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802.11n-2009修正案中,其主要目标是提高2.4GHz和5GHz频段的数据率和吞吐量。在各种改进机制下,可提供高达600Mbps的数据率。
2. 特点
- 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入多出)技术和OFDM(正交频分复用)相结合,采用多个无线接口与多副天线。多径现象是一种射频行为,它往往会导致传统802.11a/b/g无线局域网的性能下降,而MIMO技术却利用多径现象提高吞吐量并扩大传输范围。
- 40MHz信道以获得更多频率带宽。
- 帧聚合(frame aggregation) MAC子层增强技术,提高吞吐量。
- 全新的电源管理机制。
3. MIMO技术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7117595/article/details/127008332?spm=1001.2014.3001.5502
4. HT信道
4.1. 20MHz HT信道
802.11a/g无线接口使用20MHz OFDM信道进行通信。如图所示,每个20MHzNon-HT信道由52个OFDM副载波构成。其中48个副载波用于传输数据,另外4个副载波作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动态校准。
HT(条款20)无线接口采用与802.11a/g无线接口相同的OFDM技术,不过它既可以使用20MHz信道、也可以使用40MHz信道传输数据。与Non-HT OFDM信道相比,HT无线接口使用的20MHzHT信道包括4个额外的副载波,因而可以传输更多数据。也就是说,在同样的频率空间内,使用20MHz HT信道能获得更大的总吞吐量。如图所示,每个20MHzHT 信道由56个OFDM副载波构成。其中52个副载波用于传输数据,另外4个副载波作为导频音用于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动态校准。
4.2. 40MHz HT信道
除20MHz OFDM信道之外,HT(条款20)无线接口也可使用40MHz OFDM信道。如图所示,每个40MHz HT信道由114个 OFDM副载波构成【标准的 20MHz HT 信道会在信道两端保留一定的带宽以避免邻道干扰。但是,当两个20MHzHT信道绑定在一起时,就不必在两个信道的边缘保留这种保护性带宽。换句话说,40MHzHT信道可以使用全部114个(而不是112个)副载波。】。其中108个副载波用于传输数据,另外6个副载波作为导频音,用于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动态校准。使用 40MHz 信道可将数据传输频率带宽增加一倍。
HT无线接口使用的40MHz信道实际由两个20MHz OFDM信道绑定而成。每个40MHz 信道包括一个20MHz主信道(primary channel)和一个20MHz次信道(secondary channel),二者在频率上必须相邻。构成40MHz信道的两个20MHz信道,它们被划分为主信道与次信道,并通过802.11管理帧帧体中的两个字段加以标识。
由于5GHz频段的信道组合非常灵活,因此在该频段部署40MHz信道较为可行。5GHz 频段总共包括24个20MHz信道,这些信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绑定在一起。也就是说,在5GHz 频段规划40MHzHT信道无疑是最佳选择。尽管2.4GHz频段包括14个信道,但是只能找到3个互不重叠的20MHz信道。,2.4GHz ISM频段只能存在一个40MHz信道,在该频段根本无法规划信道复用。
5. 保护间隔
在数字通信中,数据以比特的形式被调制到载波信号上,这些比特称为符号。802.11a/g 无线接口以54Mbps的速率传输数据时,每个OFDM符号包含288个比特,其中216个比特为原始数据,另外 72 个比特属于纠错比特。OFDM 符号包含的所有数据比特通过 20MHz Non-HT 信道中的48个数据副载波传输。
802.11 a/g无线接口在OFDM符号之间采用长度为800ns的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保护间隔是两个符号之间的一段空白时间,用于补偿沿较长路径到达接收机的符号所引起的延迟。多径效应导致符号沿不同路径传输,它们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各不相同。在前一个符号被接收机完全接收之前,后一个符号可能已经到达接收机。这种现象称为码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它往往会造成数据损坏。
同一信号沿不同路径传输所形成的时间差称为时延扩展,其时长一般在50ns~100ns之间,最大约为200ns。为保证通信质量,保护间隔应为时延扩展的2~4倍。可将保护间隔视为时延扩展的缓冲,符号传输之间的保护间隔通常为800ns。如图所示,保护间隔不仅能补偿时延扩展,也有助于避免码间干扰,而保护间隔过短将导致码间干扰。
802.11n既可以采用800ns保护间隔,也可以采用较短的400ns保护间隔,后者属于可选设置。采用较短的保护间隔能缩短符号时间,数据速率将因此提高10%左右。当802.11n无线接口采用可选的较短400ns保护间隔时,虽然吞吐量有所提高,但发生码间干扰的概率也将随之增加,从而增加数据损坏的概率。数据损坏将引发第二层重传,后者会导致吞吐量降低。有鉴于此,应仅在射频环境较好时采用400ns保护间隔。如果采用较短的保护间隔导致吞吐量下降,则应改用默认的保护间隔设置(800ns)。
