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简介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三菱FX2N系列PLC为控制核心制作的时间管理系统,采用7级LED数字管显示器,连接6位,从左向右分别显示秒、时、分和时。当通过BCD码驱动器CD4511输出PLC时,在分钟、秒等上显示的BCD码被转换成对应显示器所要求的7级驱动信号。因为显示比特数多,所以显示采用动态显示方式。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利用技术、技术、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并达成目标。时间管理不是结束所有的事情,而是更有效地运用时间。时间管理的目的除了决定你应该做什么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决定应该做什么。时间管理不是完全的控制,而是降低波动性。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事先的计划,为加强注意和引导发挥辅助作用。
关键词:PLC;时间管理;辅助管理
1 绪论
PLC,早期历史上的中文全称为顺序控制装置其正式的英文名称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在历史上1978年,美国的国家电气协会正式将这一电子控制设备命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也就是PLC,电气设备一类是其正式归类。PLC的重要组成部件有外部的输入装置(机械按钮、传感器、各式各类开关及脉冲输入),PLC从输入读取到输入信号之后,PLC内部自带的逻辑处理器便开始按预先录入PLC内部的设定程序开始执行逻辑命令运作,并输出计数、顺序、定时、逻辑等运算产生的输出的信号到连接的输出装置中,比如电磁阀门、继电器开关、电机的驱动器等当中,以满足控制自动化机械加工程序的预先设置要求。此外,可以非常方便地修正或编辑设定程序以及运行状态以实时进行现场程序的维护及试作调整也是PLC的优势之一。PLC程序设计过程最通用的设计语言是梯形图程序语言。PLC自出现以来就具有功能完善、模块化结构易于开发、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等特点和高性能比重等的优点,这些优点扩大了PLC在工业生产应用的前景。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PLC将变得更加充满活力。设计时间管理控制系统的初衷也是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节省时间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减少了生活中浪费时间的次数,所有精力的投入都能创造更高的价值,并将使用者可以从没有目的的生活中解放出来。
1.1 PLC选型依据
当进行PLC设计时,第一个考虑到的问题是如何在种类繁杂的PLC品牌、型号中筛选出适合自己设计要求的PLC。对此在着手设计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和文献,最终选定了三菱的FX2N的PLC。选择三菱系列的PLC最重要的原因是三菱该系列的PLC系统稳定固定、灵活多变、编程通俗简单、人性化且性能强大运算速度快,可以为本次设计的系统提供最大化的灵活性和控制能力。但对于我个人而言选用该系列PLC的原因是在上学期间教学用的包括实训课程的PLC都是FX2N系列的,选用FX2N的PLC可以更快地进行设计,免去重新认识和学习新PLC及编程的繁杂过程。
1.2 知识的准备
学习PLC的最终目标是在需要用到PLC控制系统,可以设计出满足实际工业控制项目中的控制要求的PLC控制系统。
1.3 PLC的产生和发展史
在60年代后期,PLC首次被引入。设计这样一个装置的主要原因是消除了替换复杂的基于继电器的机器控制系统所涉及的大量成本。贝德福德联合公司(Bedford,MA)向美国一家主要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一种称为模块化数字控制器(MODICON)的方案。当时其他公司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的方案,其中一个是基于PDP-8的方案。模块化数字控制器MODICON-084开启了世界上第一台PLC的商业生产。通常当生产要求改变时,控制系统也必须随之改变。当更改频繁时,这将变得非常昂贵。由于继电器是机械装置,它们的使用寿命也有限,因此需要严格遵守维护计划。当涉及到如此多的继电器时,故障排除也非常繁琐。现在,一个包含许多、可能是成百上千个继电器的机器控制面板,它的大小令人难以置信,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个体装置的复杂的内部接线。