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unFIX, “解构” :一场打破软件工厂的运动

unFIX是一种反框架的组织设计方法,强调解构现有管理模式,促进持续创新和更好的人性体验。它提供了一种描述组织设计的语言模型和工具箱,而非固定的流程或框架。unFIX倡导打破传统的层级和部门壁垒,解决协作、角色匹配等问题,关注用户体验,反对将IT部门视为“软件工厂”。它结合了管理3.0的工具,通过模式和卡牌引导组织自我设计,实现组织的灵活适应和个性化发展。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定义unFIX, “解构” :一场打破软件工厂的运动

每个方法论的正式面世,往往会有一本官方的书籍,对方法论有一个全面的定义,对里面的知识点,价值观,实施方法等等做一系列正式的说明。即便有迭代,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这样大家理解和传播起来就会更准确,使用起来也不会有过大的偏差。

但unFIX有点不一样,它似乎是以一系列模式Patterns,一系列卡牌,一系列颜色,这与之前SAFe,LeSS这种方法框架带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创始人Jurgen Appelo也说自己设计的unFIX Model,是un-Framwork,也就是反框架的。也正是因为这样,unFIX为组织带来了更灵活的可选项。

但是我们怎么定义unFIX呢?unFIX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呢?
我看到在很多地方,unFIX说自己不是什么,有这样一系列“不是”:
● unFIX不是一个框架,甚至是一个反框架的方法。
● unFIX不提供任何的流程,不需要企业增加额外的流程规范
● unFIX不是仅针对IT部门的,它是可应用到所有部门的
● unFIX不是top-down,从上至下的
● unFIX不是代替,它不代替组织现有的管理方法。

我也看到在不同地方,unFIX对自己的定义。比如说,在unFIX.com官网的首页上,最先跳入眼帘的是:
“ORGANIZATION DESIGN for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better HUMAN EXPERIENCE”
按照这个说法,unFIX为组织设计,带来了持续创新和更人性的体验。
下面有个副标题是,Not Another Agile Scaling Framework,就是说,它不是“另一个”规模化敏捷框架。
另一个在官方介绍材料里发现的,让我觉得比较好的说法是:
● a model (a language) to describe organization designs
● comes with patterns and a toolbox to make your own methods

所以我可以归纳一下:
unFIX是什么:它是用来描述组织设计的一种(语言)模型,而不是一个框架,它通过模式化的组件和工具箱来打造自己的方法,带来持续创新和更人性的体验。

但是我觉得这个定义依然缺少了很重要的内容:组织设计,模型,组件和工具箱,持续创新,以及更人性的体验,这都是司空见惯的词汇,并没有什么新意或者特点。这没有说明为什么要用unFIX,它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它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尤其是,为啥叫unFIX这个名字。

于是我想用我自己的语言定义一下unFIX。在中文语境下,我们将如何解释unFIX这个东西。
unFIX里的精髓,我认为,是打破了一直以来各种框架的固有模式。FIX是固定的意思,而unFIX,就是不固定的。
在传统组织框架下,要么是金字塔式的层级式管理模式,要么是以部门或团队为中心的堡垒群管理模式。这些都是固定的模式,大家最好都一样,统一的工作方式,节奏一样,整齐划一。
这种固定的模式,一直是管理者们所希望的,稳定,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打造一个稳定的团队,这样也更安全,“SAFe”,不是么?
但问题是,无论是金字塔式的层级式管理模式,还是不同中心的堡垒群管理模式,都面临一系列组织和生产的问题:部门墙的问题,协作的问题,角色缺失或不匹配的问题,知识和能力共享的问题,端到端关注用户体验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Jurgen也经常提到,IT部门并不是“软件工厂”,用户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体验。
产品可能有非常丰富的功能,但体验可能很差。团队或者第三方合作伙伴,可能效率并不低,但体验很差,于是情绪很差,这也将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协作和用户体验。

如果我们能够尝试一个不固定的模式呢?

