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1.《千金方》:鬼受。
2.《千金翼》:鬼堂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穴
第1步:手掌向上,肘部稍微弯曲;
第2步:用一手食指(示指)沿肘横纹从外(桡)侧向内(尺)侧触摸,在肘弯正中可摸到一条粗大的筋腱(肱二头肌腱);
第3步:这条大筋的外(桡)侧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④小便失禁。
功效
清肺降气,和胃理气,舒筋止痛。
经验应用
治疗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中暑、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列缺、肺俞等主治咳嗽、气喘;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配合谷等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配委中主治急性吐泻、中暑等。
类别与特色
1.【合穴】:手太阴肺经的合穴,五行属水
2.【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摘要】:『五俞穴:少商(井)(乙木)、鱼际(荥)(丁火)、太渊(俞)(己土)、太渊(原)(土)、经渠(经)(辛金)、尺泽(合)(癸水)』、『络穴:列缺』、『郄穴:孔最』、『背俞穴:肺俞』、『募穴:中府』、『肺经起穴:中府;肺经止穴:少商;肺经穴道数目:11』、『肺经循行时间:寅时(早上3~5时)』、『肺经气血特色属于:多气少血』
出处
1.出自《灵枢‧本输》。
2.另外《针灸甲乙经》:在肘中约纹上动脉。
释义
1.尺:尺乃是指肘部。
2.泽:水聚集处也,比喻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经气在此汇归。
3.因为尺泽为肺经的合穴,合穴象征着水之所归处,例如江海沼泽,故名尺泽。
操作
艾灸
对本穴进行艾灸时,注意及时清理艾灰,防止因落灰烫伤局部。
按摩
用拇指弹拨尺泽穴,每天100-200次,或者用食指按揉尺泽穴,每天3-5分钟,可以起到止咳平喘、预防过敏的作用。
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防止皮肤损伤。
针刺
用毫针直刺尺泽穴0.8-1寸,可以清热止咳、清心除烦。
针刺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切勿自行操作以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意外损伤。
更多定穴
定位取穴
1.【国家经穴标准】: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2.【其他常用取穴法】:手臂平伸,手掌向上,前臂略向上使肘稍屈,从肘窝横纹之外侧,试以大指按穴处,前臂稍屈时即有大筋凸起,筋外侧有大静脉一条,在静脉外侧凹陷处是穴。
3.【其他常用取穴法】:寻找尺泽穴时,若手肘弯曲时,在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端有ㄧ凹陷处即为本穴,扎针将较容易。但当手臂伸直时凹陷则不明显,扎针就会较困难。故临床上可把病患的手掌心向内,此时肱二头肌腱的凹陷处较明显,沿着肌腱旁边斜刺扎入,可简易扎到穴位。
4.【其他常用取穴法】:临床上初学者极易混淆尺泽(肺经)与曲泽(心包经),一般而言,肱二头肌腱桡侧端凹陷就是尺泽穴,它属肺经循行,走手臂阴面的前路;肱二头肌腱尺侧端凹陷就是曲泽穴,它属心包经循行,走手臂阴面的中路。所以肱二头肌腱是尺泽穴与曲泽穴的分界处。
5.【其他常用取穴法】:经循行,是由胸走手上臂、手前臂内侧(阴面)的前路一直到大拇指桡侧端,故尺泽穴是在肘内侧弯横纹微靠桡侧部位。(而肘内侧弯横纹靠尺侧部位是心包经的曲泽穴,心包经循行走手上臂、手前臂内侧面的中路,一直到中指尖端)。
古代定穴
1.《针灸大成》:肘中约纹上,动脉中,屈肘横纹,筋骨罅陷中。
2.《医宗金鉴》:从侠白穴下行肘中,约纹上,屈肘横纹筋骨罅中,动脉应手。
3.《灵枢•本输》:肘中之动脉也。
4.《针灸甲乙经》:在肘中,约〔纹〕上动脉。
5.《素问•刺禁论》王冰注:『屈折之中』。
6.《外台秘要》:在臂屈横纹中两筋骨罅陷者宛宛中。
7.《医学入门》:肘横纹中大筋外。
8.《循经考穴编》:曲手如弓,方可下针。
解剖
1.【肌肉】:在肘关节当肱二头肌腱之外方,直下为肱桡肌起始部。
2.【血管】:有桡侧返动、静脉之分支,头静脉。
3.【神经】: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本干。
4.【若由表皮扎针向下,依次所遇到的解剖组织层次分别为】: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神经→肱肌。浅层有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等。深层有桡神经,桡侧副动、静脉前支,桡侧返动、静脉等。
