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笔记8-运算符

什么是运算符?

本章节主要说明 Python 的运算符。

举个简单的例子:

4 + 5 = 9

例子中,4 和 5 被称为操作数,+ 称为运算符

Python 语言支持以下类型的运算符:

接下来让我们一个个来学习Python的运算符。

Python算术运算符

以下假设变量 a=10,变量 b=21:

运算符描述实例
+加 - 两个对象相加a + b 输出结果 31
-减 - 得到负数或是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a - b 输出结果 -11
*乘 - 两个数相乘或是返回一个被重复若干次的字符串a * b 输出结果 210
/除 - x 除以 yb / a 输出结果 2.1
%取模 - 返回除法的余数b % a 输出结果 1
**幂 - 返回x的y次幂a**b 为10的21次方
//取整除 - 往小的方向取整数
>>> 9//2
4
>>> -9//2
-5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算术运算符的操作:

#!/usr/bin/python3

a = 21

b = 10

c = 0

c = a + b

print ("1 - c 的值为:", c)

c = a - b

print ("2 - c 的值为:", c)

c = a * b

print ("3 - c 的值为:", c)

c = a / b

print ("4 - c 的值为:", c)

c = a % b

print ("5 - c 的值为:", c)

# 修改变量 a 、b 、c

a = 2

b = 3

c = a**b

print ("6 - c 的值为:", c)

a = 10

b = 5

c = a//b

print ("7 - c 的值为:", c)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c 的值为: 31
2 - c 的值为: 11
3 - c 的值为: 210
4 - c 的值为: 2.1
5 - c 的值为: 1
6 - c 的值为: 8
7 - c 的值为: 2

Python比较运算符

以下假设变量a为10,变量b为20:

运算符描述实例
==等于 - 比较对象是否相等(a == b) 返回 False。
!=不等于 - 比较两个对象是否不相等(a != b) 返回 True。
>大于 - 返回x是否大于y(a > b) 返回 False。
<小于 - 返回x是否小于y。所有比较运算符返回1表示真,返回0表示假。这分别与特殊的变量True和False等价。注意,这些变量名的大写。(a < b) 返回 True。
>=大于等于 - 返回x是否大于等于y。(a >= b) 返回 False。
<=小于等于 - 返回x是否小于等于y。(a <= b) 返回 True。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比较运算符的操作:

#!/usr/bin/python3

a = 21

b = 10

c = 0

if ( a == b ):

print ("1 - a 等于 b")

else:

print ("1 - a 不等于 b")

if ( a != b ):

print ("2 - a 不等于 b")

else:

print ("2 - a 等于 b")

if ( a < b ):

print ("3 - a 小于 b")

else:

print ("3 - a 大于等于 b")

if ( a > b ):

print ("4 - a 大于 b")

else:

print ("4 - a 小于等于 b")

# 修改变量 a 和 b 的值

a = 5

b = 20

if ( a <= b ):

print ("5 - a 小于等于 b")

else:

print ("5 - a 大于 b")

if ( b >= a ):

print ("6 - b 大于等于 a")

else:

print ("6 - b 小于 a")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a 不等于 b
2 - a 不等于 b
3 - a 大于等于 b
4 - a 大于 b
5 - a 小于等于 b
6 - b 大于等于 a

Python赋值运算符

以下假设变量a为10,变量b为20:

运算符描述实例
=简单的赋值运算符c = a + b 将 a + b 的运算结果赋值为 c
+=加法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减法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乘法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除法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取模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幂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取整除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海象运算符,可在表达式内部为变量赋值。Python3.8 版本新增运算符

在这个示例中,赋值表达式可以避免调用 len() 两次:

if (n := len(a)) > 10:
    print(f"List is too long ({n} elements, expected <= 10)")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赋值运算符的操作:

#!/usr/bin/python3

a = 21

b = 10

c = 0

c = a + b

print ("1 - c 的值为:", c)

c += a

print ("2 - c 的值为:", c)

c *= a

print ("3 - c 的值为:", c)

c /= a

print ("4 - c 的值为:", c)

c = 2

c %= a

print ("5 - c 的值为:", c)

c **= a

print ("6 - c 的值为:", c)

c //= a

print ("7 - c 的值为:", c)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c 的值为: 31
2 - c 的值为: 52
3 - c 的值为: 1092
4 - c 的值为: 52.0
5 - c 的值为: 2
6 - c 的值为: 2097152
7 - c 的值为: 99864

