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NA官方学习指南 第3版】第二章 射频基础

本章涵盖了关于射频信号最基本的知识。为了正确设计和管理无线局域网,需要对下列射频特性和射频行为的原则有充分的理解:
1.电磁波及电磁波如何产生
答:电磁(EM)频谱(简称为频谱)是指所有电磁辐射的频率范围。这种辐射以一种可以在介质或真空种自动传播的电磁波形式存在。常见的电磁波比如伽马射线、X射线、可见光、无线电波。
2.波长、频率与光速的关系
答:射频电磁信号(射频信号就是在正负电压之间持续转换的交流电)以一种持续的模式从天线辐射出去,这种模式具有某种特性,比如波长、频率、振幅和相位。此外,电磁信号可以穿透物质媒介,也可以在绝对真空中传播。当射频信号在真空中传播时,时速与光速相同。
射频信号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3.信号强度及信号受不同条件影响衰减或放大
答:射频信号在空气和介质中传输时,信号强度会下降(衰减)。通常人们认为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电磁信号衰减得越快,但实际上射频(RF)信号的频率和波长特性不会导致衰减,距离才是衰减的主因。
我们把天线能够接受能量的有效区域称为天线的孔径。天线的频率越高,天线孔径所能够捕获到的RF能量值越低。虽说频率和波长不会导致衰减,但从表象上来看,波长短频率高的信号衰减更快。理论上电磁信号在真空中可以永久传播,然而当信号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其强度就可能衰减至无线接收灵敏度以下。信号也许可以到达接收机,但是强度太弱以至于无法识别,波长较长的电磁信号有可能在传递较长距离后仍可以保持振幅级别在接收灵敏度之上。
频率越高的无线信号通过不同的物理介质(如砖墙)时衰减得越快。首先覆盖范围与信号在空气中衰减的程度(被称为自由空间路径损耗FSPL)有关;其次,频率越高,能够穿透障碍物的信号越少。例如,2.4GHZ的信号在穿越墙、玻璃和门之后的强度要比5GHZ信号穿透相同障碍物后的强度要高。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