应用
针感
1.局部酸胀,或有麻电感往前臂放散。
治疗方法
1.【针法】:(角度)直刺,从掌侧面向背侧面刺入。(深度)针0.5~1寸。
2.【灸法】:慎用直接灸,(灸量)温灸5~10分钟。
3.【放血法】:或点刺放血。
4.【针法】:直刺0.5~1寸。
临床配伍
1.【肺经主治疾病】:肺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
2.〔治咳嗽,气喘,胸痛〕:尺泽配肺俞、中府,治疗咳嗽,气喘,胸痛。
3.〔治肺热咯血〕:尺泽配鱼际、孔最,治疗肺热咯血。
4.〔治急性咽喉肿痛〕:尺泽配少商、鱼际,治疗急性咽喉肿痛。
5.〔治吐泻〕:尺泽配委中治疗吐泻。
6.〔治呕吐〕:呕吐:尺泽、大陵。
7.〔治癫疾〕:尺泽、然谷。
8.〔治风痹手臂不举〕:风痹手臂不举:肩贞、尺泽。
9.〔治百日咳〕:百日咳:尺泽、合谷。
10.〔治鼻衄〕:鼻衄:尺泽、太冲。
11.【特效治疗经验—治咽喉炎及扁桃腺炎】:尺泽能泻肺经肺热,因此尺泽为咽喉炎及扁桃腺炎的特效穴。
12.【古典治疗经验—治气喘】:尺泽穴为肺经「合」穴,根据难经「合治逆气而泄」的原理,临床上用治气喘颇有疗效。
13.【古典治疗经验—治肺经实证】:尺泽穴为合穴,五行属水、金生水,为肺经子穴,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理,凡肺经实证,如『喘息气粗、胸满、仰息、干呕、胸脇肩背痛』,均可泻之。
14.【古典治疗经验—泻尺泽穴:治肘部拘急、腿腹筋紧】:就五行关系而言,肺实则金克木,肝木受克则筋挛拘急,泻尺泽穴,可以舒筋活络,对于消除『肘部拘急及腿腹筋紧』有一定功效。
15.【古典治疗经验—肝经支脉注于肺:治半身不遂及惊风】:由于经脉之贯通,即肝经之一条支脉,从肝脏横过横膈膜,注于肺中,所以尺泽穴又可治疗『半身不遂及惊风』。
16.【古典治疗经验—泻肺热:治咽喉炎及扁桃腺炎】:尺泽穴能泻肺热,因此为咽喉炎及扁桃腺炎的特效穴。
17.【古典治疗经验—金水同源:治尿意频数】:根据金水同源的原理,合水又与肾水同一五行,因尺泽为合穴,故能能治疗『尿意频数』,惟需要配合补肾母复溜穴,效果才会较为显著。
18.【古典治疗经验—合主逆气而泄:治咳嗽及气喘】:尺泽穴为肺经合穴,难经言:合主「逆气」而泄,因此尺泽穴对于『气逆』诸证皆有疗效,若能灵活配伍,效果尤其显著,在临床方面,就『咳嗽及气喘』等证,尺泽穴常可达成治疗目的。
19.【古典治疗经验—合治内脏:治喘息、胸满、咯血】:尺泽是肺经脉气从体表走入内脏的合穴,《内经》:『所入为合,又说合治内脏』。所以对肺经病变的『喘息、胸满、咯血』有效。
20.【治中风、咯血、霍乱的穴组】:中风、咯血、霍乱,宜先于十宣穴放血,然后再在尺泽穴及委中点刺,再于神阙穴隔盐灸,有效。
21.〔治鼻衄〕:尺泽配曲池、合谷可治疗『风痺,以及臂、肘痛不举』。
22.【治上吐下泻的穴组】:治疗上吐下泻,可先在十宣穴放血,然后点刺委中与尺泽放血,接着针刺人中以及中脘穴,有效。
23.〔治上肢麻痺〕:治疗上肢麻痺,可在尺泽使用单行快针刺法,或用梅花针扣打刺法,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24.【临床经验—治桡侧的网球肘、尺侧的高尔夫球肘】:治疗手肘桡侧的网球肘或尺侧的高尔夫球肘等运动伤害,一般而言,高尔夫球肘需重用靠近尺侧的『小肠经和心经』,而网球肘则需重用考进桡侧的『肺经和大肠经』,至于心包经因位于中间,故可当作网球肘及高尔夫球肘的协助治疗。
25.【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治咳嗽】在咳嗽的治疗方面:不论新起或久病,均可先针水金或水通穴(董氏奇穴的头面部穴位),然后运用一日四时分刺法分刺肺经各穴,例如在在早晨,则可针肺经荥穴「鱼际」,在中午,则可针肺经俞穴太渊,在傍晚可针肺经合穴尺泽。在深夜则刺肺经井穴少商,通常新起咳嗽均一二次即可痊愈。陈年痼疾,亦仅数次,即可痊愈。
26.【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治气喘】在气喘的治疗方面,尺泽尤为特效穴道,施治时可先在尺泽及委中以三稜针点刺出血,然后再针水金或水通穴,能使病情顿然减轻,并逐次显著转好。杨维杰医师曾在民国六十五年夏天在XXX医院指导临床期间,亦曾遭遇数位气喘病例,运用上法治疗,非但病者自觉轻松许多,即当时在旁之医师运用听诊器诊断,亦能察觉病情之改善。
27.【临床经验—尺泽放血:治胸闷、胸痛,心脏病变及肩痺痛肩臂及不举】:在尺泽处点刺出血,对于治疗『胸闷、胸痛,心脏病变及肩痺痛肩臂及不举』亦有极大功效。如能妥善运用,对于疏导上焦血郁及清热力面。确能有相当发挥。
28.【临床经验—尺泽放血:咳血、胸痛、喉痛、剧咳、衂血、肘内侧】:经验上,尺泽穴常为刺络放血的部位,一般可用于治疗急性高血压或肺脏及其相关循行路线的疾病,例如:『咳血、胸痛、喉痛、剧咳、衂血、肘内侧』痛等。
相关论述
1、《灵枢·本输》:“肘中之动脉也”。 2、《针灸甲乙经》:“在肘中,约〔纹〕上动脉。” 3、《素问·刺禁论》王冰注:“屈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