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协议的要素

通过通信信道和设备互连起来的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要使其能协同工作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之间必须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循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规则。这些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 语义
  • 语法
  • 定时

分层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
n层是n-1层的用户,又是n+1层的服务提供者,n+1层虽然只直接使用了n层提供的服务,实际上它通过n层还间接地使用了n-1层及以下所有各层地服务
分层有以下优点:

  • 系统分层后,每一层次地功能相对简单且易于实现和维护
  • 若某一层需要作改动或被替代时,只要不去改变它和上、下层地接口服务关系,则其他层次都不会受其影响
  • 分层结构还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简介

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基本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地标准化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又称ISO’S OSI。“开放”这个词表示能使任何两个遵守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地系统进行互连。

OSI/RM地结构

简而言之,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划分为七层
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物理层定义了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地机械、电气的、功能地和规程地特性,其作用是使原始地数据比特流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
数据链路层中,比特流被组织成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通常称为帧),并以其为单位进行传输,帧中包含地址,控制,数据及校验码等信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使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使屋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数据以网络协议数据单元(通常称为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网络层关心的是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送到目的地的问题
传输层使第一个端——端,也即主机——主机的层次。传输层提供的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使高层用户不必关心通信子网的存在,由此用统一的传输原语书写的高层软件便可运行于任何通信子网上。
会话层,使进程——进程的层次。其主要功能使组织和同步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间的通信(也称会话)
表示层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语法表示变换。为了让采用不同编码方法的计算机在通信中能互相理解数据的内容,可以采用抽象的标准方法来定义数据结构,并采用标准的编码标识形式
应用层使开放系统互连环境的最高层。不同的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访问OSI环境的手段。网络环境下不同主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传送标准电子邮件的文电处理系统(MHS)、使不同类型的终端和主机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VT)协议等都属于应用层的范畴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通信服务类型

通信服务可分为两大类:

  • 面向连接服务
  • 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和电话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其特点是: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邮件投递过程相类似。其特点是: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

确认和重传机制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对数据传输可靠性有影响,但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保证
确认是指:数据分组接收节点在收到每个分组后,要求向发送节点回送正确的确认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如果发送节点没有接收到接收节点返回的确认信息,就认为该数据分组发送失败,发送节点重传该数据分组。

服务类型和服务质量

在网络的各个层次的设计中,可以在是否面向连接和是否确认服务组合共4种情况下,根据不同的通信要求,决定选择不同的服务类型

TCP/IP参考模型

TCP/IP简介

网络互连时目前网络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诸多网络互连协议种,传输控制协议/互连网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是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网络互连标准协议。目前众多网络产品厂家都支持TCP/IP协议,TCP/IP已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TCP/IP的体系结构

TCP/IP参考模型分为4个层次:

  • 应用层
  • 传输层
  • 互连层
  • 主机——网络层

其中
应用层与OSI应用层对应,
传输层与OSI传输层对应,
互连层与OSI网络层对应,
主机——网络层与OSI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相对应。
在TCP/IP参考模型种,对OSI表示层,会话层没有对应的协议(在我认为,端口这个东西已经解决了会话层所要实现的功能。但对于没有表示层的实现,在对一些老的程序运维中真的很难受,老一代的程序员喜欢用GBK编码,而现在的程序员都用UTF-8做国际化,时不时对接老系统出来一个锟斤拷)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还包括许多别的协议,组成了TCP/IP协议簇。一般来说,TCP提供传输层服务,而IP提供网络层服务。

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OSI和TCP/IP参考模型有很多共同之处,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批次互相独立,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除了这些基本的相似之处以外,两个模型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 OSI模型有7层,TCP/IP只有4层
  • 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网络层只有无连接通信
  • OSI在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OSI模型和协议的缺点

OSI模型的会话层和表示层这两层几乎是空的。而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包含内容太多
OSI协议出现时机晚于TCP/IP协议。许多厂商不想再支持第二个协议栈

TCP/IP模型和协议的缺点

首先该模型没有清楚区分哪些是规范、哪些是实现
TCP/IP模型的主机——网络层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一层,它是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