6. 调制编码方案
802.11n修正案通过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定义数据速率。采用OFDM技术的Non-HT无线接口(802.1la/g)根据所用的调制方式定义数据速率(6Mbps~54Mbps),而HT无线接口根据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空间流数量、信道宽度、保护间隔等多种参数定义数据速率,调制编码方案是这些参数的不同组合。20MHzHT与40MHzHT信道一共存在77种调制编码方案。802.11n修正案为20MHzHT信道定义了8种强制的调制编码方案,它们相当于Basic Rate(基本速率)。具体表格数据在网上很多,这里不做赘述。
7. HT物理层
7.1. Mac层到物理层数据传输过程
与数据链路层相似,物理层也被分为两层,上层被称为物理层汇聚协议(PLCP)子层,较低层被称为物理相关(PMD)子层。PLCP为传输数据帧做好准备,将MAC帧变为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PMD子层进行数据调制处理并按照比特流方式传输。
当你站在某扇门的旁边时,这扇门时入口还是出口取决于站在门的哪一侧。PLCP数据服务单元(PSDU)其实他就是MAC层的MPDU。他们区别在于在OSI模型不同层次的观察角度。
PLCP层接收到PSDU后,为其添加前导部分和PHY物理层报头形成PPDU。前导部分用于同步802.11无线发射和接受射频接口卡。创建PPDU后,PMD子层将PPDU调制成数据位后开始传输。具体流程图如图。

7.2. 帧聚合
单播的802.11帧在每次传输时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开销,这些开销包括物理层报头,mac帧头,mac帧尾,帧间间隔以及ACK帧。
为了减少开销,802.11n定义两种新的帧聚合方式,将多个帧合并到单个帧中进行传输。帧聚合不仅可以减少固定的MAC层开销并降低冲突发生的概率,还能将媒介竞争阶段使用随机退避定时器所产生的开销降低。
7.2.1. MSDU聚合(A-MSDU)

MSDU指的是802.11数据帧的3~7层净荷,而MPDU指的是整个802.11帧。它是由二层的帧头,帧体,帧尾构成。整个聚合帧采用CCMP进行加密。需要注意的是:构成A-MSDU的各个MSDU的802.11eQoS的访问类别必须相同。例如语音MSDU无法和视频和尽力传输的MSDU合并到同一个聚合帧。
7.2.2. MPDU聚合(A-MPDU)

A-MPDU中所有MPDU必须具有相同的接收机地址。此外,可以采用CCMP对每一个MPDU的数据净荷独立进行加密。与A-MSDU类似,构成A-MPDU的各个MPDU的802.11eQoS访问类别也必须相同。
7.3. 块确认
每个802.11单播帧都必须后跟一个用于传输验证目的的确认帧,但是广播帧与多播帧不必确认。A-MSDU包含若干个MSDU,这些MSDU被封装到一个单一的帧中,它们具有唯一的MAC帧头和目标地址。因此,只需一个普通的确认帧就可以对A-MSDU进行确认。由于A-MPDU包含若干个MPDU,但是这些MPDU都有各自的MAC 帧头。每个MPDU都必须经过确认,这通过MTBA(Multiple Traffic ID Block Acknowledgment,多流量ID块确认)帧完成,其本质就是针对A-MPDU的块确认帧。只用一个确认帧对多个帧或聚合帧进行确认,可以减少MAC层开销,从而达到提高吞吐量的目的。
8. HT 电源管理
802.11n定义了两种新的电源管理机制。但仍支持基本的节电模式(Power Save mode)。以802.11原始标准定义的电源管理机制为基础(详细见:https://blog.csdn.net/qq_37117595/article/details/127123383?spm=1001.2014.3001.5502)。在这种节电模式中,接入点将传输给客户端的帧暂时储存在自己的缓冲区里。在收到接入点广播的DTIM(Delivery Traffic Indication Message,交付流量指示消息)信标帧之后,客户端从休眠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并从接入点处下载缓存数据。
802.11n修正案定义了两种新的电源管理机制。
-
第一种电源管理机制称为SMPS(Spatial Multiplexing Power Save,空间复用节电),该机制允许 802.11n MIMO设备仅保留一个无线接口,关闭其他无线接口。例如,采用4条射频链的4×4MIMO设备可以关闭其中3个无线接口以降低耗电量。SMPS包括静态与动态两种工作模式。
采用静态SMPS的MIMO客户端仅保留一个无线接口,工作在这种模式的客户端与只能收发一路空间流的802.11 a/b/g无线接口并无二致。MIMO客户端向接入点发送SMPS动作帧(SMPS action frame),通知接入点自己目前的状态(仅保留一个无线接口,仅能接收一路空间流)。当MIMO客户端再次启动所有无线接口后,它仍采用SMPS动作帧通知接入点自己目前的状态(可以收发多路空间流)。
