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现】【算法分析与设计】全排列问题

全排列问题

设A={a1,a2,…,an}是要进行排列的n个元素的集合
这里用技巧性算法,即观察
当n=1时,输出a1
当n=2时,输出a1a2,a2a1
当n=3时,输出:
n=3时的全排列
我们注意观察,每种可能的排列的第一个元素,我们发现第一个元素的值只能是n=3时,出现的所有可能的元素,而后面则是另外剩下的3-1=2个数的全排列,而这另外剩下的3-1=2个数的全排列恰好就是n=2时的操作步骤,也就是说,先确定首元素,其余元素执行上一步的全排列,这样不断地执行上一步的上一步……就达到了递归的效果,即有了这样一个函数:
range(A) = a1range(A1), a2range(A2),…, anrange(An)
这个算法的C++实现如下(By 漫天风沙里的人):

C++实现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例:递归与排列问题
void printResult(char A[],int n)
//用于打印排列结果的函数
{
    for(int i = 0;i< n;i++)
    {
        cout<<A[i];
    }
    cout<<endl;
}
void range(char A[],int k,int n)
//A字符数字代表要排序的序列
//k是从哪里开始排列,n是数组有多少个元素
//这里k和n减去1是为了让这个数组贴合题目要求下标从1开始
{
    char temp;//用于保存for循环中交换数据的临时变量
    if(k-1 == n-1)//如果数组就1个元素就无需排列直接输出
    {
        printResult(A,n);
    }
    else
    {
        for(int i = k-1;i < n;i++)//换一下位置确定首元素
        {
            //这里为什么提前交换首元素
            //为什么不直接从第一个开始直接递归
            //答:直接递归按代码顺序执行只能无限递归下去,永远是第一次的首元素
            //这样就毫无意义,不如先交换,第一种类的首元素怎么交换还是它
            //第二种类开始才正式有交换效果
            temp = A[k-1];
            A[k-1] = A[i];
            A[i] = temp;
            range(A,k+1,n);//递归调用排列剩下两个元素
            //换下一个首元素
            temp = A[k-1];
            A[k-1] = A[i];
            A[i] = temp;
            //换回原始状态
        }
    }
}
int main()
{
    char A[]={'A','B','C','D'};
    range(A,1,4);
    return 0;
}

解释其递归的原理(以四个元素为例)

【注意】有关循环中两次交换和一次递归调用函数的解释:
(我们假设排序这个字符数组char A[] = {‘A’,’B’,’C’,’D’},对其进行全排列)首先判断,第一次交换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交换,我们可以看到

//第二种类开始才正式有交换效果
            temp = A[k-1];
            A[k-1] = A[i];
            A[i] = temp;

这里仅仅是为了选择首元素进行全排列,让A[k]和A[i]的值进行交换,这句话的通俗解释如下:
比如有四个字母ABCD进行全排列,那么根据刚才的算法,我们应该选择首元素,然后让首元素后面的元素进行全排列,那么接下来进行第一次交换,第一次交换时,我们知道k=1(k-1=0,这里为了让大家能通俗的理解,C++数组下标默认从0开始,我取k-1后就可以理解为从1开始了),A[k]目前是’A’,很凑巧A[i]也是’A’,这就确定了首元素是A,然后确定首元素后就知道首元素后面的其他元素都是什么,对后面的元素进行全排列,即目前:
k=1,n=4时的排列状况
执行后三个问号是BCD进行全排列,那么BCD全排列还需要确定其首元素,接下来就执行递归操作:

 range(A,k+1,n);//递归调用排列剩下两个元素

递归时先判断一下k和n的值,我们知道,k已经在执行语句时增加了1即现在k是2,而n还是4,这个时候进入递归,我们再执行一遍刚才的交换,此时A[k]是’B’,A[i]是’B’,这就进入到了B为首元素的,剩下两个元素的全排列,即:
k=2,n=4时的排列状况
然后又进入递归:

 range(A,k+1,n);//递归调用排列剩下两个元素

执行后k变成了3,n还是4,继续,不符合if的条件,继续进入循环,此时A[k]是’C’,A[i]是’C’,此时就进入到了C为首元素,剩下一个元素的全排列,一个元素只有一种排法,当然现在我们只看说C首元素,即:
k=3,n=4时的排列状况

 range(A,k+1,n);//递归调用排列剩下两个元素

执行后k=4,n=4,符合了if条件,开始打印,即打印了四个元素全排列的第一个结果:
n=4,k=4的排列状况
然后打印后,没了if条件没了其他代码,则应该是退出range函数,我们需要注意此时已经执行了三层的递归函数range,这三层分别是:

  • K=1,n=4
  • K=2,n=4
  • K=3,n=4

【注意:为什么没有k=4,n=4呢,因为那个时候符合了if条件,而if条件中并没有执行递归的代码,而是打印并结束函数】
则退回倒数第二层的递归时,退回到上一层k=3,n=4的时候,然后接下来继续执行for循环的下一半即

代码分半
这个时候做了个交换,这个交换的意思是,首元素由k=3,n=4时的C换成了D,即此时变成了如下情况:
第二遍k=3,n=4时的排列状况
然后注意,我们现在在else条件的循环体里,这时执行完了倒数第二层的else条件的循环体中的第一层循环,我们知道此时循环是从k到n的即3到4的,刚执行的第一次是k=3,接下来执行第二次i=4时(注意只是i增加,k并没有增加还是3)的循环,由于此时k=3,A[k]是’C’(再次提醒我们这里的数组是下标从1开始),i也是4,A[i]是’D’,这次做了一次真正的交换,A[k]变成了’D’,A[i]变成了’C’,即原字符数组A[]={‘A’,’B’,’D’,’C’},然后执行了到了下一步递归:
range(A,k+1,n);//递归调用排列剩下两个元素
执行后k=4,n=4,符合if条件,开始打印,得到了四个元素全排列的第二个结果即:
第二遍k=4,n=4的排列状况
接下来无限地重复上述过程……那么总结起来大概是这样的步骤图(博主字太烂,见谅)【注意:k-1等于n-1相当于k等于n,这么写是为了时刻提醒大家这里是以下标1开头的数组做说明】:
步骤图

有关其时间复杂度

(*:下面是纯数学方面的讨论)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由于其是全排列算法,则其算法的最坏时间渐近函数的上界大O,即为:
公式1
其实根据《算法导论》中的斯特林公式还可以继续展开算,但是笔者就不算了……太难了,这里给出斯特林公式:
公式2
就当它是O(n!)吧,其实严格地讲,我们很容易就直接求出它的递归方程的通解H(n)=n!,那它的时间复杂度应该是严格的Θ(n!),符合大Θ标记的定义(有关此定义请参考《算法导论(第三版)》的中文译本的26-28页的全部知识),大的函数图像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博主个人理解为这时本算法的函数图像应该是一个飞快增长,且两个上下紧界就是的函数h(n)(阶乘函数取定义域大于等于0的部分,因为这时实际性的问题,所以要根据实际意义求出定义域),大致画一下是这样(不知道对不对,如果不对请大佬在评论区指出来):
大致函数图像
反正这时间复杂度挺糟糕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魔理沙偷走了BUG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