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基站电源类别的介绍
作为通信系统的“心脏”,通信电源在通信,局(站)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但包含48V 直流组合通通信电源系统,而且包括 DC/DC二次模块电源、UPS不间断电源和通信用蓄电池等。通信电源的核心基本一致,都是以功率电子为基础,通过稳定的控制环设计,再加上必要的外部监控,最终实现能量的转换和过程的监控。通信设备需要电源设备提供直流供电。
(1)交流供电系统
交流供电系统是由主用交流电源、备备用交流电源、高压开关柜、电力降压变压器、低压配电屏、低压电容器屏、交流调压稳压设备和连接馈线组成的供电总体。
主用交流电源均采用市电供电。为防止市电中断,将油机发电机等设备作为备用交流电源。大中型通信局采用10kV高压市电,经电力变压器将其降为380V/220V低压后,再供给整流器、不间断电源设备(UPS)、通信设备、空调设备和建筑用电设备等。小型通信局(站)则一般采用低压市电供电。
(2)直流供电系统
在通信局(站)中,一般把电力公司的交流供电及发电油机产生的交流电源作为通信电源的输人端,再通过整流器将电源整流后向各通信设备输出直流电源,通信设备使用的电源称为直流电源。整流设备、直流配电设备、蓄电池组、直流变换器、机架电源设备和相关的配电线路组成的总体称为直流供电系统。
目前高频开关整流器在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其具有小型、轻量、高效、高功率因数和高可靠性等优点,高频开关整流器机架的输出功率大,机架上装有监控模块,并与计算机相结合组成智能型电源设备。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无酸雾排出,不会污染环境和腐蚀设备,可以和通信设备安装在一起的电池。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平时维护比较简便,体积较小,立放或卧放时都能工作,蓄电池组可以积木式安装,能节省空间。
(3)接地系统
为了使各电器设备的零电位点与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由埋入地下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接地体(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基础组成的地网)引至各电器设备零电位部位的一切装置组成接地系统,即有接地体、接地引入线、接地汇流排(线)和接地线组成。通信电源系统按照接地系统的用途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按照安装方式可分为分设的接地系统和合设的接地系统。
3.4.2 电源设备及线缆安装要求
1.基站电源设备安装要求
基站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箱(屏)、开关电源(含交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监控模块、直流配电单元等)和蓄电池组(或蓄电池组+固定发电机组)组成。(1)安装环境检查
①基站电源系统工程使用的器件及材料安装环境应保持干燥、少尘、通风,严禁出现渗水、滴漏、结露等现象。
②建筑物楼内电源系统和防雷接地设施应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要求。 ③基站电源系统工程防火要求应满足YD5002-2005《邮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
④基站电源系统工程应满足国家通信行业标准,YD5039-97《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的要求。
(2)市电引入
通信运营商建设基站时,如果基站市电引人10kV高压架空引线,就应设有专用的变压器。变压器高压输入电缆采用铠装电缆,要求长度≥200m,铠装电缆两端应就近接地。当基站引入380V/220V交流电源时,室外交流供电线路宜采用套钢或铠装直埋地的方式,埋地长度要求在15m 以上,钢管或铠装电缆两端钢带应就近接地。
郊区、高山基站交流电缆应采用水泥包封直埋方式进行敷设。敷设要求如下。
①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人行道下不应小于0.7m,车行道下不应小于0.8m。②敷设时,应在电缆上面、下面各均匀敷设100mm厚的软土或细沙层,再铺混凝土、石板或砖等保护材料,保护板应超出电缆两侧各40mm。
③电缆穿过下水道时需穿钢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4倍。
2.交流配电箱(屏)的安装要求
①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设计规定,其偏差不大于10mm。②安装的设备,附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
③设备结构应无变形,表面无损伤,指示仪表、按键和旋钮、机内部件无碰、无卡阻、无脱落、无损坏。
④开关应运转灵活、接触牢靠、无电弧击伤。⑤部件组装要稳固、整齐一致、接线正确无误。
⑥机架与部件接地线要安装牢固;防雷地线与机框保护地线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
3.开关电源的安装要求