这些继电器将以想要的控制方式连接在一起。这时所谓的“新控制器”还必须易于维修人员和工程师编程。生命周期还必须很长,并且很容易执行编程更改。还必须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生存。这种种要求非常苛刻,解决方法便是使用大多数人已经熟悉的编程技术并用固态部件代替机械部件。在70年代中期,占主导地位的PLC技术是序列发生器状态机和基于CPU的位片。AMD-2901和2903在莫迪康(Modicon)和A-BPLC中很受欢迎。除了最小的PLC外,传统的微处理器缺乏快速解决PLC逻辑的能力。随着传统微处理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PLC基于它们。然而,即使在今天,有些仍然是基于2903。(参考A-B的PLC-3)莫迪康(Modicon)还没有建立一个比他们的基于2901的984A/B/X更快的PLC。通讯能力大约在1973年开始出现。第一个这样的系统是莫迪康(Modicon)的Modbus系统。PLC现在可以和其他PLC进行对话,它们还可以对机器进行远程控制。他们现在也可以用来发送和接收不同的电压值以使他们进入模拟世界。不幸的是,缺乏标准化再加上不断变化的技术使得PLC的通讯成为不兼容的协议和物理网络的噩梦。尽管如此,这对PLC来说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年代!上世纪8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尝试用通用汽车公司的制造自动化协议(MAP)来标准化通信系统。这也是一个缩小可编程控制器(PLC)大小的时代,而且通过在个人电脑上进行符号编程,而不是在专用的编程终端或手持编程器上进行软件编程。如今世界上最小的PLC大约只有单个控制继电器那么大!90年代,新协议的引入逐渐减少,80年代幸存下来的一些流行的协议的物理层也逐渐现代化。最新的标准(IEC1131-3)试图将PLC编程语言合并到一个国际标准下。我们现在的PLC,能够同时用功能框图、指令表、C语言和结构化的文字进行编程!在某些应用中,PC也被用来代替PLC。最初委托MODICON084的公司实际上已经切换到基于PC的控制系统。
1.4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不断地扫描程序。也可以认为这个扫描周期包括三个重要的步骤。当然细分的话不止3个步骤,但主要是这3个重要的部分,其他的通常是检查系统和更新当前的内部计数器和计时器值等等。步骤1:检查输入状态。首先PLC查看每个输入点,以确定其是否打开或关闭。换句话说,就是传感器是否连接到第一个输入点、第二个输入点、第三个……它将这些数据记录到内存中,以便在下一步中使用。步骤2:执行程序。接下来,PLC一条一条执行输入的程序。假如程序是这么写的:如果第一个输入点是打开的,那么它应该打开第一个输出点。由于PLC已经在第一步时知道了哪些输入点是打开或者关闭的,所以它将能够根据第一个输入点的状态来决定是否应该打开第一个输出点。它将存储这个执行结果,以便在下一步中使用。步骤3:更新输出状态。最后PLC更新输出点状态。它根据第一步中打开的输入点和第二步中执行程序的结果更新输出点状态。根据第2步中的示例,它现在将打开第一个输出点,因为第一个输入点是打开的,并且你的程序写的是当这个条件为真时,它将打开第一个输出点。
在第三步之后,PLC返回到第一步并不断重复这些步骤。一次扫描时间被定义为执行上面列出的三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
1.5 PLC内部结构
PLC主要由CPU、内存区域和一些接收输入/输出数据的电路组成。实际上可以把PLC看作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成百上千个独立的继电器、计数器、定时器和数据存储单元。这些计数器、计时器等等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不是“物理”上的存在,而是模拟的,可以看作是软件计数器、计时器等。这些内部继电器是通过在寄存器中的位的位置来模拟的。输入继电器。这些是用来连接到外部世界的。它们物理上存在并接收来自开关、传感器等的信号。通常它们不是继电器,而是晶体管。内部通用继电器。这些继电器既不接收外部世界的信号,也不实际存在。它们是模拟继电器,能够使PLC淘汰外部继电器。还有一些专用于只执行一个任务的特殊继电器。有些总是常开,有些总是常闭。有些在通电期间只上电一次,通常用于初始化存储的数据。计数器。这些在物理上也不存在。它们是模拟计数器,可以通过编程对脉冲进行计数。通常这些计数器可以进行加计数、减计数或同时加计数和减计数。由于它们是模拟的,它们的计数速度受到限制。一些制造商还制造包括基于硬件的高速计数器。可以把它们想象成物理上存在的。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计数器都能加计数、减计数或同时加计数和减计数。计时器。这些也不实际存在。它们有许多变种和增量。最常见的类型是通电延时(on-delay)类型。其他类型包括断电延时(off-delay)、保持型和非保持型。增量从1ms到1s不等。输出继电器。这些是用于连接到外部世界的。它们实际存在并向电磁线圈、灯等发送开/关信号。根据所选择的模型,它们可以是晶体管型、继电器型或可控硅型。数据存储。通常有专门用来存储数据的寄存器。它们通常用作计算或数据处理的临时存储。当电源从PLC上移除时,它们通常也可以用来存储数据。在通电后,他们仍然有断电之前所储存的相同的内容。
