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架构-流量治理之流量控制

       概述

         任何一个系统的运算、存储、网络资源都不是无限的,当系统资源不足以支撑外部超过预期的突发流量时,便应该有所取舍,建立面 对超额流量自我保护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微服务中常说的“限 流”。

        最大处理能力为80TPS的系统遇到100 TPS的请求时,应该能完成其中的80TPS,也即有20 TPS的请求失败或被拒绝才对,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事实上,如果不做任何处理,更可能出现的结 果是这100个请求中的每一个都开始了处理,只是大部分请求完成了其 中10次服务调用中的8次或者9次,就会超时退出,导致多数服务调用 被白白浪费掉,没有几个请求能够走完整个业务操作。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出现,一个健壮的系统需要做 到恰当的流量控制,更具体地说,它需要妥善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 依据什么限流:对于要不要控制流量,要控制哪些流量,控制力度有多大等操作,我们无法在系统设计阶段静态地给出确定的结论,必须根据系统此前一段时间的运行状况,甚至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测情况来动态决定。
  • 具体如何限流:要解决系统具体是如何做到允许一部分请求通 行,而另外一部分流量实行受控制的失败降级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并 掌握常用的服务限流算法和设计模式。
  • 超额流量如何处理:对于超额流量可以有不同的处理策略,例 如可以直接返回失败(如429 Too Many Requests),或者迫使它们进入 降级逻辑,这种策略被称为否决式限流;也可以让请求排队等待,暂时阻塞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处理,这种被称为阻塞式限流。

流量统计指标

        要做流量控制,首先要弄清楚到底哪些指标能反映系统的流量压 力大小。相较而言,容错的统计指标是明确的,容错的触发条件基本 上只取决于请求的故障率,发生失败、拒绝与超时都算作故障。

要进行流量控制,首先要明确哪些指标能够反映系统的流量压力大小。以下是几个经常用于衡量服务流量压力的主要指标:

  1. 每秒事务数(Transaction per Second,TPS)

    • 定义:TPS是衡量信息系统吞吐量的最终标准。“事务”可以理解为一个逻辑上具备原子性的业务操作。例如,在一个在线书店购买一本书并支付,“支付”就是一笔业务操作,无论支付成功还是不成功,这个操作在逻辑上是原子的。
    • 用途:TPS通常用于评估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性能。它直接反映了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业务操作数量。
  2. 每秒请求数(Hit per Second,HPS)

    • 定义:HPS是指每秒从客户端发向服务端的请求数。它可以简单理解为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数量。
    • 用途:HPS用于衡量系统接收请求的速率。在许多场景下,单个业务操作可能需要多个请求来完成,例如在支付过程中可能包括显示支付二维码、扫码付款、校验支付结果等多个步骤。
  3. 每秒查询数(Query per Second,QPS)

    • 定义:QPS是指一台服务器能够响应的查询次数。如果系统由多个服务节点共同协作处理请求,那么QPS用于衡量单个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 用途:QPS常用于评估数据库或后端服务的查询处理能力。例如,一个支付请求可能需要后端多个服务节点的协作,每个服务节点处理不同的查询和操作。

这些指标提供了系统在不同层次上的流量压力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适的限流策略。

限流设计模式

        限流是流量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限制单位时间内允许的请求数,防止系统过载。常见的限流设计模式包括流量计数器、滑动时间窗、漏桶算法和令牌桶算法。

  1. 流量计数器模式

    • 原理:设置一个计数器,根据当前时刻的流量计数结果是否超过阈值来决定是否限流。例如,如果系统能承受的最大持续流量是80 TPS,可以通过控制任何一秒内的请求次数不超过80次来限流,超过部分则直接拒绝。
    • 优点:实现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 缺点:只能针对时间点进行离散统计,容易在边界处出现流量突增。例如,如果系统连续两秒各收到60 TPS的请求,实际在1秒内的请求可能高达120 TPS,导致系统超载 。
  2. 滑动时间窗模式

    • 原理:将时间划分为多个小窗口,滑动统计每个小窗口内的请求数。例如,将每分钟划分为六个10秒的小窗口,通过滑动窗口统计60秒内的请求数。滑动窗口算法可以平滑流量,防止突发流量对系统造成冲击,因为它能在时间片段内均匀分布流量,避免了固定窗口计数器在边界处的突发流量问题。
    • 优点:平滑流量,防止突发流量对系统造成冲击。滑动窗口使得系统能够更加均匀地处理请求。
    • 缺点:实现复杂度较高,适用于需要精细控制流量的场景 。
  3. 漏桶算法(Leaky Bucket)

    • 原理:将请求视为水滴,通过一个漏桶进行流量控制。漏桶以恒定速度滴漏,请求进入漏桶的速度可以不恒定。如果请求速率超过漏桶的滴漏速率,多余请求会被丢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平滑流量,即使有大量突发请求,漏桶也会以恒定速度处理请求,防止系统过载。
    • 优点:可以平滑流量,防止突发流量对系统造成冲击。漏桶算法在流量整形和网络控制中应用广泛。
    • 缺点:实现复杂度较高,可能会丢弃重要请求,适用于需要严格控制流量的场景 。
  4. 令牌桶算法(Token Bucket)

