
print(hidden1.shape)

> (3, 20)

nn.ReLU

nn.ReLU层给网络中加入非线性的激活函数,帮助神经网络学习各种复杂的特征。
ReLU

hidden1 = nn.ReLU()(hidden1)

以上一行代码为函数式API写法

nn.SequentialCell

nn.SequentialCell是一个有序的Cell容器。输入Tensor将按照定义的顺序通过所有Cell。我们可以使用SequentialCell来快速组合构造一个神经网络模型。

seq_modules = nn.SequentialCell(
    flatten,	# (3, 784)
    layer1,		# Dense,(3, 20)
    nn.ReLU(),
    nn.Dense(20, 10)
)

logits = seq_modules(input_image)
print(logits.shape)

> (3, 10)

2、定义模型类

当我们定义神经网络时,可以继承nn.Cell类,在__init__方法中进行子Cell的实例化和状态管理,在construct方法中实现Tensor操作。

  • construct意为神经网络(计算图)构建,用于定义要执行的计算逻辑,所有子类都必须重写此方法。
  • model.construct()方法不可直接调用。相关内容详见使用静态图加速

以下使用上述提到的模型层构建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获得一个10维的Tensor输出,包含每个类别的原始预测值。

class Network(nn.Cel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flatten = nn.Flatten()
        self.dense_relu_sequential = nn.SequentialCell(
            nn.Dense(28*28, 512, weight_init="normal", bias_init="zeros"),
            nn.ReLU(),
            nn.Dense(512, 512, weight_init="normal", bias_init="zeros"),
            nn.ReLU(),
            nn.Dense(512, 10, weight_init="normal", bias_init="zeros")
        )

    def construct(self, x):
        x = self.flatten(x)
        logits = self.dense_relu_sequential(x)
        return logits

model = Network()
X = ops.ones((1, 28, 28), mindspore.float32)
logits = model(X)
# print logits
logits

> Tensor(shape=[1, 10], dtype=Float32, value=
[[-5.08734025e-04, 3.39190010e-04, 4.62840870e-03 … -1.20305456e-03, -5.05689112e-03, 3.99264274e-03]])

模型参数

网络内部神经网络层具有权重参数和偏置参数(如nn.Dense),这些参数会在训练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可通过 model.parameters_and_names() 来获取参数名及对应的参数详情。