1.6 梯形图语言功能
1.每个梯形图由多个步骤组成。
2.图的左右各有一条直线,可以将其看作PLC的逻辑电源,当梯形图的逻辑运算结果为1时,假设两边导通。
3.梯形图继电器的导通关闭次数没有上限。
4.每一步的计算结果立即用于下一步。
5.外部信号控制着输入继电器。只有触点,没有线圈。
1.7 PLC控制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
控制系统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目的是大幅度提升控制对象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所以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就应该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以PLC的主要功能为基础,满足控制对象的生产控制要求
判断一个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否标准的依据就是,它是否满足了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所以在进行设计前需要切实深入了解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并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的先进控制信息以确保控制系统具有先进时效性,然后再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2.保证PLC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安全生产安全第一,PLC最终投入运行前要确保PLC控制系统的安全和运行稳定,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时考虑全面,对控制系统进行多次的仿真和预实际投入生产前多次实验考察,将一切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排除,确保控制系统安全稳定。使控制系统不仅在正常环境中运行安全稳定,在非正常环境中也能运行安全稳定。
3.使用简单且维护便捷
新控制系统的投入除了要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外,也要考虑怎么实际搭建起控制系统,一方面要控制成本切不可盲目提升自动化率和堆砌设备。要考虑实际投产时能方便人员使用,无需再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和适应新控制设备。另一方面,系统简单高效也是为了在系统故障时能更快捷地找出故障所在,缩短维修时间。
4.设计具有前瞻性
现代社会生产方式技术正在高速发展,控制系统的设计不能只拘泥于解决过去的生产问题。还要留有升级的空间以应对市场生产技术的发展需求。系统设计的过于闭塞会给将来升级控制系统带来困难和提升设备更换成本。
1.8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内容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的通常内容包括:
1.确定控制对象(电磁阀、电动机、显示器等);确定输入设备(按钮、限位开关、各种传感器等);输出设备(信号灯、接触器、蜂鸣器等)
2.当进行PLC设计时,第一个考虑到的问题是如何在种类繁杂的PLC品牌、型号中筛选出适合自己设计要求的PLC。要考虑到PLC的性能及价钱和IO接口的数量等等。
3.对PLC的IO进行预分配,制作电气连接图。
4.编写主程序,主程序决定着控制系统的性质、运行过程、控制流程是整个控制系统运行的关键。所以主程序的编写要非常严谨,有必要进行反复实践验证,直到与控制要求的完美重合。
5.必要时应设计控制台(柜)。
6.进行安全测试,做好必要的设计上的程序上的安全保护措施
1.9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
1.根据控制要求和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待完成的动作和操作模式。
