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在城市体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让城市体检的多部门、多专业协作更加高效,使体检结果更加科学、准确,也对促进城市体检结果的应用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建设背景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连续多年对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建设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自 2019 年以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持续推动地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 要求较快建设城市体检评估管理信息平台, 加强城市体检评估数据汇集、 综合分析、 监测预警和工作调度,以提升城市体检工作的科学性、 时效性及智慧化水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 2022 年城市体检工作的通知》 指出, 需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加快建设省级和市级城市体检评估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与国家级城市体检评估管理信息平台对接。 加强城市体检评估数据汇集、 综合分析、 监测预警和工作调度, 建立“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巩固提升” 的联动工作机制, 鼓励开发与城市更新相衔接的业务场景应用。 2022年 1 月 20 日,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在设区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 指导各地制定和实施城市更新规划”。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建设的技术指导文件信息技术创新日益加快 , 以云计算、 物联网、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 高速互联、 智能感知、 边缘计算等技术创新层出不穷。 提出要充分利用城市体检的机会, 运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 整合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产生的城市海量数据,建立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 加快城市建设管理的技术创新, 提高城市发展建设质量和治理水平。 重点提出了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求、 总体框架设计、 数据库体系建设、 省级平台功能开发、 市级平台功能开发、 支撑体系建设、 项目组织七个部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于2022 年 7 月发布《城市体检评估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对平台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更新和加强。 提出城市级平台由各城市建设、 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主管部门、 城市大数据局等单位作为平台建设的责任主体, 负责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工作组织。 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相关部门共同负责信息平台的实施与运维。 对于正在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 基础平台的城市,可将城市体检评估平台作为“CIM+” 应用模块统筹建设。 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城市级平台基础上, 指导各区政府建设区级信息化平台, 更好满足各区精细化治理与高品质发展的需要。
3. 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应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引领城市建设工作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是城市体检工作成果的积累与活化, 借助城市体检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 打造城市体检数据底板, 形成“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的数据体系。 既有宏观的城市体检评价数据、 指标数据, 又有直达街镇、社区的微观数据。 以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为基础, 推动住建工作的数据流转和汇聚, 形成住建工作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 形成自有的一套城市体征监测与动态感知系统, 进而循环推动, 从体检到更新, 再到其他条线的专项体检与更新工作, 发挥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的“指挥棒” 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苏蕴山司长在关于深化城市体检制度的讲话中提到 :“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我们应当发挥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当中的领头作用, 不抓信息等于是空手套白狼, 2023 年城市体检试点工作, 包括下一阶段的城市体检工作中, 希望住建部门在牵头城市体检工作的基础上, 把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搭建起来, 变成实际工作的指挥调度平台。 平台要掌握基础指标、 拓展指标各方面各类型的数据, 建立健全动态的数据库, 结合城市更新动态滚动, 掌握这些就有发言权。掌握城市更新的任务、 问题解决的程度、 来年的体检变化, 实现一个闭环的工作指挥调度,希望 CIM 平台和体检平台融为一体, 通过城市体检工作的制度, 建立各部门的职责, 打通部门协调问题。”
二、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建设目标
1.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很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正面临从“大拆大建” 的外延式扩张,向“精明增长” 的内涵式增长的转型。 这对城市发展也提出新的要求, 一套可感知、 易应用、智能化的城市体检评估系统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有力工具。
搭建面向城市体检评估的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集成管理反映城市时空体征的多维度动态监测指标, 利用可视化技术高效服务城市体检评估,支撑历史数据分析和辅助预测城市发展。 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 城市建设“评估—管理—监督” 机制建设情况进行综合研判, 诊断城市运行的突出问题和原因, 推进体检认知能力建设,为下一步提出优化提升举措奠定基础。
2. 将新技术应用于问题分析以及诊断
