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TTP请求中的一些请求头
1、Host:指定目标服务器的主机名或IP地址。
3、User-Agent:指定客户端使用的浏览器或其他应用程序的信息。
4、Accept:指定客户端能够接受的MIME类型。
5、Accept-Language:指定客户端首选的自然语言。
6、Accept-Encoding:指定客户端能够接受的编码方式,例如gzip、deflate等。
7、Connection:指定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使用的连接类型,例如keep-alive或close。
8、Content-Type:指定请求体的MIME类型,例如application/json、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等。
9、Content-Length:指定请求体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10、Referer:指定请求的来源URL,用于告诉服务器用户从哪个页面跳转到当前页面。
11、Authorization:指定请求的认证信息,例如用户名和密码或访问令牌。
12、Cookie:指定请求的Cookie信息,用于跟踪用户会话。
13、If-Modified-Since:指定上次请求资源的时间,服务器可以根据该头部判断资源是否已经被修改过。
14、User-Agent:指定客户端使用的浏览器或其他应用程序的信息。
15、Accept-Ranges:指定服务器是否支持分段下载,例如bytes。
16、Range:指定客户端请求的资源范围,用于实现分段下载或断点续传。
17、Cache-Control:指定请求或响应的缓存策略,例如max-age、no-cache、no-store等
2、HTTP请求中的一些常用自定义请求头
X-Forwarded-Host 头部是在HTTP代理或负载均衡器后面使用的。
X-Forwarded-For:用于记录客户端的IP地址,特别在使用代理服务器时。
X-Requested-With:用于指示请求的类型,例如XMLHttpRequest。
X-Csrf-Token:用于防止跨站请求伪造攻击。
X-Content-Type-Options:用于指示浏览器是否应该自动处理响应体的MIME类型,例如nosniff。
X-Frame-Options:用于控制页面是否可以嵌入到iframe中,防止点击劫持攻击。
X-XSS-Protection:用于启用浏览器内置的跨站脚本攻击防护机制。
X-Powered-By:用于指示服务器所使用的软件名称和版本号。
其实上面这些都是很有用的信息
1、 Host 和 X-Forwarded-Host
请求头中的 Host 和 X-Forwarded-Host 都是用于标识HTTP请求所针对的主机名或域名。
X-Forwarded-Host 头部是在HTTP代理或负载均衡器后面使用的。
当客户端通过代理服务器或负载均衡器发送请求时,
X-Forwarded-Host 头部将包含原始客户端请求的主机名或域名
2、常见的Content-Type类型包括:
application/json:用于传输JSON格式的数据。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用于传输HTML表单数据,即URL编码的键值对。
multipart/form-data:用于传输文件和二进制数据。
text/plain:用于传输纯文本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