2.依据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据此预先构思IO口的分配。
3.PLC品牌、型号的选取。
4.对PLC的IO点进行分配。5.在控制系统、控制电路完全设计好之后才进行控制柜的施工,这是为了减少施工步骤和施工时间及成本,这样工期可以大大缩短。
6.对于非常复杂的控制系统和控制要求繁多的控制系统,有必要确定控制顺序,确定控制要求的动作顺序和相应的条件。
7.进行程序设计(梯形图设计),要设计好程序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
8.程序输入PLC并检查输入是否正确。
9.调试和修改直至满足要求。
10.PLC控制柜完成之后,对其不断地进行与生产设备联机调试,直至满足要求。
11.编制技术文件。
12.交付使用。
2 基于PLC的时间管理控制系统设计
2.1 设计目的
1.对PLC控制系统设计流程进行认识和了解,以此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拓展专业知识面。2.将各方面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牢固掌握。3.通过实习深入地接触PLC控制系统设计,进一步了解PLC工作原理,了解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4.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设计要求
装置采用三菱FX2N系列PLC作为控制核心,分析时间管理控制系统控制要求,确定时间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原理。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绘制系统接线图,列出控制系统I/O表,根据时间管理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编写程序并进行仿真调试。时间管理系统具有显示当前时间、设置时间提醒、自定义时间等功能。继电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被发送到“秒脉冲信号”计数器。“秒脉冲信号”计数器采用60进制,每60秒发送一个“分钟脉冲信号”,作为“分钟脉冲信号”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脉冲信号”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每60分钟发送一个“时脉冲信号”,作为“时脉冲信号”计数器的时钟脉冲。“时脉冲信号”计数器采用24进制,可以计算一天的时间,为时间管理提供正确的参考。这个时间管理系统的主要信号传输媒介是声音。最重要的时间管理功能的实现涉及两个方面:目标管理时点的设置和管理提醒的判断及相应处理。本文重点研究了管理提醒的识别和相应处理模块的设计。辨别和处理的关键是何时提醒管理。当十位、小时位、分钟位和分钟位中的任何一位发生变化时,必须判断进位。以提醒时间管理对象。
2.3 LED数码管显示数值范围,PLC控制I\O接口及软件编写
通常,时钟的显示内容是年、月、日、周、时、分和秒。时间管理和控制系统仅显示月、日、时、分和秒,由七段LED数码管显示屏显示。显示值范围如表2.1所示。表中的X表示不显示。月显示范围从一到十二,月的单位数从零到九,十位数则不表示或为一。日期的个位数值范围和月的个位数值范围一致。日的十位数有以下四个情况,即X、1、2和3。用二十四小时制时,个位表示从零至九,用十位数字则表示X、1和2。分钟和秒的表示范围也相同,但显示值从零到五十九,个位为零到九,十位为零到五。
2.3.1 PLC控制I/O接口
显示屏为七段式LED数字管显示器,共使用了二组八位数码。一组四位数码用来显示时间和分钟。由右至左,它分别代表时的个位数、时的十位数、年的个位数和月份的十位数。而BCD代码驱动器CD4511,用来把PLC控制器所发出的月、日、时和分的BCD代码,转化为所对应的七段数字管显示器上所需要的七段驱动信息。因显示位数过多,采用动态显示。PLC输出类型是由电晶体源输出的,其输入输出端子为Y0至Y3输出第一组BCD信号,Y10至Y13输出第二组信号,而Y4至Y七则分别作为各组显示器的选通信号。秒信号则是为Hz方波IO分配表如表1所示。
表1 IO分配表
X0 复位按钮 Y0-Y3 输出第一组BCD信号
X2 手动秒调时 Y4-Y7 输出选通信号
X3 手动分调时 Y10-Y13 输出第二组BCD信号
X4 手动时调时 Y21 小于设定时间时输出信号
X5 切换手动/自动运行 Y22、Y23 等于大于设定时间时输出信号
X6 闹钟功能开关
X10 闹钟时设定
X11 闹钟分设定
X12 闹钟秒设定
2.3.2 软件的编写