这就要了解一下解构了。
解构,即是把固有的规则和人们对一件事物的印象打破分解,或颠倒之后再进行重建的行为和方法论。
比如一个电动剃须刀,我们把它的外壳以及零件一一拆下和分离之后排列在桌子上,我们再把这些外壳和零件,按照特定的目的修改再组合在一起,恭喜你,你完成了一个解构的行为。
解构主义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实际上已经逐渐被通俗化为反对先有的一切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质疑的一种方法论和批判精神。
(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74554763)

说回到组织上来。
每个团队的属性不一样,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关注不同的问题,或创新,或维护,或救火,或长期建设。对应的,他们的管理方式和人员流动方式也会不一样。
不同的产品或者需求的属性不一样,所处的生命周期不一样,资源投入的策略也会不一样,需要做的事情也会不一样,需要的成员的角色属性和能力也不一样。
团队里的每个人的专业能力也不一样,有不同的角色属性,可以发挥不同的专长。他们的情绪也会不一样,体验也会不一样,状态也不一样,识别他们的状态就能识别组织中的问题。

组织解构之后,我们就得到了一系列角色、属性和体验。

如果说之前的固定模式下,组织就像一个盲盒。那么在不固定的模式下,就像把盲盒打开,再把每个零件摆在了面前,一目了然了:组织有哪些角色,哪些属性,体验如何?我们的期望又是怎样的。

那么这么多不一样的变量摆在面前,看起来很复杂,但却是简单得一张图就能表达清楚。因为这张图描述的是你所在的团队和组织,如果是你通过一次工作坊来设计出来,那么更是清晰得不得了。就像这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组织设计往往描述了组织的期待,团队要做哪些事,团队将如何运作?我们提倡哪些方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些问题都会包含在这张图里。
这时候,解构就完成了。

所以“unFIX”一个组织,就是解构一个组织的过程。
我没有在Jurgen的演讲里,或者是官方文章里找到关于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的关联。解构主义是艺术范畴里常见的术语,但非常完美表达了我对unFIX的理解。
所以老袁的理解,unFIX 就是“组织设计的解构”。

unFIX用类似“讲述故事”的模型,把一个充满色彩,各种图标和表情的组织设计摆在所有人面前,与千篇一律、晦涩难懂的方法论框架图相比,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感,并且赋予了不同团队明确的意义和目标。

在组织设计图里,除了团队之外,还有论坛Forum,领地Turf、基地Base、角色属性Role attribute等等模式,不同的模式下都有一系列不同的属性,用于准确定义我们组织的实际情况。

除了这个组织设计图之外,unFIX里集成了管理3.0里的很多工具,也是通过卡牌和模式patterns的方式。这就是它作为工具集的一面了。

总结:
unFIX作为一个新兴的方法论,不仅仅是一个方法论而已,与Scrum、精益、DevOps类似,他们都代表了一整套价值主张。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方法论,都在默默地被“工厂化”,追求更快,更标准,更统一,更“结构主义”。在我眼中,unFIX的不同之处,更像是一场“打破软件工厂的运动”,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工具集或者语言模型。

作为一个长年接触敏捷的敏捷人,我也一直在寻找真理的路上,我们无法定义方法论的优劣,不同的方法论解决不同问题,背后有各自的价值主张。而unFIX的出现,让我对“软件工厂”的另一个方向看到了希望:体验是可以被重视的,多元化是可以被尊重,并且赋予意义的。

所以,我把unFIX翻译成“解构”,它值得被重视,有尝试的意义,也应该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注:

结构主义(英语:Structuralism)是一种科学流派,侧重对结构的认识,不追究对本质的了解,提倡学科之间互通有无,以及一种整体的科学,要透过表面的现象,寻求底层的关系,以期获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结构。 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分析研究语言、文化与社会的流行方法。

解构,或译为“结构分解”,是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 是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的一个术语。 “解构”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construction”一词,原意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达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了“消除”、“反积淀”、“问题化”等意思。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野生敏捷教练老袁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