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用面向对象开发
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W411P7KS?p=2
23种设计模式
一直想好好系统的学习设计模式,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好好学习,现在决定开始一次学习,在博客中记录我的学习历程。如有误,请大家指出。谢谢!!!
从面向对象谈起
一,底层思维:向下思考,如何把握机器底层从微观理解对象构造。
1.语言构造
2.编译转换
3.内存模型
4.运行时机制
二,抽象思维:向上思考,如何将我们的周围世界抽象为代码
1.面向对象
2.组件分装
3.设计模式
4.架构模式
深入理解面向对象
向下:深入理解面向对象机制
- 封装,隐藏内部实现
- 集成,复用现有代码
- 多态,改写对象行为
向上: 深入把握面向对象机制所带来的抽象意义,理解如何使用这些机制来表达现实世界,掌握什么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变化是复用的天敌!面向对象设计最大的优势在于:**抵御变化**
重新认识面向对象
- 理解隔离变化
- 从宏观层面来看,面向对象的构建方式更能适应软件的变化,能将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减为最小
- 各司其职
- 从微观层面来看,面向对象的方式更强调各类的“责任”
- 由于需求变化导致的新增类型不应该影响原来类型的实现-----是所谓各负其责
- 对象是什么
- 从语言实现层面来看,对象封装了代码和数据
- 从规格层面讲,对象是一系列可被使用的公共接口。
- 从概念层面讲,对象是各种拥有责任的抽象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 依赖倒置(DIP)
- 高层模块(稳定)不应该依赖于底层模块(变化),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稳定)。
- 抽象(稳定)不应该依赖于实现细节(变化),实现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稳定)。
- 开放封闭原则(OCP)
- 对扩展开放,对更改封闭
- 类模块应该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
- 单一职责原则(SRP)
- 一个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他变化的原因。
- 变化的方向隐含着类的责任
- liskov替换原则(LSP)
- 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它们的基类(is-a)
- 继承表达类型抽象 - 接口隔离原则(ISP)
- 不应该强迫客户程序依赖它们不用的方法。
- 接口应该小而完备 -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
- 类继承通常为“白箱复用”,对象组合通常为“黑箱复用”
- 继承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封装性,子类父类耦合度高
- 而对象组合则只要求被组合的对象具有良好定义的接口,耦合度低 - 封装变化点
- 使用封装来创建对象之间的分界层,让设计者可以在分界一侧进行修改 ,而不会对另一侧产生不良的影响,界限层次间的松耦合。 -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 不讲变量类型声明为某个特定的具体类,而是声明为某个接口。
- 客户程序无需获知对象的具体类型,只需要知道对象所具有的接口
- 减少系统中各部分的依赖关系,从而实现“高内聚,松耦合”的类型设计方案。
总结
高层抽象既稳定,具体细节既变化,稳定不能依赖变化。
如果稳定的需要依赖变化,那么就把变化抽象出来,既依赖倒置
单一原则能够高好的提供代码复用性。
开放封闭原则可以应对变化,需要干其他事,那就新增一些过程来处理,而不是修改现有的过程来完成。
接口原语一定要统一。
对象组合要好于继承,类继承为耦合父类的一种行为。
确定分界点有利于接口分装代码清晰,界限点确定后高层不修改底层,底层变化不影响上层,界限层次松耦合。
面向接口编程既接口标准化:小公司买质量,大公司买品牌,超级集团买标准。也就是说标准才能决定你有多大。
不喜勿喷,有误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