采用动态 SMPS的MIMO客户端同样仅保留一个无线接口,不过工作在这种模式的客户端能以更快的速度重新启动无线接口。在完成一个帧交换后,客户端关闭所有无线接口,仅保留一个无线接口。接入点通过RTS帧激活客户端处于休眠状态的无线接口。在收到RTS 帧之后,客户端将启动处于休眠状态的无线接口,并向接入点返回CTS帧。此时,客户端可以再次收发多路空间流。MIMO客户端采用SMPS动作帧通知接入点自己目前处于动态节电状态。
-
第二种电源管理机制称为PSMP(Power Save Multi Poll,节电多次轮询),PSMP是对APSD(定义在802.11e修正案中)的扩充。U-PSMP(非计划节电多次轮询)类似于U-APSD(非计划自动节电交付),二者使用相同的交付启用与触发启用机制。S-PSMP(计划节电多次轮询)可以有效传输流数据与其他计划应用,它在功能上与S-APSD(计划自动节电交付)非常类似。
9. HT 工作模式
802.11g ERP网络的保护机制,即采用RTS/CTS与CTS-to-Self以确保802.11b HR-DSSS客户端不会对ERP-OFDM通信造成干扰。802.11n无线接口必须保持与传统无线接口802.1a/b/g的兼容性。有鉴于此,802.11n定义了HT保护模式,以便HT(条款20)无线接口向后兼容HR-DSSS(条款18)、OFDM(条款17)与ERP(条款19)无线接口。
与HT接入点建立关联的20MHz 802.11a/g客户端和20/40MHz 802.11n客户端可在同一蜂窝共存。传统的802.11a/g客户端显然只能使用20MHz信道收发数据。802.11n射频卡可以工作在 20MHz 或 20/40MHz 信道模式。具备 20/40MHz 能力的 802.11n 无线射频卡之间用40MHz信道相互通信,与传统客户端通信使用20MHz信道。为保证同一个20/40HT BSS中的20MHz与40MHz设备不会相互干扰,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802.11n接入点必须在信标帧中声明自己支持的信道工作模式(20MHz或20/40MHz)。
● 802.11n 客户端必须在关联帧或重关联帧中声明自己支持的信道工作模式(20MHz或20/40MHz)。
● 客户端在20-only或20/40AP之间切换时,必须与接入点进行重关联。
● 当20/40MHz设备使用20MHz信道进行通信时,必须使用主信道而不是次信道。
10. HT 保护模式
为确保向后兼容早期的802.11a/b/g无线接口,HT接入点可能会通知其他HT客户端何时启用相应的HT保护模式。信标帧中有一个称为HT Protection的字段,后者包含4种可能的设置(0~3)。与ERP接入点类似,HT接入点将根据客户端的实际情况(位于接入点附近尚未关联或已与接入点建立关联)动态调整所用的保护机制,可供选择的保护机制包括RTS/CTS、CTS-to-Self、双CTS以及其他一些保护机制。
4种HT保护模式如下∶
- 模式0∶绿地模式 该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绿地模式,是因为网络中只存在HT无线设备。所有HT客户端必须具备相同的工作特性。也就是说,如果HT BSS为20 MHz BSS,则所有客户端必须支持20MHz通信;如果HT BSS为20/40MHz BSS,则所有客户端必须支持20/40 MHz通信。假如上述条件得到满足,则不必启用保护机制。
- 模式1∶HT 非成员保护模式 在该模式中,BSS中只存在HT客户端。如果HT接入点监听到Non-HT客户端或接入点出现,则将触发保护机制。例如,当HT接入点与客户端使用40MHz HT信道相互通信时,HT接入点检测到网络中出现了一个802.11a接入点或客户端,该Non-HT设备使用20MHz信道收发数据。由于这可能干扰到HT设备正在使用的40MHzHT 信道(主信道或次信道),因此HT接入点将启用保护机制。
- 模式2∶HT 20MHz保护模式 在该模式中,BSS中只存在HT客户端,它们与20/40MHz 接入点建立关联。如果一个只支持20MHz通信的HT客户端与20/40MHz接入点建立关联,则将触发保护机制。换句话说,使用40MHz信道收发数据时,20/40MHz HT设备必须启用保护机制,以防20MHzHT设备在同一时间占用媒介而产生冲突。
- 模式3∶HT 混合模式 该模式用于一个或多个Non-HT客户端与HT接入点建立关联的情况。HT BSS既可以是20MHz BSS,也可以是20/40MHz BSS。如果HR-DSSS(条款18)、OFDM(条款17)或ERP(条款19)无线接口连接到HT BSS,将触发保护机制。由于大部分BSS 中都可能存在传统设备,因此HT混合模式也许是应用最广泛的保护模式。
11. 缩短帧间间隔
802.11e QoS 修正案规定,发送方无线接口可在一个传输机会(transmit opportunity,TXOP)内发送多个帧。各帧之间由SIFS(Short InterFrame Space,短帧间间隔)隔开,以确保帧突发期间只有一个无线射频卡使用媒介收发数据。802.11n修正案定义了一种更短的帧间间隔,称为RIFS(Reduced InterFrame Space,缩减帧间间隔)。802.11a/n使用SIFS的长度为16μs,802.11a/g/n 使用的SIFS长度为10μs。而更短的RIFS长度只有2μs。如果用RIFS取代SIFS,则可以减少帧连续发生期间的开销。需要注意的是,RIFS只能在绿地模式中使用。也就是说,只有HT无线接口才可以使用RIFS,BSS中不能存在任何其他非HT无线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