该时间管理控制系统采用软件定时,由M8013提供的秒信号,在此基础上通过累计和进位,逐步获得时、分、秒的信号数据。然后通过PLC输出BCD码至BCD驱动器CD4511,以此来驱动液晶显示器显示时间。而时间管理提醒时间的设定通过按钮来设定,设计有时间管理控制系统自动、手动运行模式切换按钮和提醒时间设定按钮。再通过PLC的时间比较功能来决定是否输出时间管理提醒信号。
以便时间管理控制系统以一个正确的时间开始程序的执行,初始化启动中断,等待中断并开始执行计时。程序如图1所示。定时时钟只是PLC众多功能的一部分。
图1 程序
中断程序在程序李主要的作用是进行时、分、秒信号的中断,以进行时间的输出。例如每10ms就进行一次中断,假如此时D2中的数据为50,就表示0.5s;为100,就表示1s以此类推。根据D2中的数据输出秒信号。剩余的秒十位、分个位、分十位、时个位、时十位均在秒信号的基础上通过累加和进位得到。这些数值的显示方式为动态显示,故每次扫描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显示闪烁或者走位的情况。显示器也采用定时中断的方式,在中断程序中执行一个显示屏的显示和输出操作,显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中断程序工作内容
图2中的输出刷新显示采用带数据锁存的七段数据显示指令,对应梯形图如下:
对应的这个梯形图中的K为显示器输入选通信号的逻辑正负和显示的对应数字(1、2),K的数值来源于PLC程序的执行。以此来和显示器进行逻辑配合显示输出。其配合如表2、表3所示。
表2 一组四位显示
表3 二组四位显示
2.4 数字电路BCD码驱动器CD4511的原理(引脚及其功能)
CD4511是一片CMOSBCD-锁存/7段译码/驱动器,具有BCD转换、消隐和锁存控制、七段译码及驱动功能的CMOS电路能提供较大的拉电流,用于驱动共阴极LED数码管显示器。它是一种具有BCD码转换、消隐、锁存控制、七段解码和驱动功能的CMOS电路,可提供大电流直接驱动LED显示屏。
2.4.1 CD4511的引脚
CD4511具有锁存、译码、消隐功能,通常以反相器作输出级,通常用以驱动LED。其引脚图如图3所示。
图3 CD4511的引脚
各引脚的名称:7、1、2、6表示A、B、C、D;5、4、3表示LE、BI、LT;13、12、11、10、9、15、14表示a、b、c、d、e、f、g。右边的引脚表示输出,左边的引脚表示输入,两个引脚8、16分别表示VDD、VSS。
2.4.2 CD4511的功能
BCD码驱动器CD4511锁存器的锁存电路由传输门和逆变器组成。传输门的导通和截止由控制端子LE的电平状态控制。当LE为“0”时,TG2关闭;当LE为“1”时,TG1断开,TG2接通,CD4511处于锁存状态。CD4511解码使用两级或非门。为了简化电路,首先使用二端输入与非门组合输入数据B和C,然后使用与非门解码数据A和D。CD4511译码使用两级或非门实现,为了简化线路,先使用二输入端与非门进行输入数据B、C的组合,得出,然后将数据A、D用或非门译码。BI是消隐功能端,对其施加某一电平,会使B端输出为低电平,字形消隐。消隐输出J的电平为J==(C+B)D+BI。如不考虑消隐的BI项,便得出J=(B+C)D据上式,当输入的BCD码为1010至1111时,J端都为“1”电平,从而使显示器字形消隐。CD4511的大致接线参考如图4所示。
图4 CD4511的接线参考
3 程序设计
X5为开启时,系统的时分秒为手动调整状态;X5为手动关闭时、程序为自动运行状态。由M813提供秒脉冲。M813闭合且X5闭合时,秒个位D便加1。将D与K1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分别发送给M、M1、M2。如D等于K1则M1为1。传送D数据至K。将D中的数据传送K1Y。当X5处于开启时,秒个位脉冲由手动调秒按钮X2提供,按一次秒个位D加1。将D与K1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分别发送给M、M1、M2。如D等于K1则M1为1。传送D数据至K。将D中的数据传送至K1Y。当M为闭合时秒十位D2便加。同时将D2中的数据传送至KY004。将D2与K6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分别发送给M0、M、M2。如D2等于K6则M为。传送D2数据至K0。复位M0至M2。
当M为且X5闭合时,分个位D4便加。将D4与K0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分别发送给M20、M2、M22。如D4等于K0则M2为。传送D4数据至K0。将D4中的数据传送KY00。复位M0、M2。当X5处于开启时,分个位脉冲由手动调分按钮X3提供,按一次分个位D4加1。将D4与K10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分别发送给M20、M21、M22。如D4等于K10则M21为1。传送D4数据至K0。将D4中的数据传送K1Y010。复位M10至M12。当M21为1闭合时分十位D6便加1。将D6与K6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分别发送给M30、M31、M32。如D6等于K6则M31为1。传送D6数据至K0。将D6中的数据传送至K1Y014。复位M20至M22。