①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纸设计的规定,其偏差不大于10mm。②安装的设备,附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施工图纸设计的要求。
③设备结构应无变形,表面无损伤,指示仪表、按键和旋钮、机内部件无碰损、无卡阻、无脱落、无损坏。
④开关应运转灵活、接触牢靠、无电弧击伤。⑤部件组装要稳固、整齐一致、接线正确无误。
⑥机架与部件接地线要安装牢固。防雷地线与机框保护地线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⑦在需要抗震的地区,按设计图纸要求,机架安装应采取抗震措施。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局站,机架还应与房屋柱体连接牢固。
4.蓄电池组的安装要求(1)电池架安装要求如下。
①电池架排列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偏差不大于10mm。② 有螺栓、螺母、螺钉紧固。
③电池铁架安装后,各个组装螺栓、螺母及漆面脱落处都应补喷防腐漆。铁架与地面加固处的膨胀螺栓要事先进行防腐处理。
④ 在抗震的地区需按设计要求安装,蓄电池架应采取抗震措施加固。(2)电池安装要求如下。
①安装的电池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并有合格证及产品说明书。磷酸铁锂电池的BMS等配件是否齐全,并附有合格证、铭牌标贴及产品说明书。
②蓄电池无变形、裂纹、漏液、污迹,上盖、端子和标识胶无物理损坏,标识胶极性正确,一般红色为正极,蓝色或黑色为负极。
③电池各列要排放整齐,前后位置、间距适当,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电池的底部四角均匀着力,如不平整应用油毡垫实。
当基站引入380V/220V交流电源时,室外交流供电线路宜采用套钢或铠装直埋地的方式,埋地长度要求在15m 以上,钢管或铠装电缆两端钢带应就近接地。
郊区、高山基站交流电缆应采用水泥包封直埋方式进行敷设。敷设要求如下。
①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人行道下不应小于0.7m,车行道下不应小于0.8m。②敷设时,应在电缆上面、下面各均匀敷设100mm厚的软土或细沙层,再铺混凝土、石板或砖等保护材料,保护板应超出电缆两侧各40mm。
③电缆穿过下水道时需穿钢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4倍。
2.交流配电箱(屏)的安装要求
①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设计规定,其偏差不大于10mm。②安装的设备,附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
③设备结构应无变形,表面无损伤,指示仪表、按键和旋钮、机内部件无碰、无卡阻、无脱落、无损坏。
④开关应运转灵活、接触牢靠、无电弧击伤。⑤部件组装要稳固、整齐一致、接线正确无误。
⑥机架与部件接地线要安装牢固;防雷地线与机框保护地线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
3.开关电源的安装要求
①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纸设计的规定,其偏差不大于10mm。②安装的设备,附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施工图纸设计的要求。
③设备结构应无变形,表面无损伤,指示仪表、按键和旋钮、机内部件无碰损、无卡阻、无脱落、无损坏。
④开关应运转灵活、接触牢靠、无电弧击伤。⑤部件组装要稳固、整齐一致、接线正确无误。
⑥机架与部件接地线要安装牢固。防雷地线与机框保护地线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⑦在需要抗震的地区,按设计图纸要求,机架安装应采取抗震措施。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局站,机架还应与房屋柱体连接牢固。
4.蓄电池组的安装要求(1)电池架安装要求如下。
①电池架排列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偏差不大于10mm。② 有螺栓、螺母、螺钉紧固。
③电池铁架安装后,各个组装螺栓、螺母及漆面脱落处都应补喷防腐漆。铁架与地面加固处的膨胀螺栓要事先进行防腐处理。
④ 在抗震的地区需按设计要求安装,蓄电池架应采取抗震措施加固。(2)电池安装要求如下。
①安装的电池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并有合格证及产品说明书。磷酸铁锂电池的BMS等配件是否齐全,并附有合格证、铭牌标贴及产品说明书。
②蓄电池无变形、裂纹、漏液、污迹,上盖、端子和标识胶无物理损坏,标识胶极性正确,一般红色为正极,蓝色或黑色为负极。
③电池各列要排放整齐,前后位置、间距适当,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电池的底部四角均匀着力,如不平整应用油毡垫实。
④电池间连接、电池与充电设备连接、电池与监控器连接以及温度补偿连接必须紧固
⑤蓄电池使用的环境应干燥、清洁、通风,不能有大量红外线辐射和有机溶剂腐蚀气体,避免阳光直射,取暖器或空调通风孔不应直对蓄电池。
⑥电池体安装在铁架上时,应垫缓冲胶垫,使之牢固可靠。
5.固定发电机组的安装要求
