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 项目环境变量配置(Vite)

环境变量

它的主要作用让开发者区分不同的运行环境,读取不同环境的相关配置信息,比如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使用不同的 API 前缀等。

Vite 是通过 import.meta.env 对象暴露环境变量的。

在组件中获取环境变量方式如下:

<script setup lang="ts">
    console.log(import.meta.env);
</script>

<template>
  <div>我是一个组件</div>
</template>

 输出:

{
    "BASE_URL": "/", //部署应用时的URL前缀
    "DEV": true, //应用是否运行在开发环境 (永远与 import.meta.env.PROD相反)
    "MODE": "development", //应用运行的模式
    "PROD": false, //应用是否运行在生产环境(使用 NODE_ENV='production' 运行开发服务器或构建应用时使用 NODE_ENV='production' )
    "SSR": false  //应用是否运行在 server 上
}

.env 文件 

Vite 使用 dotenv 从你的 环境目录 中的下列文件加载额外的环境变量:

.env                # 所有情况下都会加载
.env.local          # 所有情况下都会加载,但会被 git 忽略
.env.[mode]         # 只在指定模式下加载
.env.[mode].local   # 只在指定模式下加载,但会被 git 忽略

配置额外的额环境变量

也可以配置额外的额环境变量,我们需要在根目录新建 .env[mode] 文件,并且环境变量必须以 VITE_ 开头,才会暴露给经过 vite 处理的代码。例如下面这些环境变量:

VITE_SOME_KEY=123
DB_PASSWORD=foobar

输出:

console.log(import.meta.env.VITE_SOME_KEY) // "123"
console.log(import.meta.env.DB_PASSWORD) // undefined

只有 VITE_SOME_KEY 会被暴露为 import.meta.env.VITE_SOME_KEY 提供给客户端源码,而 DB_PASSWORD 则不会。

在配置中使用环境变量

环境变量通常可以从 process.env 获得。

注意:Vite 默认是不加载 .env 文件的,因为这些文件需要在执行完 Vite 配置后才能确定加载哪一个,举个例子,root 和 envDir 选项会影响加载行为。不过当你的确需要时,你可以使用 Vite 导出的 loadEnv 函数来加载指定的 .env 文件。

import { defineConfig, loadEnv } from 'vit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command, mode }) => {
  // 根据当前工作目录中的 `mode` 加载 .env 文件
  // 设置第三个参数为 '' 来加载所有环境变量,而不管是否有 `VITE_` 前缀。
  const env = loadEnv(mode, process.cwd(), '')
  return {
    // vite 配置
    define: {
      __APP_ENV__: JSON.stringify(env.APP_ENV),
    },
  }
})

配置TypeScript 的智能提示

在 src 目录下创建一个 vite-env.d.ts 文件,接着按下面这样增加 ImportMetaEnv 的定义:

/// <reference types="vite/client" />

interface ImportMetaEnv {
  readonly VITE_APP_TITLE: string
  // 更多环境变量...
}

interface ImportMeta {
  readonly env: ImportMetaEnv
}

HTML 环境变量替换

Vite 还支持在 HTML 文件中替换环境变量。import.meta.env 中的任何属性都可以通过特殊的 %ENV_NAME% 语法在 HTML 文件中使用:

<h1>Vite is running in %MODE%</h1>
<p>Using data from %VITE_API_URL%</p>

注意:如果环境变量在 import.meta.env 中不存在,比如不存在的 %NON_EXISTENT%,则会将被忽略而不被替换

模式

默认情况下,开发服务器 (dev 命令) 运行在 development (开发) 模式,而 build 命令则运行在 production (生产) 模式。

这意味着当执行 vite build 时,它会自动加载 .env.production 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变量:

# .env.production
VITE_APP_TITLE=My App

在你的应用中,你可以使用 import.meta.env.VITE_APP_TITLE 渲染标题。

在某些情况下,若想在 vite build 时运行不同的模式来渲染不同的标题,你可以通过传递 --mode 选项标志来覆盖命令使用的默认模式。例如,如果你想在 staging (预发布)模式下构建应用:

vite build --mode staging

还需要新建一个 .env.staging 文件:

# .env.staging
VITE_APP_TITLE=My App (staging)

由于 vite build 默认运行生产模式构建,你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模式和对应的 .env 文件配置来改变它,用以运行开发模式的构建:

# .env.testing
NODE_ENV=development

注意:NODE_ENVprocess.env.NODE_ENV)和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NODE_ENV 和模式的不同值也会反映在相应的 import.meta.env 属性上。

# 高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摘要 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是针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智能化升级。该方案通过融合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IC卡识别技术,初步实现了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而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更精准的校园安全管理、生活管理、教务管理和资源管理。 方案包括多个管理系统:智慧校园管理平台、一卡通卡务管理系统、一卡通人脸库管理平台、智能人脸识别消费管理系统、疫情防控管理系统、人脸识别无感识别管理系统、会议签到管理系统、人脸识别通道管理系统和图书馆对接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共同构成了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基础,通过统一数据库和操作平台,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信息一致性。 智能人脸识别消费管理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终端,在无需接触的情况下快速完成消费支付过程,提升了校园服务效率。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利用热成像测温技术、视频智能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对校园人员体温监测和疫情信息实时上报,提高了校园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会议签到管理系统和人脸识别通道管理系统均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会议的快速签到和图书馆等场所的高效通行管理。与图书馆对接管理系统实现了一卡通系统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无缝集成,提升了图书借阅的便捷性。 总体而言,该智慧校园解决方案通过集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了校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了校园生活体验,增强了校园安全,并提高了教学和科研的效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