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源码解析 - Redis 集群伸缩原理源码剖析

Redis 集群的伸缩(扩容和缩容)原理涉及到槽位(slot)迁移、节点加入与退出等操作。以下是基于源码层面的简化剖析:

扩容原理:

  1. 节点加入

    • 新节点启动后,通过 CLUSTER MEET 命令或者其他形式(如配置文件、自动发现)向集群中的其他节点宣告自己的存在,源码中对应的功能在 cluster.c 文件内实现,如 clusterAcceptConnection() 函数处理新连接,clusterProcessPacket() 函数处理节点间的消息交互。
  2. 槽位迁移

    • 扩容时,需要将某些槽位从现有的主节点迁移到新节点。这一过程在 cluster.c 中通过 clusterSetSlotImporting()clusterSetSlotMigrating() 设置槽位状态为导入(importing)或迁移(migrating)。
    • 槽位迁移的实际执行在 migrateSlots() 或相关辅助函数中完成,通过 migrateKey() 函数执行实际的键迁移,这是一个同步过程,确保迁移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
  3. 数据迁移

    • 数据迁移时,Redis 使用 MIGRATE 命令将特定槽位上的键从源节点传送到目标节点。源码中,migrateCommand() 函数处理客户端发来的 MIGRATE 命令,实现键值对的网络传输。
    • 迁移过程中,如果遇到大键,Redis 会对键进行分块传输以减少阻塞时间。
  4. 槽位重新分配

    • 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会维护一个槽位分配表,当有新节点加入时,会有一个或多个现有节点将一部分槽位转移到新节点。此过程在 clusterUpdateSlotsConfig() 函数中更新全局槽位映射。

缩容原理:

  1. 槽位回收

    • 缩容时,需要将要下线节点负责的槽位重新分配给其他节点。同样通过 clusterSetSlotImporting()clusterSetSlotMigrating() 设置槽位状态,并执行迁移。
    • 下线节点不再接受新的写操作,等待所有槽位迁移完毕后,可以安全地关闭节点。
  2. 节点摘除

    • 当一个节点不再负责任何槽位且没有从节点时,可以安全地从集群中摘除。在源码中,这一过程并不像扩容那样有明确的“摘除”命令,而是通过不断迁移槽位直至节点空闲来间接实现。

在整个过程中,Redis 集群使用了 Gossip 协议来传播配置变化信息,确保所有节点都能及时了解到集群拓扑的变化。此外,为了保证数据安全,Redis 集群在进行迁移操作时采用的是异步复制的方式,即先在新节点上创建从节点,再进行槽位迁移,最后完成主从切换,以降低因网络故障造成的数据丢失风险。

注意,实际的源码分析应以具体的 Redis 版本为准,因为随着版本的迭代,相关实现细节可能会有所变化。上述描述是一种简化后的解释,实际操作中还有更多的错误处理和状态验证逻辑。

  • 4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