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行为模式->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用于处理一系列按顺序执行的请求。例如,在在线订购系统中,从身份认证到结算的过程形成一个责任链。每个步骤作为独立的处理者,接收请求并进行处理,或者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这种模式提倡将处理者组织成链,避免了上层直接依赖下层,实现了更好的解耦。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按顺序执行多个处理阶段时,责任链模式尤为适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责任链模式:
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允许你将请求沿着处理者链进行发送。收到请求后,每个处理者均可对请求进行处理,或将其传递给链上的下个处理者
真实世界例子:
在线订购系统中,对于客户发起请求进行的–>身份认证–>订购数据验证–>重复下单验证–>结算–>订购成功等流成作为责任连,让请求在链上移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个人理解:
== 像工作中的命令处理流程:命令下发–>数据处理层–>逻辑处理层–>驱动处理层–>硬件处理层,在各层中都有自己的校验,自己处理完则把消息传给下一级,自己校验失败则返回==。

2、责任链模式结构:
责任链会将特定行为转换为被称作处理者的独立对象。在上述示例中,每个检查步骤都可被抽取为仅有单个方法的类,并执行检查操作。请求及其数据则会被作为参数传递给该方法
模式建议你将这些处理者连成一条链。链上的每个处理者都有一个成员变量来保存对于下一处理者的引用。除了处理请求外,处理者还负责沿着链传递请求。请求会在链上移动,直至所有处理者都有机会对其进行处理。

3、各处理者间的访问方式:
3.1、较差的访问形式:上层持有下层的引用:
1)上帝类依次从下层到上层构造各层级,将下层的引用作为上层的构造函数参数,从而使上层可以访问下层。
2)最顶层构造时,依次将下层作为成员变量构造保存,从而使上层可以访问下层。

3.2、较好的访问形式:访问下层时即拿即用:
1)各层有统一的处理层管理仓库,由各层管理仓库统一负责构造。上层通过在下层管理仓库中query下层特定类指针进行访问。上层不保存下层的引用,解耦。各层可进行独立替换,符合开闭原则

4、适合的应用场景:
当必须按顺序执行多个处理者时, 可以使用该模式。

学习资料:
1、设计模式:行为模式->责任链模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