    • 原理:系统维护一个令牌桶,按照固定速率向桶中添加令牌。每个请求需要消耗一个令牌,当桶中没有令牌时,新的请求会被拒绝或排队等待。令牌桶算法允许在短时间内处理大于固定速率的突发请求,因为令牌可以积累和消耗。
    • 优点:可以处理突发流量,灵活性较高。令牌可以积累,因此短时间内大量请求可以通过之前积累的令牌来处理。
    • 缺点:实现复杂度较高,适用于需要灵活控制流量的场景 。

分布式限流

在分布式系统中,限流不仅需要在单个节点上实现,还需要在多个节点之间进行协调,以确保全局流量控制的一致性。以下是几种分布式限流实现方式:

  1. 集中式限流

    • 原理:通过一个集中式的限流服务统一管理和协调各个节点的流量。所有节点的请求都需要经过该服务进行限流判断。
    • 实现方式:在系统中部署一个限流服务,所有节点的请求都需要经过该服务进行限流判断。
    • 优点:全局视角,易于统一管理和控制。集中式限流服务可以根据整体流量情况动态调整限流策略。
    • 缺点:限流服务本身可能成为单点瓶颈和故障点,适用于流量较小的系统。如果限流服务故障,整个系统的流量控制都会失效 。
  2. 分布式令牌桶

    • 原理:在各个节点上分布式地实现令牌桶算法,通过协调机制保证全局一致性。每个节点都有一个本地的令牌桶,这些令牌桶通过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如Raft、Paxos)进行协调和同步,确保整体流量控制的一致性。
    • 实现方式:在每个节点上设置令牌桶,通过分布式一致性算法进行协调和同步,确保全局一致性。
    • 优点:高可用性和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即使某个节点故障,其他节点仍能继续工作。
    • 缺点:实现复杂度较高,需要处理分布式一致性问题。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开销较大,可能影响系统性能 。
  3. 一致性哈希

    • 原理:通过一致性哈希算法将请求分散到不同的节点上,避免单个节点过载。每个节点只处理属于自己的请求,从而实现负载均衡。
    • 实现方式:在系统中设置一致性哈希环,根据请求的特征值计算哈希值,并分配到对应的节点进行处理。每个节点只处理分配给自己的请求。
    • 优点:负载均衡效果好,适用于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数据库等场景。一致性哈希可以动态调整节点数,适应系统的扩展和收缩。
    • 缺点:需要处理节点新增和移除时的一致性问题。一致性哈希环的重新分布可能导致部分请求暂时失效 。
  4.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

    • 原理:通过服务网格架构,在服务之间添加一个中间层,用于管理和控制流量。服务网格通过Sidecar代理实现流量控制、限流、熔断等功能,提供统一的流量管理。
    • 实现方式:在每个服务实例前部署一个Sidecar代理,通过代理实现限流、熔断等流量控制功能。Sidecar代理可以独立于服务本身进行部署和管理。
    • 优点:与业务逻辑解耦,管理和控制灵活。服务网格提供了统一的流量管理和控制功能,不需要修改服务代码。
    • 缺点:引入额外的网络开销和复杂度,适用于大规模微服务架构。Sidecar代理的性能和可靠性需要特别关注 。

实际应用中的考虑

  1. 流量监控与分析

    • 概述:实时监控系统流量,并通过分析流量数据,为限流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流量监控可以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流量异常,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 实现方式:使用Prometheus、Grafana等工具进行流量监控,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流量数据,并设置报警机制。例如,可以设置请求数、响应时间、错误率等指标的报警阈值,当某个指标超过阈值时触发报警。
    • 使用场景:适用于所有需要流量控制的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流量异常。
  2. 弹性扩展

    • 概述:根据系统流量动态调整资源配置,以应对流量高峰。弹性扩展可以在流量高峰时自动增加服务实例,流量下降时自动减少服务实例,从而高效利用资源。
    • 实现方式:使用Kubernetes等容器编排工具,根据流量情况自动调整服务实例的数量,实现弹性扩展。例如,可以设置CPU、内存使用率等指标,当某个指标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增加服务实例。
    • 使用场景:适用于流量波动较大的系统,如电商网站、直播平台等。弹性扩展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资源利用率。
  3. 流量优先级管理

    • 概述:根据业务需求对流量进行优先级划分,确保重要请求优先处理。流量优先级管理可以保证关键业务在高负载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
    • 实现方式:在系统中设置流量优先级策略,对不同优先级的请求进行不同的限流处理。例如,可以设置VIP用户的请求优先处理,普通用户的请求在高负载情况下被限流。
    • 使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区分请求优先级的系统,如金融交易系统、紧急报警系统等。流量优先级管理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业务连续性。
  4. 灰度发布

    • 概述:通过灰度发布策略,在新功能上线时控制流量,逐步引入新功能,减少风险。灰度发布可以在新功能上线时逐步增加流量,监控新功能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实现方式:使用灰度发布工具(如Istio、Flagger),根据流量情况逐步将流量引导到新版本服务。例如,可以先将10%的流量引导到新版本服务,观察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流量。
    • 使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频繁更新和发布新功能的系统,如互联网应用、移动应用等。灰度发布可以提高新功能上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论

        流量控制是确保分布式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手段。通过合理的流量统计、限流设计模式和分布式限流策略,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流量,防止系统过载,提高服务质量。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流量监控与分析、弹性扩展、流量优先级管理和灰度发布等措施,确保系统在高负载下仍能稳定运行。

        流量控制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系统设计和运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前面详述的各种策略和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流量控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流量波动,更是为了构建一个具有高弹性和高可用性的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在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时,仍能保持稳定和可靠,最终为用户提供持续的优质服务。

  • 14
    点赞
  • 2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