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源码解析 - Redis 增量同步

Redis的增量同步是其主从复制机制中提高效率的关键部分,允许从节点仅接收自上次同步以来主节点上发生的数据变更,而不是每次都进行全量数据传输。以下是增量同步在Redis源码中的关键实现解析:

关键流程与源码位置

  1. PSYNC Command:

    • 增量同步的触发始于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的PSYNC命令。这个命令在networking.c中的网络处理逻辑中被接收,并最终路由到replication.c中的处理函数。
    • replication.c中的replicationHandlePsyncCommand()函数负责处理PSYNC命令,它会检查从节点传来的复制ID(runid)和偏移量(offset),决定是执行增量同步还是全量同步。
  2. 复制偏移量与复制积压缓冲区:

    • 复制偏移量(replication offset)是增量同步的核心,主从节点各自维护此值以跟踪数据同步进度。当主节点向从节点发送数据时,会更新此偏移量。
    • 复制积压缓冲区(replication backlog)是Redis 2.8引入的一个特性,位于server.hreplication.c中定义,用于存储主节点最近的写操作命令,以便新连接的从节点或断线重连的从节点能够进行增量同步。
    • server.h中,struct redisServer结构体包含了一个struct replicationBacklog指针,用于指向复制积压缓冲区。
    • replication.c中有关于复制积压缓冲区管理的函数,例如replicationFeedBacklog()用于向缓冲区添加新命令,而replicationTryPartialResynchronization()则尝试使用缓冲区进行增量同步。
  3. 实际增量同步逻辑:

    • 如果主节点确定可以进行增量同步,它会从复制积压缓冲区中读取从节点缺失的数据,然后通过网络发送给从节点。
    • 这个过程涉及到读取缓冲区中的命令并打包成协议格式,最终通过网络发送,在replication.c中有相关实现,如replicationSendCachedCommands()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关键数据结构与变量

  • struct redisServer 中包含了与复制相关的全局变量,如复制积压缓冲区的指针。
  • struct replicationClient 存储了每个连接的从节点信息,包括其复制ID和偏移量。
  • struct replicationBacklog 定义了复制积压缓冲区的结构,包括缓冲区大小、起始偏移量等。

注意事项

  • 增量同步的可行性依赖于从节点能准确提供有效的复制ID和偏移量,以及主节点复制积压缓冲区中是否还保留着相应的数据。
  • 当从节点长时间离线或复制积压缓冲区空间不足时,可能会导致增量同步无法进行,进而转为全量同步。

深入分析Redis的增量同步机制,需要细致研究上述提及的源码文件和函数,理解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高效地维护主从数据一致性。

  • 4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