Python位运算符

按位运算符是把数字看作二进制来进行计算的。Python中的按位运算法则如下:

下表中变量 a 为 60,b 为 13二进制格式如下:

a = 0011 1100

b = 0000 1101

-----------------

a&b = 0000 1100

a|b = 0011 1101

a^b = 0011 0001

~a  = 1100 0011
运算符描述实例
&按位与运算符:参与运算的两个值,如果两个相应位都为1,则该位的结果为1,否则为0(a & b) 输出结果 12 ,二进制解释: 0000 1100
|按位或运算符:只要对应的二个二进位有一个为1时,结果位就为1。(a | b) 输出结果 61 ,二进制解释: 0011 1101
^按位异或运算符:当两对应的二进位相异时,结果为1(a ^ b) 输出结果 49 ,二进制解释: 0011 0001
~按位取反运算符:对数据的每个二进制位取反,即把1变为0,把0变为1。~x 类似于 -x-1(~a ) 输出结果 -61 ,二进制解释: 1100 0011, 在一个有符号二进制数的补码形式。
<<左移动运算符:运算数的各二进位全部左移若干位,由"<<"右边的数指定移动的位数,高位丢弃,低位补0。a << 2 输出结果 240 ,二进制解释: 1111 0000
>>右移动运算符:把">>"左边的运算数的各二进位全部右移若干位,">>"右边的数指定移动的位数a >> 2 输出结果 15 ,二进制解释: 0000 1111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位运算符的操作:

#!/usr/bin/python3

a = 60 # 60 = 0011 1100

b = 13 # 13 = 0000 1101

c = 0

c = a & b # 12 = 0000 1100

print ("1 - c 的值为:", c)

c = a | b # 61 = 0011 1101

print ("2 - c 的值为:", c)

c = a ^ b # 49 = 0011 0001

print ("3 - c 的值为:", c)

c = ~a # -61 = 1100 0011

print ("4 - c 的值为:", c)

c = a << 2 # 240 = 1111 0000

print ("5 - c 的值为:", c)

c = a >> 2 # 15 = 0000 1111

print ("6 - c 的值为:", c)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c 的值为: 12
2 - c 的值为: 61
3 - c 的值为: 49
4 - c 的值为: -61
5 - c 的值为: 240
6 - c 的值为: 15

Python逻辑运算符

Python语言支持逻辑运算符,以下假设变量 a 为 10, b为 20:

运算符逻辑表达式描述实例
andx and y布尔"与" - 如果 x 为 False,x and y 返回 x 的值,否则返回 y 的计算值。(a and b) 返回 20。
orx or y布尔"或" - 如果 x 是 True,它返回 x 的值,否则它返回 y 的计算值。(a or b) 返回 10。
notnot x布尔"非" - 如果 x 为 True,返回 False 。如果 x 为 False,它返回 True。not(a and b) 返回 False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usr/bin/python3

a = 10

b = 20

if ( a and b ):

print ("1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

else:

print ("1 - 变量 a 和 b 有一个不为 true")

if ( a or b ):

print ("2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else:

print ("2 - 变量 a 和 b 都不为 true")

# 修改变量 a 的值

a = 0

if ( a and b ):

print ("3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

else:

print ("3 - 变量 a 和 b 有一个不为 true")

if ( a or b ):

print ("4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else:

print ("4 - 变量 a 和 b 都不为 true")

if not( a and b ):

print ("5 - 变量 a 和 b 都为 fals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false")

else:

print ("5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
2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3 - 变量 a 和 b 有一个不为 true
4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5 - 变量 a 和 b 都为 fals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false

Python成员运算符

除了以上的一些运算符之外,Python还支持成员运算符,测试实例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成员,包括字符串,列表或元组。

运算符描述实例
in如果在指定的序列中找到值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x 在 y 序列中 , 如果 x 在 y 序列中返回 True。
not in如果在指定的序列中没有找到值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x 不在 y 序列中 , 如果 x 不在 y 序列中返回 True。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成员运算符的操作:

#!/usr/bin/python3

a = 10

b = 20

list = [1, 2, 3, 4, 5 ]

if ( a in list ):

print ("1 - 变量 a 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else:

print ("1 - 变量 a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if ( b not in list ):

print ("2 - 变量 b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else:

print ("2 - 变量 b 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 修改变量 a 的值

a = 2

if ( a in list ):

print ("3 - 变量 a 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else:

print ("3 - 变量 a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变量 a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2 - 变量 b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3 - 变量 a 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Python身份运算符

身份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对象的存储单元

运算符描述实例
isis 是判断两个标识符是不是引用自一个对象x is y, 类似 id(x) == id(y) , 如果引用的是同一个对象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s notis not 是判断两个标识符是不是引用自不同对象x is not y , 类似 id(x) != id(y)。如果引用的不是同一个对象则返回结果 True,否则返回 False。

注: id() 函数用于获取对象内存地址。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身份运算符的操作:

#!/usr/bin/python3

a = 20

b = 20

if ( a is b ):

print ("1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else:

print ("1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if ( id(a) == id(b) ):

print ("2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else:

print ("2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 修改变量 b 的值

b = 30

if ( a is b ):

print ("3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else:

print ("3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if ( a is not b ): print ("4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else: print ("4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2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3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4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is 与 == 区别:

is 用于判断两个变量引用对象是否为同一个, == 用于判断引用变量的值是否相等。

>>>a = [1, 2, 3]

>>> b = a

>>> b is a

True

>>> b == a

True

>>> b = a[:]

>>> b is a

False

>>> b == a

True

Python运算符优先级

以下表格列出了从最高到最低优先级的所有运算符, 相同单元格内的运算符具有相同优先级。 运算符均指二元运算,除非特别指出。 相同单元格内的运算符从左至右分组(除了幂运算是从右至左分组):

运算符

描述

(expressions...),

[expressions...]{key: value...}{expressions...}

圆括号的表达式

x[index]x[index:index]x(arguments...)x.attribute

读取,切片,调用,属性引用

await x

await 表达式

**

乘方(指数)

+x-x~x

正,负,按位非 NOT

*@///%

乘,矩阵乘,除,整除,取余

+-

加和减

<<>>

移位

&

按位与 AND

^

按位异或 XOR

|

按位或 OR

in,not inis,is not<<=>>=!===

比较运算,包括成员检测和标识号检测

not x

逻辑非 NOT

and

逻辑与 AND

or

逻辑或 OR

if -- else

条件表达式

lambda

lambda 表达式

:=

赋值表达式

and 拥有更高优先级:
x = True
y = False
z = False
if x or y and z:
print("yes")
else:
print("no")

以上实例先计算 y and z 并返回 False ,然后 x or False 返回 True,输出结果:

yes

注意:Python3 已不支持 <> 运算符,可以使用 != 代替,如果你一定要使用这种比较运算符,可以使用以下的方式:

>>> from __future__ import barry_as_FLUFL
>>> 1 <> 2
True

特殊说明:

开始不理解这段:

以下假设变量 a 为 10, b为 20: and x and y 布尔"与" - 如果 x 为 False,x and y 返回 False,否则它返回 y 的计算值。 (a and b) 返回 20。

百度之后得到结论:

python 中的 and 从左到右计算表达式,若所有值均为真,则返回最后一个值,若存在假,返回第一个假值;

or 也是从左到右计算表达式,返回第一个为真的值;

其中数字 0 是假,其他都是真;

字符 "" 是假,其他都是真;

一开始输入了

a = 00111100

这么个赋值语句被提示了错误,于是去搜了下相关的博客得知 python 中数字有以下的表示方式:

2 进制是以 0b 开头的: 例如: 0b11 则表示十进制的 3

8 进制是以 0o 开头的: 例如: 0o11 则表示十进制的 9

16 进制是以 0x 开头的: 例如: 0x11 则表示十进制的 17

但是在测试的时候又遇到了个问题,那就是输出来的被自动转化成了十进制:

>>> a=0b111100
>>> a
60

于是又去找了怎么输出二进制,得到了以下内容:

分别使用 bin,oct,hex 可输出数字的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形式,例如:

>>> a=0b111100
>>> a=60
>>> bin(a)
'0b111100'
>>> oct(a)
'0o74'
>>> hex(a)
'0x3c'

疑问解决!

