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高项 : (28)项目管理 : 人力资源的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的项目管理

一流的人才并不等于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人力资源结构,才是一流企业的基础,而传统的职能结构模式远远不能满足高新企业高效运营的要求。
由于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等原因,某些高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甚至高层领导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这样一种误区:“高新企业既然是以人为本的企业,那么,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谁就有一流的企业”。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谁拥有了一流的人力资源结构,谁才有可能成就一流的企业”。

传统企业:以职能为中心
这是一种呈金字塔形分布的结构,高层管理者位于金字塔的顶部,中层和低层管理者则沿着塔顶向下分布。公司的经营活动按照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和财务管理等职能划分成部门。
职能型组织结构适合于传统制造业的“工、管、营”分权结构,而高新企业在创业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容易沿袭这种传统模式而陷入误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根据这种模式的要求,无论企业是由几十人、还是数百人构成,都少不了要设置总经办、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财务部和技术(工程)部。其中,总经理分工负责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的运营;副总经理负责市场部运作;总工程师负责工程技术部门的日常工作。当市场部争取到项目订单后,立刻通过总经理协调,转给总工程师所辖的工程技术部门按用户的要求进行需求调研、规划、设计、开发、安装和调试,平时“守株待兔”的部门一下子忙乱了套,加班加点做设计方案、竞标……如遇其他项目投标、紧急的售前支持或者售后服务任务时,工程技术部门的技术支持便难以到位。为此,企业必须具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工程技术人员储备。这种组织结构的缺点是:内部沟通困难——等级结构使信息沟通、民主决策和解决问题进展缓慢;外部反应迟钝——等级结构使人们强烈地忠诚于自己的部门,而不是项目或客户。这种模式显然不能满足高新企业高效运营的要求。

高新企业:以项目为中心
“在当今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美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Grace这样断言。最近几年,高新企业涌现出了与职能式组织结构截然相反的、以项目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是根据企业已签或待签的几个大中型项目的要求,把传统的工程技术部门分为几个相应的项目组,设立项目经理,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于各个项目所需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事宜,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由项目经理向人力资源部提交人力资源申请表,其中包括岗位需求、对应聘人员的学历、专业、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到岗时间的要求。对骨干人员的招聘,由人力资源部配合项目经理共同面试、甄选和完成。同时,公司总经理授予项目经理辞退项目组员工的权利。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项目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总经办、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量和管理人员的总数,从而真正做到“因事设岗,因岗用人;精兵简政,少人高效”,提高了高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在这种组织结构中,每个项目就如同一个微型公司那样运作。项目从公司的组织中剥离,作为独立的单元,有自己的企划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些公司对项目的行政管理、财务、人事及监督等方面做了规定;而有些公司则在项目的责任范围内给予项目自主权;还有好多公司采取了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做法。各个项目目标所需的所有资源完全分配给这个项目,专门为这个项目服务,专职的项目经理对项目团队拥有完全的人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由于每个项目团队严格致力于一个项目,所以,项目型组织的设置完全是为了迅速、有效地对项目目标和客户需要做出反应。
  目前,世界上高新企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乃至印度都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入世之后,国内一些高新企业为加强国际竞争力,也已经开始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并直接应用于项目的组织管理,收到了一定成效。如某公司在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中,运用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和技术使得工程质量优秀、工期缩短了10天,单利息一项就节约了1000万元。

