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个人贷款业务流程
可以分为前端渠道、营销获客、申请受理、贷前调查、贷前审查、贷款审批、贷中签约、支付发放、贷款回收、贷后管理这样的业务流程。
前端渠道与营销获客
零售信贷业务开展的起点即前端获客渠道,获客方式即进件渠道有以下4种。
1)自有线下渠道:逼过银行网点的柜台获客,或客户经理线下拓客。
2)自有线上渠道:主要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
3)合作商户渠道:主要对于消费贷和信用卡,通过业务场景合作商户进行获客。
4)线上导流渠道:主要是与线上流量提供方开展合作,包括互联网公司、贷款超市、助贷机构等。
建模时需要考虑渠道差异,即不同渠道客群风险特征差异以及不同渠道可用数据差异。
申请受理与贷前调查
借款人提交贷款申请,填写必要的申请信息,同时一般银行会要求签署“征信查询授权书”等文件。银行收到申请后会展开贷前调查,对个人贷款申请内容和相关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调查核实,并形成调查评价意见。
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调查方式不同。线下渠道获客一般由客户经理对借款人身份及其提交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确认,通常需要借款人提供学历证明、婚姻证明、收入流水证明、社保公积金证明等材料,对于经营贷等产品,还需要提供必要的贷款用途支撑证明材料。
线上渠道获客包括两种形式,线上获客线下受理和线上获客线上受理,这里重点介绍线上获客线上受理的流程。线上受理首先通过人脸识别、活体识别证照比对、三要素四要素验证等技术手段对借款人的身份进行确认,并检查材料的完整性,之后通常会联机查询人行征信、第三方外部数据,以及行内借款人信息(如有)等。2020年5月9日,银保监会出台《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对线上业务做出了相应的规范和规定。
贷前调查的方式应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包括现场核实、电话照会以及信息咨询等途径和方法。贷前调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借款人基本情况、材料一致性、借款人信用情况、借款人收入情况、对外负债授信担保情况、借款用途等。贷前调查的重点是核验工作,完成信息收集以及信息核验,确保满足基本准入条件保证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贷前调查也会有一定的评价性工作,但更多是为中台授信部门提供参考和依据。
贷前审查与贷款审批
贷前审查和贷款审批基于贷前受理和调查环节收集的信息进行贷款决策。
贷前审查是对贷前调查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查,重点关注贷前调查人员的尽职情况和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诚信状况、担保情况、抵质押情况、风险程度等,贷前审查应起到审计功能,确保提供给后续审批环节的材料的准确性。
贷款审批是核心决策环节,包括组织报批材料、审批、提出审批意见,业务部门根据贷款审批人的审批意见进行后续工作。贷款审批分为单人审批、双人审批、多人审批。初次审批意见可能是“同意”或“否决”。对于审批意见是“否决”,且申报机构(部门)认为有充分理由的,可以提请复议。申请复议时申报机构(部门)需要针对上一次审批提出的否决理由补充相关资料。对于提请复议的业务,申报及审批流程和初次申报审批相同。
对于大型银行,贷款的审查和审批一般都由信贷审批中心负责。完成贷前审查和贷款审批后,贷款审批部门签署审批意见,审批表连同有关材料退还业务部门。银行信贷审批需要严格遵守“审贷分离”制度,即前端业务和审查审批部分职能分离,这也是银行业务内控的要求。
贷中签约与支付发放
在信贷审批部门同意贷款后,由前台业务部门推进后续签约流程。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签订书面借款合同,需担保的应同时签订担保合同,贷款人应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有效防范个人贷款法律风险。贷款签约主要流程包括填写合同、审核合同、签订合同。
在完成合同签约后,进入贷款发放流程,贷款人应加强对贷款发放的管理,遵循审贷和放贷分离的原则,落实贷款发放条件,发放满足约定条件的个人贷款。借款合同生效后,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发放贷款。在贷款发放前,应落实贷款发放条件,然后划付到约定账户。
贷款回收与贷后管理
贷款发放后,借款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按时、足额履行还款义务,银行按时执行贷款还款划扣和回收。
银行贷后管理主要内容如下。
- 1)贷后检查与持续地贷后资产监控预警,以及必要的贷后尽调。
- 2)贷款风险分类和不良贷款管理。
- 3)合同变更管理。
- 4)贷款档案管理。
- 5)押品管理。
其中贷后检查是以借款人、保证人、抵质押物为对象,通过客户提供、访谈、实地检查、行内查询等途径获取贷后信息,对影响贷款资产质量的因素进行持续跟踪调查与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和补救措施,从而判断贷款的风险状况,提出相应的事前预防、事中预警、事后补救措施。
逾期催收
逾期催收属于贷后管理,但因为具有特殊性,一般单列出来。
逾期催收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履行还款义务时,银行通过短信、电话、信函、上门、委外、诉讼等方式对欠款进行催缴。催收是重运营的工作,工作重点在于优化催收资源配置,提高催收效率。
不良处置
不良处置属于贷后管理,但因为具有特殊性,一般单列。
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除了催收之外,常见的处置手段还包括不良贷款重组、核销、转让出售、资产证券化、债换股等。近些年随着信贷资产规模扩大,虽然不良率稳中有降,但总体不良余额仍然较大,行业也出现了很多不良资产处置服务的公司,未来不良资产处置仍然是行业热点领域。
个人贷款风险管理
对于个人贷款风险管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狭义角度,银行最关注的信贷风险包括贷前申请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从广义角度,信贷风险还包括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抵押物价格波动风险,以及银行内外部操作风险、信贷业务相关营销风险等。
print('欢迎大家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