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来一个基础啊 给自己看~~ 非技术指正勿扰
图像的格式有很多种,比如PNG,JPEG等等,但当我们把一张图用工具变成各种其他格式时,其在计算机文件系统显示的文件大小各不一样,但是当你打开显示时,从视觉角度上看,几乎看不出差距。这其中涉及到的领域被称为图像压缩技术。常用的技术包括:颜色空间转换(RGB→YCrCb)和DCT 2D变换。
从事各行各业的大佬们,我相信,你们对图像格式是不陌生的,有很多种图像格式,比如,png,jpeg等等,但是你发现,同一张图片,当我们把他用工具变成各种其他格式时,其在计算机文件系统显示的文件大小各不一样,但是当你打开显示时,从视觉角度上看,几乎看不出差距。那为什么现实的文件大小不一样,但是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确实几乎一样的呢,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领域:数据压缩,具体到图像这块称之为图像压缩技术。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简单讲讲我们常用的JPEG压缩原理技术。
我们知道,常见的图像是由RGB格式组成,图像上的每个像素值分别由R(8bit)G(8bit)B(8bit)表示,如下图所示:
下面展示的是一张2592x1944(所谓的2K分辨率)图像,在没有经过任何压缩和利用JPEG技术后的文件大小:
压缩前大约15M,压缩后大约只有0.8M。
压缩技术一:颜色空间转换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人类视觉系统对亮度的更敏感,而对颜色没那么敏感,如下图所示,A和B其实是一种颜色。
因此,我们可以将图像从RGB→YCrCb空间(Y:亮度,Cb:蓝色色度,Cr:红色色度),缩减Cr和Cb分量的采样数,而对于亮度Y,则保留0~255等级,这个技术就叫做色度下采样,更常见的称呼是色度抽样。
未对Cr和Cb进行下采样
对Cr和Cb进行下采样
我们来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