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自《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白皮书·2023年》by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目录
1 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概况
1.1 车规芯片产业链概述
汽车芯片也遵循一般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测的流程。
1.2 汽车芯片产品种类
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可对汽车芯片进行如下分类:
- 控制类:如MCU,实现动力、底盘、车身、仪表的基板功能控制;
- 计算类:如GPU,实现SoC,智能驾驶领域的AI计算
- 功率类:如IGBT,实现电压、电流转换
- 传感类:如红外、超声波、激光,获取车身和外界的物理信息
- 存储类:如DRAM、SRAM、NAND,存储数据
- 电源管理类:如LDO、PMIC,车载电子设备的电源供给
- 通信类:如射频、卫星定位、蓝牙、wifi,汽车内部与外界的通信
- 信息安全类:如eSIM,数据安全
- 驱动类:如LED驱动、电机驱动,驱动相应电子器件
1.3 汽车芯片应用
单车芯片数量中,电源类占比最多,其次是通信类,再是控制类
中低端车型的芯片主要用于动力、底盘和车身,而高端车型的芯片数量最多,除常规用途外,还用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1.4 国内芯片产业集群分布情况
1.5 主要汽车芯片政策法规解读(全球)
1.6 主要汽车芯片政策法规解读(国家级)
1.7 主要汽车芯片政策法规解读(地方级)
2 全国车规级芯片市场发展分析
2.1 新能源汽车与车规级芯片市场展望
新能源汽车占有量逐年增加,预计2025年底超过传统汽车。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增速明显,国内占比20%-30%
2.2 不同类型芯片产品市场展望
2.2.1 控制类芯片
控制类芯片占据汽车芯片数量的30%,智能汽车功能的增加持续带动车规级MCU市场规模的增长。
32位MCU占据超七成的市场份额,主要应用于智能性和实时性的安全系统和动力系统中。
车身控制和车载系统、充电逆变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照明系统、电气驱动和控制系统,以及电池管理系统均需要MCU芯片。
2.2.2 计算类芯片
计算类芯片需求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渗透率的不断提升。
智能座舱对算力的需求经历了:一机三屏(数字仪表、抬头显示、中控娱乐),到一机五屏(+副驾鱼类、+空调控制),再到一机八屏(+后排娱乐、+流媒体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
智能驾驶对算力的需求主要源自自动驾驶等级的提高:L1(初级)、L2(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