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记录(LeetCode-41.缺失的第一个正数)

这篇博客介绍了LeetCode第41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探讨如何在O(n)时间和常数空间复杂度下找到未排序数组中缺失的第一个正整数。文章通过分析示例,总结出规律,并提出两种解题策略:一是使用哈希表进行查找,二是通过数组元素置换恢复数组。同时,文章深入讲解了哈希表的概念,包括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哈希冲突及其解决策略,如开放定址法和链地址法,并讨论了哈希表的查找和删除操作。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解题记录,进阶分析与学习(LeetCode-41.缺失的第一个正数)点击跳转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未排序的整数数组 nums ,请你找出其中没有出现的最小的正整数
请你实现时间复杂度为 O(n) 并且只使用常数级别额外空间的解决方案。

  • 示例 1:
    输入:nums = [1,2,0]
    输出:3

  • 示例 2:
    输入:nums = [3,4,-1,1]
    输出:2

  • 示例 3:
    输入:nums = [7,8,9,11,12]
    输出:1

  • 提示:
    1 <= nums.length <= 5 * 105
    -231 <= nums[i] <= 231 - 1

思路

首先,我们先看例子进行分析,例子1 :[1,2,0], 由于数字3被0替代,所以缺失的最小正数是 3;
例子2:[3,4,-1,1] ,-1替代了数字2,所以缺失的最小正数是 2;
例子3:[7,8,9,11,12] ,[1, 5] 的数字都更大的数字替代了,所以缺失的最小正数是 1;
例子4:[1,2,3,4]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没有数字被替换,所以缺失的最小正数事数组长度+1,即:5;
从例子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规律,只要数组中出现了小于等于0或者大于n的数(n是指数组的长度),那么在 [1 , n] 中必然会有数字缺失;所以缺失的数字一定是在 [1, n + 1] 区间内。

解题方法一

首先,我们先不考虑限制条件进行解题。

  • 我们可以将数组所有的数放入哈希表,随后从 1 开始依次枚举正整数,并判断其是否在哈希表中;

  • 我们可以从 1 开始依次枚举正整数,并遍历数组,判断其是否在数组中。

如果数组的长度为 N,那么第一种做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空间复杂度为 O(N);

  • 分析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哈希表?这是因为哈希表是一个可以支持快速查找的数据结构:给定一个元素,我们可以在 O(1)的时间查找该元素是否在哈希表中。数组按下标索引,也是可以在O(1)的时间查找对应下标的数据的。我们考虑使用数组来记录是否存在对应的数字。在前面也分析出了,对于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缺失的最小正数一定在[1, n + 1] 区间内,如果数组内,没有数字缺失,那么最小正数就是n+1,否则最小正数就一定在[1,n] 之间,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数组记录。

我们对数组进行遍历,对于遍历到的数 x,如果它在 [1, n] 的范围内,那么就将数组中的第 x−1 个位置(注意:数组下标从 0 开始)打上「标记」。在遍历结束之后,如果所有的位置都被打上了标记,那么答案是 n+1,否则答案是最小的没有打上标记的位置加 1。

那么如何设计这个「标记」呢?由于数组中的数没有任何限制,因此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继续利用上面的提到的性质:由于我们只在意 [1,n] 中的数,因此我们可以先对数组进行遍历,把不在 [1,n] 范围内的数修改成任意一个大于 n 的数(例如 n+1)。这样一来,数组中的所有数就都是正数了,因此我们就可以将「标记」表示为「负号」。算法的流程如下:

我们将数组中所有小于等于 000 的数修改为 n+1;

我们遍历数组中的每一个数 xxx,它可能已经被打了标记,因此原本对应的数为 ∣x∣,其中 ∣ ∣ 为绝对值符号。如果 ∣x∣∈[1,N],那么我们给数组中的第 ∣x∣−1 个位置的数添加一个负号。注意如果它已经有负号,不需要重复添加;

在遍历完成之后,如果数组中的每一个数都是负数,那么答案是 n+1,否则答案是第一个正数的位置加 1。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rstMissingPositive(int[] nums) {
        int len = nums.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 i++) {
            if (nums[i] <= 0) {
                nums[i] = len + 1;
            }
        }

        for (int i = 0; i < len; i++) {
            int val = Math.abs(nums[i]);
            if (val <= len) {
                nums[val - 1] = -Math.abs(nums[val - 1]);
            }
        }

        for (int i = 0; i < len; i++) {
            if (nums[i] > 0) {
                return i + 1;
            }
        }
        return len + 1;
    }
}
  •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O(n),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

空间复杂度:O(1)。

解题方法二

除了打标记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置换的方法,将给定的数组「恢复」成下面的形式:

如果数组中包含 x∈[1,n],那么恢复后,数组的第 x−1 个元素为 x。

在恢复后,数组应当有 [1, 2, …, n] 的形式,但其中有若干个位置上的数是错误的,每一个错误的位置就代表了一个缺失的正数。以题目中的示例二 [3, 4, -1, 1] 为例,恢复后的数组应当为 [1, -1, 3, 4],我们就可以知道缺失的数为 2。

