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专利的本质是公开一项技术方案,借此换取特定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给予申请专利的主体独占该项技术的权利。简单来说,申请人如果想要使得自己的技术在不同国家得到专利保护,需要分别向不同国家的专利部门提交专利申请。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申请国外专利的方式。
一般来说,申请国外专利的主要方式包括:直接向目标国家递交申请,通过《巴黎公约》申请,通过《专利合作条约》申请(即PCT申请),通过《海牙协定》申请;其中,海牙协定适用于外观设计。
如果申请人有且仅有一个目标,例如,仅希望申请美国专利,不考虑其他任何国家,可以直接向该国递交申请。反之,如果申请人希望自己的技术在多个国家得到专利保护,则不合适直接向目标国家申请,需要考虑通过《巴黎公约》申请或者PCT申请。
这是因为,当申请人想将一项技术同时提交给多个国家的专利局申请专利,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同国家申请专利需要准备的文件格式不完全相同,要求使用的语言不同,流程也不同,很难保证同一天内完成向所有目标国家提交申请。一旦流程上产生时间误差,导致提交的多国专利申请日期不同,则日期靠前的专利可能阻碍日期靠后的专利获得专利权。
好在,《巴黎公约》申请和PCT申请可以帮助申请人顺利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
通过《巴黎公约》申请国外专利
1.1 背景介绍
《巴黎公约》旨在保证任一成员国的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在所有其他成员国都能得到保护。它有一项重要原则“优先权”,即当申请人第一次提交专利申请的对象是巴黎公约的成员国,随后该申请人在更晚的时间向其他成员国提交的专利申请可以视为与第一次专利申请日期相同,保证申请人可以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
目前,巴黎公约缔约方总数已经达到177个国家,我国以及我国企业常见的贸易往来国家(英美日韩等)基本都是该公约成员国。
1.2 申请类型
巴黎公约适用于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申请。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享有12个月的优先权期限,外观设计享有6个月的优先权期限,上述期限从第一次提交申请的日期开始计算。申请人可以利用优先权期限,将首次提交的专利申请翻译成目标国家的语言,修改申请文件使其满足目标国家的格式要求。
1.3 适用条件
1. 申请人首次提交专利申请的对象需要是巴黎公约的成员国;
2. 首次提交的申请必须是合格的正规申请;
3. 需要在优先权期限内提交后续申请;
4. 后续提交的专利申请的申请人需要和首次专利申请的申请人相同或是权利的继承人;
5. 首次申请和后续申请的主题相同。
1.4 申请流程
我国企业一般会选择首次申请专利时向中国提交申请,下面以此为例进行说明:
1. 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一份正式的中文专利申请,获得申请日,申请号。
2. 在优先权期限内,按照目标国家的语言和形式要求准备专利申请文件。其中,请求书中需要声明本专利申请要求优先权,并写入步骤1中的专利的名称,申请日和申请号等信息。
3. 在优先权期限之内向目标国家提交申请。
4. 在规定期限内向目标国家提交作为优先权基础的专利申请文件的副本,按照目标国家的专利申请流程继续审批程序。
1.5 适用情形
巴黎公约适用于企业的目标市场十分明确的情况。如果企业的海外市场比较固定,有明确的申请目标国家,那么通过巴黎和约向目标国家提交专利申请是合适的。如果企业几年内存在开拓其他海外市场的可能,或者短期内尚不能确定未来的海外目标市场,则应该考虑PCT申请途径,赢得更多研判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