更多内置神经网络层详见mindspore.nn API

学习记录

1、数据变换Transforms 打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网络构建 打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8
    点赞
  • 2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微信小程序制作学习计划打卡记录页面的代码。 在 wxml 文件中,我们可以设置页面的布局和样式,以及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组件,例如按钮、输入框等。 ```html <view class="container"> <view class="header"> <text class="title">学习计划打卡记录</text> </view> <view class="card"> <view class="card-heading"> <text class="card-title">Day 1</text> <text class="card-date">2021-01-01</text> </view> <view class="card-body"> <text class="card-label">学习时间:</text> <input class="card-input" type="number" placeholder="请输入学习时间(单位:小时)" /> </view> <view class="card-footer"> <button class="card-button">提交</button> </view> </view> <!-- Day 2、Day 3 等的卡片同上 --> </view> ``` 在 wxss 文件中,我们可以设置页面的样式,例如字体、颜色、边距等。 ```css .container { padding: 20rpx; } .header {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20rpx; } .title { font-size: 36r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333333; } .card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border-radius: 10rpx; box-shadow: 0 2rpx 6rpx rgba(0, 0, 0, 0.1); margin-bottom: 20rpx; } .card-heading {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space-between; align-items: center; padding: 20rpx; border-bottom: 1rpx solid #f2f2f2; } .card-title { font-size: 28r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333333; } .card-date { font-size: 24rpx; color: #999999; } .card-body { display: flex; align-items: center; padding: 20rpx; } .card-label { font-size: 28rpx; color: #333333; } .card-input { flex: 1; margin-left: 20rpx; font-size: 28rpx; color: #999999; border: none; } .card-footer {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rpx; } .card-button { font-size: 28rpx; color: #ffffff; background-color: #007aff; border-radius: 5rpx; padding: 10rpx 20rpx; } ``` 在 js 文件中,我们可以编写页面的逻辑代码。 ```javascript Page({ data: { days: [ { title: 'Day 1', date: '2021-01-01', time: null }, { title: 'Day 2', date: '2021-01-02', time: null }, { title: 'Day 3', date: '2021-01-03', time: null } // Day 4、Day 5 等的数据同上 ] }, handleInput: function(event) { // 获取输入框的值 let index = event.currentTarget.dataset.index; let value = event.detail.value; // 更新数据 let days = this.data.days; days[index].time = value; this.setData({ days: days }); }, handleSubmit: function(event) { // 获取提交按钮的索引 let index = event.currentTarget.dataset.index; // 获取对应的数据 let days = this.data.days; let day = days[index]; // 判断是否填写了学习时间 if (day.time === null || day.time === '') { wx.showToast({ title: '请填写学习时间', icon: 'none' }); return; } // 提交数据 wx.cloud.callFunction({ name: 'submit', data: { date: day.date, time: day.time }, success: res => { wx.showToast({ title: '提交成功' }); }, fail: err => { wx.showToast({ title: '提交失败', icon: 'none' }); } }); } }) ``` 以上代码是一个简单的微信小程序制作学习计划打卡记录页面的示例,仅供参考。具体实现方式可能因个人需求而异。 ### 回答2: 微信小程序制作学习计划打卡记录页面包含前几学习时间的全部代码如下: 首先,在小程序中创建一个page,命名为"studyRecord",在studyRecord.json文件中进行配置,设置"navigationBarTitleText"为"学习打卡",并设置"usingComponents"引入相关组件: ``` { "navigationBarTitleText": "学习打卡", "usingComponents": {} } ``` 接下来,在studyRecord.wxml文件中编写页面结构,包括一个日期选择器和一个列表用于展示打卡记录: ``` <view class="container"> <view class="header"> <picker mode="date" bindchange="dateChange"> <view class="date-picker">{{ currentDate }}</view> </picker> </view> <view class="record-list"> <block wx:for="{{ studyRecords }}" wx:key="index"> <view class="record-item"> <view class="item-date">{{ item.date }}</view> <view class="item-duration">{{ item.duration }}</view> </view> </block> </view> </view> ``` 我们在studyRecord.js文件中定义相关的事件处理函数和数据: ``` Page({ data: { currentDate: '', // 当前选择的日期 studyRecords: [] // 学习打卡记录 }, onLoad: function () { // 获取最近几学习打卡记录 this.getStudyRecords(); }, dateChange: function (event) { this.setData({ currentDate: event.detail.value }); // 根据选择日期的变化更新学习打卡记录 this.getStudyRecords(); }, getStudyRecords: function () { // 根据当前日期获取学习打卡记录,假设获取到的数据格式为[{ date: '2022/01/01', duration: '2小时' }, ...] // 可以通过调用接口或其他方式获取数据 const currentDate = this.data.currentDate; const studyRecords = this.getStudyRecordsByDate(currentDate); this.setData({ studyRecords: studyRecords }); }, getStudyRecordsByDate: function (date) { // 根据日期获取学习打卡记录的逻辑实现 // ... return studyRecords; // 返回按日期查询到的学习打卡记录 } }) ``` 在studyRecord.wxss文件中定义样式: ``` .container { padding: 10px; } .header { margin-bottom: 10px; } .date-picker { font-size: 18px; color: #333; padding: 10px; background-color: #f5f5f5; border-radius: 4px; text-align: center; } .record-list { background-color: #fff; border-radius: 4px; } .record-item { padding: 10px; border-bottom: solid 1px #eee; } .item-date { font-size: 14px; color: #666; } .item-duration { font-size: 16px; color: #333; } ``` 这样,一个包含前几学习时间的微信小程序制作学习计划打卡记录页面的代码就完成了。 ### 回答3: 要制作微信小程序的学习计划打卡记录页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首先,需要在微信开发者工具中创建一个新的小程序项目,并在app.json文件中配置页面路由信息。 2. 在项目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用于存放页面相关的文件,比如study-record文件夹。 3. 在study-record文件夹中创建一个study-record.wxml文件用于编写页面的结构。 4. 在study-record文件夹中创建一个study-record.wxss文件用于编写页面的样式。 5. 在study-record文件夹中创建一个study-record.js文件用于编写页面的逻辑代码。 6. 在study-record.js中定义一个数据对象,用于存储前几学习时间。可以使用数组来存储每一学习时间,比如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包含日期和学习时间的对象。 7. 在study-record.js中编写一个函数来获取前几学习时间。可以使用Date对象和相关的方法来计算前几的日期,然后根据日期从数据对象中获取对应的学习时间。 8. 在study-record.js中编写一个函数来更新学习时间。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方式来更新某一学习时间,并将更新后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对象中。 9. 在study-record.wxml中使用wx:for循环来遍历数据对象中的学习时间,并将日期和学习时间显示在页面上。 10. 在study-record.wxml中添加一个按钮,用于触发更新学习时间的函数。 11. 在study-record.js中监听按钮的点击事件,并在点击时触发更新学习时间的函数。 12. 在study-record.wxss中设置页面的样式,比如学习时间的字体大小、颜色等。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完成微信小程序的学习计划打卡记录页面的制作。在页面中包含了前几学习时间,并提供了更新学习时间的功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