那么我们如何将数组进行恢复呢?我们可以对数组进行一次遍历,对于遍历到的数 x=nums[i],如果 x∈[1,n],我们就知道 x 应当出现在数组中的 x−1 的位置,因此交换 nums[i] 和 nums[x−1],这样 x 就出现在了正确的位置。在完成交换后,新的 nums[i] 可能还在 [1,n] 的范围内,我们需要继续进行交换操作,直到 x∉[1,n]。

注意到上面的方法可能会陷入死循环。如果 nums[i] 恰好与 nums[x−1] 相等,那么就会无限交换下去。此时我们有 nums[i]=x=nums[x−1],说明 x 已经出现在了正确的位置。因此我们可以跳出循环,开始遍历下一个数。

由于每次的交换操作都会使得某一个数交换到正确的位置,因此交换的次数最多为 n,整个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rstMissingPositive(int[] nums) {
        int n = nums.length;
        for (int i = 0; i < n; ++i) {
            while (nums[i] > 0 && nums[i] <= n && nums[nums[i] - 1] != nums[i]) {
                int temp = nums[nums[i] - 1];
                nums[nums[i] - 1] = nums[i];
                nums[i] = temp;
            }
        }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nums[i] != i + 1) {
                return i + 1;
            }
        }
        return n + 1;
    }
}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O(n),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

空间复杂度:O(1)。

Hash表介绍

一、什么是Hash表

要想知道什么是哈希表,那得先了解哈希函数

  • 哈希函数
    对比二叉排序树、二叉平衡树,它们的查找都是先从根节点进行查找,从节点取出数据或索引与查找值进行比较。那么,有没有一种函数H,根据这个函数和查找关键字key,可以直接确定查找值所在位置,而不需要一个个比较。这样就**“预先知道”**key所在的位置,直接找到数据,提升效率。

    地址index=H(key)
    说白了,hash函数就是根据key计算出应该存储地址的位置,而哈希表是基于哈希函数建立的一种查找表

二、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根据前人经验,统计出如下几种常用hash函数的构造方法:

1.直接定制法

哈希函数为关键字的线性函数如 H(key)=a*key+b
这种构造方法比较简便,均匀,但是有很大限制,仅限于地址大小=关键字集合的情况

  • 使用举例:
    假设需要统计中国人口的年龄分布,以10为最小单元。今年是2018年,那么10岁以内的分布在2008-2018,20岁以内的分布在1998-2008……假设2018代表2018-2008直接的数据,那么关键字应该是2018,2008,1998……
    那么可以构造哈希函数H(key)=(2018-key)/10=201-key/10
    那么hash表建立如下
    index key 年龄 人数(假设数据)
020180-10200W
1200810-20250W
2199820-30253W
3198830-40300W
……
2.数字分析法

假设关键字集合中的每个关键字key都是由s位数字组成(k1 , k2 , … … , kn),分析key中的全体数据,并从中提取分布均匀的若干位或他们的组合构成全体

  • 使用举例
    我们知道身份证号是有规律的,现在我们要存储一个班级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假设这个班级的学生都出生在同一个地区,同一年,那么他们的身份证的前面数位都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可以截取后面不同的几位存储,假设有5位不同,那么就用这五位代表地址。
    H(key)=key%100000
    此种方法通常用于数字位数较长的情况,必须数字存在一定规律,其必须知道数字的分布情况,比如上面的例子,我们事先知道这个班级的学生出生在同一年,同一个地区。
3.平方取中法

如果关键字的每一位都有某些数字重复出现频率很高的现象,可以先求关键字的平方值,通过平方扩大差异,而后取中间数位作为最终存储地址。

  • 使用举例
    比如key=1234 12342=1522756 取227作hash地址
    比如key=4321 43212=18671041 取671作hash地址
    这种方法适合事先不知道数据并且数据长度较小的情况
4.折叠法

如果数字的位数很多,可以将数字分割为几个部分,取他们的叠加和作为hash地址

  • 使用举例
    比如key=123 456 789
    我们可以存储在61524,取末三位,存在524的位置
    该方法适用于数字位数较多且事先不知道数据分布的情况
5.除留余数法

这个方法用的较多
H(key)=key MOD p (p<=m m为表长)
很明显,如何选取p是个关键问题。

  • 使用举例
    比如我们存储3 6 9,那么p就不能取3
    因为 3 MOD 3 == 6 MOD 3 == 9 MOD 3
    p应为不大于m的质数或是不含20以下的质因子的合数,这样可以减少地址的重复(冲突)
    比如key = 7,39,18,24,33,21时取表长m为9 p为7 那么存储如下
index012345678
key721(冲突后移)243918 (冲突后移)33冲突后移)
6.随机数法

H(key) =Random(key) 取关键字的随机函数值为它的散列地址

hash函数设计的考虑因素
  1. 计算散列地址所需要的时间(即hash函数本身不要太复杂)
  2. 关键字的长度
  3. 表长
  4. 关键字分布是否均匀,是否有规律可循
  5. 设计的hash函数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冲突