①发电机组的型号、规格、零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发电机组不得有损坏、变形、受潮或缺少零部件的情况。
(1)机组就位 发电机组应安装在坚固平整的地方(如硬质地面、水泥地面、混凝土基础),机组
底部加装减震垫,并使用地脚安装螺栓,以防机组移动。
②在抗震地区,应按设计要求对机组采取抗震措施加固。(2)进风系统
①宜采用自然进风方式,进风口应选择在通风较好的地方。②进风通道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设备方向保持一致。(3)排风系统
①出风口应选择通风较好的地方,排出的热风应对周围环境无影响。②墙体外排风口处应安装防雨罩(含防鼠网)。(4)排烟系统
①排烟管应平直、弯头少、管距短。
②排烟管水平伸向室外时,靠近机器侧应高于外伸侧,其坡度为0.5%,离地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③排烟口不能直对易燃物或建筑物,应安装丝网护罩。(5)燃油系统
①外置燃油箱容量应小于1000L,宜采用不锈钢材质或钢材。
②固定敷设的输油管应采用黑铁管、钢管或铜管,严禁使用镀锌管。
③外置燃油箱到机组供油管之间必须安装电磁阀,机组故障时切断供油管路。④输油管终端与发电机组之间的燃油管必须采用软连接。⑤燃油系统应密封良好无泄露。(6)接地
发电机组(油机控制屏)、外置燃油箱(燃油系统管路)等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接地。
6.基站线缆安装要求电缆走线要求如下。
①电源线、地线、信号线缆的走线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②各种电缆分开布放,电缆的走向清晰、顺直,相互间不要交叉,捆扎牢固,松紧适度。③机柜间电缆、连接其他设备的电缆应牢固地捆扎在走线架上。
④在走线架内,电源线和其他非屏蔽电缆平行走线的间距大于100mm。⑤在墙面、地板下布线时应安装线槽。线缆绑扎要求如下。
① 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电缆表面形成的平面高度差不超过5mm,电缆表面形成的垂度差不超过5mm。
②机柜外的馈线,离开机柜及馈线窗1m以外不允许有交叉,1m以内允许交叉,但不得缠绕和扭绞。
③线扣规格合适。电缆束的截面越大,所用线扣越长越宽(确保能够承受较大拉力),尽量避免线扣的串联使用,线扣串联使用时最多不超过两根。
④线缆固定在走线架横铁上,线扣间距均匀美观,确保线缆不松动,间距与走线架间隔一致,通常为300~700mm。
机 ⑤多余线扣应剪除,所有线扣必须齐根剪平不拉尖,室外采用黑色扎带。
⑥电源线(包括地线)与信号线分列在走线架的两侧。⑦线缆表面清洁,无施工记号,护套绝缘层无破损。线缆连接要求如下。
①线缆剖头不应伤及芯线。 2.9
②在剖头处套上合适的套管或缠绕绝缘胶带,颜色与线缆尽量保持一致(黄绿色保护线除外)。
③同类线缆剖头长度、套管或缠绕绝缘胶带的长度尽量保持一致,偏差不超过5mm。④ 焊线不得出现活头、假焊、漏焊、错焊、混线等情况,芯线与端子紧密贴合。焊点不带尖、无瘤形,不得烫伤芯线绝缘层,露铜小于等于2mm。
⑤各种电缆连接正确,整齐美观。
⑥线缆与铜排连接时,需将铜排表面打磨以去除氧化层。线缆制作要求如下。
①电源线、接地线应用整段线料,不得在电缆中间做接头或焊点。线径与设计容量相符,布放路由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多余长度应裁剪。
②电源线、接地线端子型号和线缆直径相符,芯线剪切齐整,不得剪除部分芯线后用小号压线端子压接。
③电源线、接地线压接应牢固,芯线在端子不可摇动。
④电源线、接地线接线端子压接部分应加热缩套管或至少缠绕两层绝缘胶带,不得将裸线和铜鼻子鼻身露于外部。
⑤根据 YD/T 1173-2001《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的规定,直流电源线正极应采用红色电缆,负极应采用蓝色电缆,设备工作地线应采用黑色电缆,设备保护地线应采用黄绿色电缆。
⑥电池组的连线正确可靠,接线柱处加绝缘防护。线缆布放要求如下。
①电源线与电源分配柜接线端子连接,必须采用铜鼻子与接线端子连接,并且用螺丝加固,接触要良好。
②电源线与机柜输入接线端子连接,连接可靠,接触要良好。
③电源线弯曲时,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铠装电力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外径的12 倍,塑包线和胶皮电缆不得小于其外径的6倍。
④当电源线及地线接至电源接线端子时,应用工具钳拧出走线形状,走线应平直、绑扎整齐。连线时,连线较远的接线端子所连电线应布放于外侧;连线较近的接线端子所连的电线应布放于内侧。
⑤在架内走线时,电缆应分开绑扎,不得与其他电缆混扎在一起,电缆在走线槽或地沟等架外走线时也应分别绑扎。电源线及地线应从机柜两侧固定架的内部穿过,并被绑扎于固定架外侧内沿。线扣应位于固定架外侧。
⑥电源接线铜鼻贴面应与机柜接线板平滑 紧密地接触,电源线进机柜方式应与走
线方式一致,即上走线电源应接在机柜上部,下走线电源应接在机柜下部。
其他要求如下。
①地排上的接地铜线端子应采用铜鼻子,用螺母紧固搭接;地线各连接处应实行可靠搭接和防锈、防腐蚀处理。
②所有连接到汇接铜排的地线长度在满足布线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最短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