刚开始学 python,当想要自增运算的时候很自然的 a++,结果发现编译器是不认识 ++ 的,于是去网上搜了一下,结果发现一篇老外的问答很精彩,涉及到了 python 这个语言的设计原理。

问题无外乎就是 python 没有自增运算符,自增操作是如何实现的。

回答中有人介绍了关于自增操作,python 不使用 ++ 的哲学逻辑:编译解析上的简洁与语言本身的简洁,就不具体翻译了。

后面还有老外回答并附带了一个例子非常的精彩,指出了 python 与 c 语言概念上的一些差异,语言描述的可能未必准确,直接上例子:

>>> b = 5  
>>> a = 5  
>>> id(a)  
162334512  
>>> id(b)  
162334512  
>>> a is b  
True  

可以看出, python 中,变量是以内容为基准而不是像 c 中以变量名为基准,所以只要你的数字内容是5,不管你起什么名字,这个变量的 ID 是相同的,同时也就说明了 python 中一个变量可以以多个名称访问。

这样的设计逻辑决定了 python 中数字类型的值是不可变的,因为如果如上例,a 和 b 都是 5,当你改变了 a 时,b 也会跟着变,这当然不是我们希望的。

因此,正确的自增操作应该 a = a + 1 或者 a += 1,当此 a 自增后,通过 id() 观察可知,id 值变化了,即 a 已经是新值的名称。

 

纠正一下楼上的一些观点

楼上的同学所说的在脚本式编程环境中没有问题。但是在交互式环境中,编译器会有一个小整数池的概念,会把(-5,256)间的数预先创建好,而当a和b超过这个范围的时候,两个变量就会指向不同的对象了,因此地址也会不一样,比如下例:

>>> a=1000
>>> b=1000
>>> id(a);id(b)
2236612366224
2236617350384
>>>

位运算,是自己平时最不熟悉的一块,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但巧妙的运用位运算可以来解决很多题目,例如,剑指offer上面的一道:

输入一个整数,输出该数二进制表示中1的个数。其中负数用补码表示。

# -*- coding:utf-8 -*-

class Solution:
    def NumberOf1(self, n):
        # write code here
        cnt = 0
        if n<0:
            n = n & 0xffffffff
        while n:
            cnt+=1
            n = (n-1) & n
        return cnt

通过按位与,巧妙的计算出二进制中"1"的个数。

is 和 ==

is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引用同一个内存地址。

==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相等。

如果不用 a = b 赋值,int 型时,在数值为 -5~256(64位系统)时,两个变量引用的是同一个内存地址,其他的数值就不是同一个内存地址了。

也就是,a b 在 -5~256(64位系统)时:

a = 100
b = 100
a is b # 返回 True

其他类型如列表、元祖、字典让 a、b 分别赋值一样的时:

a is b  # 返回False

is 判断两个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是通过 id 来判断的; 当两个基本类型数据(或元组)内容相同时, id 会相同, 但并不代表 a 会随 b 的改变而改变。

== 判断两个对象的内容是否相同, 是通过调用 __eq__() 来判断的。

1、当列表,元组,字典中的值都引用 a,b 时,总是返回 True,不受 a,b 值大小的影响

a=1000
b=1000
list1=[a,3,5]
list2=[b,4,5]
print(list1[0] is list2[0])
tuple1=(a,3,5)
tuple2=(b,4,5)
print(tuple1[0] is tuple2[0])
dict1={6:a,2:3,3:5}
dict2={1:b,2:4,3:7}
print(dict1[6] is dict2[1])

输出结果为:

True
True
True

2、当不引用a,b,直接用具体值来测试时,列表,字典,不受值大小影响,返回True,元组则受 256 值范围的影响,超出范围则地址改变,返回 False。

list1=[1000,3,5]
list2=[1000,4,5]
print(list1[0] is list2[0])
tuple1=(1000,3,5)
tuple2=(1000,4,5)
print(tuple1[0] is tuple2[0])
dict1={6:1000,2:3,3:5}
dict2={1:1000,2:4,3:7}
print(dict1[6] is dict2[1])

输出结果为:

True
False
True

3、当直接用列表、元组、字典本身来测试时,刚好相反,元组返回 True,列表,字典返回 False。

list1=[1000,3,5]
list2=[1000,3,5]
print(list1 is list2)
tuple1=(1000,3,5)
tuple2=(1000,3,5)
print(tuple1 is tuple2)
dict1={1:1000,2:3,3:5}
dict2={1:1000,2:3,3:5}
print(dict1 is dict2)