三、哈希冲突

即不同key值产生相同的地址,H(key1)=H(key2)
比如我们上面说的存储3 6 9,p取3是
3 MOD 3 == 6 MOD 3 == 9 MOD 3
此时3 6 9都发生了hash冲突

哈希冲突的解决方案

不管hash函数设计的如何巧妙,总会有特殊的key导致hash冲突,特别是对动态查找表来说。
hash函数解决冲突的方法有以下几个常用的方法

  1. 开放定制法
  2. 链地址法
  3. 公共溢出区法
    建立一个特殊存储空间,专门存放冲突的数据。此种方法适用于数据和冲突较少的情况。
  4. 再散列法
    准备若干个hash函数,如果使用第一个hash函数发生了冲突,就使用第二个hash函数,第二个也冲突,使用第三个……

重点了解一下开放定制法和链地址法

开放定制法

首先有一个H(key)的哈希函数
如果H(key1)=H(keyi)
那么keyi存储位置H i= ( H ( k e y ) + di) MOD m;m为表长
di 有三种取法
(1) 线性探测再散列
di= c ∗ i
2)平方探测再散列
di = 12 , − 12, 22 , − 22, ……
3)随机探测在散列(双探测再散列)
di 是一组伪随机数列

  • 注意
    增量di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完备性):产生的Hi(地址)均不相同,且所产生的s(m-1)个Hi能覆盖hash表中的所有地址
    • 平方探测时表长m必,为4j+3的质数(平方探测表长有限制)
    • 随机探测时m和di没有公因子(随机探测di有限制)

三种开放定址法解决冲突方案的例子
废话不多说,上例子就明白了
有一组数据
19 01 23 14 55 68 11 86 37要存储在表长11的数组中,其中H(key)=key MOD 11
那么按照上面三种解决冲突的方法,存储过程如下:
(表格解释:从前向后插入数据,如果插入位置已经占用,发生冲突,冲突的另起一行,计算地址,直到地址可用,后面冲突的继续向下另起一行。最终结果取最上面的数据(因为是最“占座”的数据))
线性探测再散列
我们取di=1,即冲突后存储在冲突后一个位置,如果仍然冲突继续向后

index012345678910
key551141986
23冲突23
68冲突68冲突68
11冲突11冲突11冲突11冲突11冲突11
37冲突37冲突37
最终存储结果55123146811371986

平方探测再散列

index012345678910
key55114371986
23冲突H(23)+1
H(68)-1冲突68冲突H(68)+1冲突H(68)+4
11冲突H(11)+1冲突H(11)-1
最终存储结果55123143768198611

随机探测在散列(双探测再散列)
发生冲突后 H(key)‘=(H(key)+di)MOD m 在该例子中 H(key)=key MOD 11 我们取di=key MOD 10 +1 则有如下结果:

index012345678910
key55168141986
23冲突H(23)+3+1
11冲突H(11)+1+1冲突H(11)+1+1+1+1
(H(37)+8)模11冲突37冲突(H(37)+8+8+8)模11(H(37)+8+8)模11冲突
最终存储结果55168142311371986
链地址法

产生hash冲突后在存储数据后面加一个指针,指向后面冲突的数据
上面的例子,用链地址法则是下面这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hash表的查找

查找过程和造表过程一致,假设采用开放定址法处理冲突,则查找过程为:
对于给定的key,计算hash地址index = H(key)
如果数组arr【index】的值为空 则查找不成功
如果数组arr【index】== key 则查找成功
否则 使用冲突解决方法求下一个地址,直到arr【index】== key或者 arr【index】==null

hash表的查找效率
决定hash表查找的ASL因素:

  1. 选用的hash函数
  2. 选用的处理冲突的方法
  3. hash表的饱和度,装载因子 α=n/m(n表示实际装载数据长度 m为表长)

一般情况,假设hash函数是均匀的,则在讨论ASL时可以不考虑它的因素
hash表的ASL是处理冲突方法和装载因子的函数
前人已经证明,查找成功时如下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无论哪个函数,装载因子越大,平均查找长度越大,那么装载因子α越小越好?也不是,就像100的表长只存一个数据,α是小了,但是空间利用率不高啊,这里就是时间空间的取舍问题了。通常情况下,认为α=0.75是时间空间综合利用效率最高的情况。

上面的这个表可是特别有用的。假设我现在有10个数据,想使用链地址法解决冲突,并要求平均查找长度<2
那么有1+α/2 <2
α<2
即 n/m<2 (n=10)
m>10/2
m>5 即采用链地址法,使得平均查找长度< 2 那么m>5

之前我的博客讨论过各种树的平均查找长度,他们都是基于存储数据n的函数,而hash表不同,他是基于装载因子的函数,也就是说,当数据n增加时,我可以通过增加表长m,以维持装载因子不变,确保ASL不变。
那么hash表的构造应该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hash表的删除

首先链地址法是可以直接删除元素的,但是开放定址法是不行的,拿前面的双探测再散列来说,假如我们删除了元素1,将其位置置空,那 23就永远找不到了。正确做法应该是删除之后置入一个原来不存在的数据,比如-1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