从企业利润最大化出发,降低成本是永恒的主题。最近有资料表明,因职工流动导致对新职工的成本支出将是原支出的150%。虽然试用人员的工资较低,但其管理费用远远高于对熟练工的管理,再就是因对工作不熟悉,而造成劳动效率的损失。现在企业内人工成本占生产经营成本的比例正在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5%,尤其是软件开发企业已超过50%。如果再因员工的频繁流动而增加人工成本,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控制人员流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保证企业尽量少的辞退职工;二是如何尽量减少职工辞职。这需要我们从客观上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微观上在实施具体的经营管理行为过程中做好两个管理阶段的管理工作,聘用企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让员工真正了解企业。
试用期的管理
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是吸引人才的关键一步。但是被吸引住的那些人才均是企业所需要的吗?企业用得了那么多人吗?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录用考查机制,从被公司吸引住的人才中挑选出真正需要的人才。
(1)因事设岗
设岗时,应对工作量进行合理的配置,避免因人设岗或即使是因事设岗因没有安排合理的工作量,产生的人浮于事和人工成本浪费的现象。因事设岗不会使新招的人无事可做,也不会对现有人员产生危机感而导致辞职,另谋他路。
(2)应聘资格的确定与考查
我们要事先认真分析需用人岗位的工作职责,并依此确定一个较全面、合理的应聘资格,包括自然条件、经验和能力、性格特性等。
按需选人可使企业尽快地招到合适的人员,又能保持新聘人员的稳定。因为你不会因其力不从心而辞退他;也不会因其大材小用,另谋高就后而辞职。
全面的考查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招人员符合岗位的要求,能够从事企业对岗位设定工作职责。在考查能力时,最重要的是杜绝一人决策,避免选人不当用错人,而辞退职工。
性格特性要求是完成工作的一个补充条件,某种情况下,可能是很重要的条件。
在具体的操作中,常将上述三个方面的考查按内容分别采用笔试、面试、情景模拟的形式,按招聘级别的不同分别采用轮流公开竞聘、民主评审、多种考评相结合及分别面试、分别测评、共同决策两种方式。前者适用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的人员,后者适用于一般职员。
(3)工作环境适应性培训
初选者虽然基本满足了应聘资格,但他还需要工作环境适应性培训。企业应把每位新员工均当成公司的财富,详细地向他们介绍各方面的情况,让其产生被重视感,缩短其适应环境、进入角色的时间,尽早为企业创造效益。 详细地介绍企业情况,就是向初选者“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一种对“疾病”的抵抗力。
(4)合理利用试用期
试用期,用人单位应有意识的为全面考查新聘用人员而科学的安排其工作,以真正了解他们的工作能力、合作精神、品行、人生观等,从而提高试用期限的运用效果,避免转正后不能胜任工作而被辞退。
(5)转正考评
对试用人员的转正考评也应严格、全面、客观地进行,确保正式聘用人员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员。
招聘工作中还有一项了解应聘人员应聘目的任务,对到企业工作心存疑虑的人员应认真对待,详细了解其调动工作的频次及其真实原因,以确定招聘的每一个人都有在企业长期工作的愿望,从而降低企业的人员流动率以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公正、合理的考评与奖惩
通过考评可以了解到企业所聘人员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及其工作效绩。下面就能够严重影响职工工作情绪、可能产生离职之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一下讨论。
(1)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又叫MBO,是当前制定工作计划、考核工作成绩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最主要的优点表现在互动性上,管理者与具体操作者共同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能大大提高员工的主动性。
(2)考评方式学术界对考评方法已基本有所共识,就是数量考核与360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但是虽然360度考核是周边调查,但考评人,势必会有凭感觉打分的项目,这就不合理、不公正。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个人述职与360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效果甚佳。
(3)奖惩标准的制定
超额完成工作计划就应当奖,没有完成任务就要考虑是否罚。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就要考虑是否罚呢?而不是一定就罚呢?这又是一个能否留住员工的关键。完不成工作任务共有三种情况:一是自身能力不足;二是有能力,但工作不努力;三是外界不可抗力原因。外界不可抗力还包括公司内不可抗力和公司外不可抗力两种。如果奖惩制度不合理,谁又能保证企业没有与“倒霉”的高素质人才失之交臂呢?
  最后,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制度也是留住员工的一个关键因素。

【回音壁】
人事经理应搜集哪些情报?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事经理,为了找出员工跳槽或接受工作的原因,应该不断进行市场调查及搜集情报。在准确了解竞争对手在做些什么之后,可以制定一套应对策略,包括为部门经理提供比较待遇清单,让他们知道竞争对手为求职者可能提供的待遇。当他们与求职者面谈时,可以提高待遇直至将优秀的人才挖到手。
  ★搜集哪些情报
竞争对手的有价值情报,包括策略、计划、工作方法及人员资料。这些信息能使我们在其下一次的招聘活动开展之前进行人才招聘,更好地对抗对方。
招聘方面的情报通常是:最优秀的求职者为什么向竞争对手申请工作,而不愿意向我们申请?若求职者不来我们公司求职,他们会转向哪家公司?我们公司与其它公司之间的薪水差额是多少?我们公司在招聘中最终取胜的因素是什么?哪些因素促使一些求职者最终选择竞争对手提供的职位?
  ★怎样搜集情报
最常用方法是当求职者来公司上班的第一天起,采用小组或直接一对一的方式与他们进行面谈,在求职者辞职三至六个月之后,对他们离职后的情况进行追踪。
如在求职者上班的第一天,招聘人员与他们面谈,可以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来本公司前,你在别的公司干过什么工作?在你以前任职的公司里,谁的表现非常突出?你能否说服他来本公司工作?你为什么要离开上一个工作岗位?在你以前的公司里,促使人们离开公司的不良因素是什么?我们招聘期间,哪些方面使你对本公司产生兴趣或使你不喜欢本公司?你能将本公司的特点列举出来吗?你的前任老板最好的管理方法是什么?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其它情报也很重要
  你还可以向新员工搜集其它有价值的情报。这类情报包括: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激发你的积极性及充分发挥你的能力?在招聘期间我们哪方面令你失望?希望在我们公司任职多久,你的下一份工作是什么?此外,在三个月之后,还可以询问其最初阶段的感受,并询问他们是否后悔离开以前的公司。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