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之设计模式的先行军

C++中的类间通信

类B封装对类A的方法调用

消息:{
消息名(来自A,即A的方法名)
消息参数(即函数形参)
消息返回(即函数的返回值) }

图中,类A里封装了类A的数据和方法;
类B中封装了类B的数据(类A的指针和类B的数据成员)和类B的方法;
类B的方法即通过封装类A的子对象或者类A的指针来实现对类A的方法调用!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private:
    int x;
public:
    A(){x=0;
    cout<<"这是类A的构造!"<<endl;
    }
    A(int x){
    this->x=x;
    cout<<"这是类A的构造!"<<endl;
    }
    void fun(){
        cout<<"这是A的fun函数!"<<endl<<"x="<<x<<endl;
    }
    ~A(){cout<<"这是A的析构!"<<endl;}
};
class B{
private:
    A *pa;
    int y;
public:
    B(){
        y=0;
        cout<<"这是B的构造!"<<endl;
    }
    B(int i){
        pa=new A(i+5);
        y=i+5;
        cout<<"这是B的构造!"<<endl;
    }
    void dofun(){
        cout<<"这是B的dofun()函数——"<<endl<<"y="<<y<<endl;
        pa->fun();
    }
    ~B(){

    delete pa;
        cout<<"这是B的析构!"<<endl;}
};
int main(){
    A a1(3);
    a1.fun();
    B b1(3);
    b1.dofun();
    return 0;
}

这是以上代码的输出
类B要向类A通信
1、上述代码中,通过类B封装类A的指针,在调用类B的方法时调用A的方法,以实现类间通信
2、在调用类B的方法时,由于在B中封装了类A的指针,在B构造的实现中创建了A的对象,所以先调用A的构造,再调用B的构造,最后析构时先调用B的析构,再调用A的析构。

注:在pa=new A(3); 一句中,先创建A的对象,指向对象的为A的this指针,然后调A的构造,初始化成功后将对象地址赋给pa,若调用构造失败,则创建对象失败,系统自动释放它。


像上述代码与类图描述的模式我们称之为——门面模式
—-即对固定的类进行固定顺序的调用,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