输出结果为:

False
True
False

关于 is 和 == 的标识问题

(1)只要是变量的值相同,标识都相同,没有-5~256的限制,看下面的例子:

a = 100000
b = 100000
if a is b:
    print('a 和 b 标识相同,标识为:',id(a))
else:
    print('a 和 b 标识不相同,a 标识为:',id(a),'b 标识为:',id(b))

输出结果为:

a 和 b 标识相同,标识为: 2158477874512

(2)同样的如果是负数,仍然没有上述限制:

a = -100000
b = -100000
if a is b:
    print('a 和 b 标识相同,标识为:',id(a))
else:
    print('a 和 b 标识不相同,a 标识为:',id(a),'b 标识为:',id(b))

输出结果为:

a 和 b 标识相同,标识为: 2137845175632

(3)列表也是一样的,只要是列表项数值一样,那么标识也是一样的。例子如下:

list1 = [10000,20000,30000]
list2 = [10000,12000,15000]
if list1[0] is list2[0]:
    print('list1[0] 和 list2[0] 标识相同,标识为:',id(list1[0]))
else:
    print('list1[0] 和 list2[0] 标识不相同,list1[0]标识为:',id(list1[0]),'list2[0]标识为:',id(list2[0]))

输出结果为:

list1[0] 和 list2[0] 标识相同,标识为: 1375086286224

(4)元组的标识是跟着变量名的,变量名不一样,标识也不一样,上例子:

tuple1 = (10000,20000,30000)
tuple2 = (10000,12000,15000)
if tuple1[0] is tuple2[0]:
    print('tuple1[0] 和 tuple2[0] 标识相同,标识为:',id(tuple1[0]))
else:
    print('tuple1[0] 和 tuple2[0] 标识不相同,tuple1[0] 标识为:',id(tuple1[0]),'tuple2[0]标识为:',id(tuple2[0]))

输出结果为:

tuple1[0] 和 tuple2[0] 标识不相同,tuple1[0] 标识为: 1375086286384 tuple2[0]标识为: 1375086286480

(5)字典和列表是一样的,只要是列表项数值一样,那么标识也是一样的。例子如下:

dict1 = {1:10000,2:20000,3:30000}
dict2 = {1:10000,2:12000,3:15000}
if dict1[1] is tuple2[1]:
    print('dict1[1] 和 tuple2[1] 标识相同,标识为:',id(dict1[1]))
else:
    print('dict1[1] 和 tuple2[1] 标识不相同,dict1[1] 标识为:',id(dict1[1]),'tuple2[1] 标识为:',id(dict2[1]))

输出结果为:

dict1[1] 和 tuple2[1] 标识不相同,dict1[1] 标识为: 1375086286224 tuple2[1] 标识为: 1375086286224

纠正上面关于“整数中 1 的数量”问题:由源码分析可知,Python3 整数对象存储为无符号数加上符号位标志,所以不存在“负数”补码形式,因此,计算 “1” 的数量需要按去符号后的无符号数:

cnt=bin(n).count('1')

另外,Python3 无长整,整数长度原则上不限,所以不能以假定的 32 位处理。

深刻理解 and、or 逻辑运算符:

print(0 and 1)      # =>0,0等同于False
print(False and 1)  # =>False
print(-1 and 1)     # =>1
print(1 or False)   # =>1,非零等同于True
print(True or False)# =>True
print(-1 or 0)      # =>-1
  •  and:前面为假(0 或者 False)则表达式为假,否则表达式为后面的值;
  •  or:前面为真(非 0 或者非 False)则表达式为前面的值,否则表达式为后面的值;

优先级:not>and>or

print(1 and 0 or  not False) #=>True
print( not False or 1 and 0) #=>True
print( 1 or not True and 0)  #=>1

&、&& 的区别

  •  1、最终结果一样。
  •  2、& 无论左边是 false 还是 true,右边都执行。
  •  3、&& 具有短路效果,左边是 false, 右边不执行。
  •  4、&& 效率更高,项目中推荐使用。

|、||的区别

  •  1、最总的结果一样。
  •  2、|无论左边是false还是true,右边都会执行。
  •  3、||具有短路效果,左边是true,右边不执行。
  •  4、||效果效率更高,项目中推荐使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