引入手机信令分析、 互联网数据抓取、 空间分析及数据可视化等新兴城市研究技术方法, 形成空间分析通用模型工具。 依托空间分析技术实现指标的个性化、 智能化、 动态化计算, 快速精准得到指标结果形成结论, 便于对城市建设工作的监督及跟踪。
平台在地图界面中内嵌简单的空间分析工具, 允许城市管理及建设人员对部分实用性较强的空间计算及分析工具实现云端调用, 在页面上展示计算结果并允许下载处理后的空间数据。
3. 衔接城市体检成果由“检”到“用”
针对城市存在的系统治理问题, 探索实现规划、 建设、 管理全生命周期治理。 结合体检工作过程中建立的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 将定期体检纳入“一年一体检、 五年一评估” 的监督实施机制, 形成问题研判、 监督反馈、 建设行动、 应急管理等城市运行动态全链条决策,提升体检治理能力建设, 保障城市健康发展。
三、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设计
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在城市体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让城市体检的多部门、多专业协作更加高效, 使体检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也对促进城市体检结果的应用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长沙市、 福州市、 武汉市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方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均建立了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 北京市依托统计局建立了“北京市城市体检评估数据采集平台”, 将117 项体检指标分发到 33 个责任部门。
从城市体检全过程来看, 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指标体系管理、 数据采集与管理、 指标评价标准管理、指标计算与分析、 城市体检进度管理、 城市病辅助诊断、 城市体检报告自动生成、 城市体检结果可视化、 重点指标动态监测等。
(1) 指标体系管理
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需要能够对每年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进行动态维护, 包括指标名称、 指标解释、 指标计算方法说明等进行管理。指标管理的需求应提供对城市体检指标项、 指标体系及指标元数据、 指标维度及指标计算方式等的信息化管理, 便于指标库的快速操作、更新维护以及指标的动态调整。
指标体系管理模块提供指标名称、 指标解释、 指标计算方法、 指标评价标准、 指标类别等录入与管理功能, 系统为每一个指标自动生成一个 24 位的唯一标识码, 作为指标的唯一ID。 同时, 根据生态宜居、 健康舒适、 安全韧性、 交通便捷等八个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顺序,对每个指标进行顺序编码。
(2) 数据采集与管理
包括数据采集任务分配、 数据采集、 数据审核、 采集进度管理等功能。
数据是城市体检的基础, 数据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城市体检结果的准确性。 按照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等进行分类, 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开发相应的采集工具或数据上传接口, 建立数据采集规则, 根据规则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校核。
以城市体检指标及指标拆解为基础, 针对城市问题及城市目标, 多途径、 多形式全面获取城市多维度、 时空精细化的城市运行与感知数据, 包括生态环境、 土地、 人口、 房屋、 设施等基础信息数据, 企业、 LBS、 互联网出行等动态感知的网络大数据, 以及公众参与、 问卷调查等社会参与数据。 这些数据来源多样,包括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政府部门、 统计年鉴、导航数据、 遥感解译、 互联网、 物联网及社会公众调查等。
(3) 指标评价标准管理
城市体检的指标结果是否正常需要有参考值, 指标参考值一般来源于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政府标准及样本城市中位数等。 为了通过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自动完成单一指标结果的评价, 需要对每个指标对应的参考值进行管理, 包括参考值录入、 参考值的来源或说明等功能。
(4) 指标计算与分析
建立每个指标对应的计算方法或模型, 通过采集的数据自动对指标进行计算, 并与指标评价标准中对应的参考值进行对比, 分析每项指标是否正常及优劣。 根据数据采集的精细度,在城市、 市辖区、 街道等不同空间层级进行计算, 分别计算出不同空间尺度下指标的结果。
(5) 城市体检进度管理
对单个城市而言, 能够实时统计城市体检指标数据采集的完成情况, 并生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如实时统计完成数据采集的指标占比,查看哪些部门已经完成了数据采集、 哪些部门尚未完成数据采集等。 对于全国而言, 可以查看各样本城市的城市体检进度, 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调度各城市的体检工作提供决策支撑信息。
(6) 城市病辅助诊断
统计不达标的指标数量, 显示指标结果与标准参考值之间的差异 ; 指标结果空间可视化,展示指标结果在城市不同空间上的差异性 ; 与其他同类型城市进行对比。 从多角度、 多尺度对城市短板进行分析, 为专家进行城市病诊断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信息。
(7) 城市体检报告自动生成
根据报告模板, 系统自动生成城市体检报告。 根据选择的数据版本(自体检数据和第三方体检数据), 分别生成城市自体检报告和第三方城市体检报告。 对不同年份的报告进行管理,对不同年份报告结论进行比较。
(8) 城市体检结果可视化
城市体检结果的二维和三维可视化, 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高度超过 80 米的居住建筑。 城市体检结果的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雷达网图等, 如居民满意度调查各主题得分的柱状图, 同一指标多年变化折线图等。
总的来说, 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是地方推动城市体检、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 提升城市系统化、 精细化、 智能化治理水平, 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随着城市体检工作不断向社区尺度拓展, 在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背景下, 城市体检信息评估系统不再只是对体检评估结果的简单展示, 而是注重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全流程的支撑。 平台以“体征采集—体征分析—问题诊断—场景应用” 为建设主脉络, 逐步形成以“诊断分析、 辅助决策” 为核心的智慧化工作闭环, 通过对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实现城市体检数据的统一管理, 更好地支撑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开展。
作者: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