当M31为1且X5闭合时,时个位D8加1。M31闭合一次计数器C0加1,当加到24时C0闭合复位D8至D10,复位C0,C1为闭合时复位D0至D10。比较D8和K10并将比较结果分别发送给M4、M41、M42,当D8等于K10时M41为1。传送D8数据至K0。将D8中的数据传送至K1Y020。复位M30至M32。当X5开启时时个位脉冲由手动调时按钮X4提供,按一次时个位D8加1。X4每闭合一次计数器C0加1,当加到24时C0闭合复位D8至D10,复位C0,C1为闭合时复位D0至D10。比较D8和K10并将比较结果分别发送给M4、M41、M42,当D8等于K10时M41为1。传送D8数据至K0。将D8中的数据传送至K1Y020。复位M30至M32。当M4为闭合时时十位D0便加。将D0与K2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分别发送给M50、M5、M52。如D0等于K6则M5为。传送D0数据至K0。将D0中的数据传送至KY024。复位M40至M42。
此段程序的功能为将分开的时、分、秒个位十位的两个分开的数据合并起来用于后面程序的和设定时间进行比较。例如时十位D10为1,时个位D8为3,时十位D10乘10并将数据传送至D11,D11中的10加上时个位D8的3就等于13,并将数据传送至D14。X6为闹钟功能的开关按钮。此段程序为设定管理目标时间。X10为闹钟调时按钮,初始为0,每按一次加1;X11为闹钟调分按钮,初始为0,每按一次加1;X12为闹钟调秒按钮,初始为0,每按一次加1;X13为设定时间清0按钮,按下按钮就清除D18至D20中的数据。此段程序为当前时间与设定目标时间比较程序。将设定目标时间时D18、分D19、秒D20,与当前时间时D14、分D15、秒D16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分别发送给M50、M51、M52。当当前时间大于等于设定目标时间时M51、M52状态为ON,Y22、Y23置位接通通知提醒装置如蜂鸣器等。
结论
基于PLC的时间管理控制系统在设计中最困难的部分,应该就是在控制系统整体开发的这个环节上。至少在实现控制要求这边,关PLC选型这一块,就起码初选了有几种,程序设计思路也构思了有十几种。最后是采用客观设计加主观构思的方式来进行基于PLC的时间管理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开发的。一开始,选定了几款常用的PLC,并通过比较,确定下不同PLC的特性差异,从而找寻出比较适合基于PLC的时间管理控制系统的PLC。在不断缩小选择范围,确认PLC型号选取的过程中,在技术层面上,我也根据控制系统的控制需求,不断地测试各种思路的合理性,通过客观数据层面的探索,寻求符合满足控制要求的最优设计思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我初步确定了PLC的选择——三菱的FX2NPLC。这个PLC的特点,最主要的系统稳定固定、灵活多变、编程通俗简单、人性化且性能强大运算速度快,可以为本次设计的系统提供最大化的灵活性和控制能力。但对于我个人而言选用该系列PLC的原因是在上学期间教学用的包括实训课程的PLC都是FX2N系列的,选用FX2N的PLC可以更快地进行设计,免去重新认识和学习新PLC及编程的繁杂过程。在尝试的多种PLC中,是最好的贯彻了效率与符合控制要求并重的。在初步确认了PLC选型后,我对于振膜材料程序的设计及周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及验证,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达到设计弹性与刚性的有机结合。程序设计最繁杂也最好玩之处,就在于其结构的每一丝微小变化,都会可能导致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改变。设计过程中我对程序和PLC的配合程度进行不断的打磨优化,这些小的打磨也非常耗费工夫与时间,但每一次的改进,都会离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状态更进一步。这也是基于PLC的时间管理控制系统开发过程中最令我“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基于PLC的时间管理控制系统是我非常用心设计的作品,在设计过程中很好地巩固了学校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联系上了社会生产实际。通过对PLC设计进行实际的上手,使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思路得到了锤炼,收获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