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死亡

体验死亡

一般我们体验死亡的方式无非两种,一种是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或者经历某些冒险,使自己在鬼门关里走一遭;又或者至亲至爱之人的离世对我们造成刻骨铭心的伤痛。很幸运,这两种都还未曾在我生命里出现过,但是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是不能永远都保持幸运的,有些事情就像正义一样,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我是余欢水》里的余欢水是这样体验死亡的:某天他喝了假酒而不自知,去医院检查身体,拿错了另外一个癌症患者的CT片子,结果被诊断得了癌症。他本来在公司被老板同事排挤,回家也被老婆看不起。“患了癌症”之后,从此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反而治好了他多年的社畜和妻管严,不得不说,癌症还有如此疗效,每个人都该被误诊一次,从此生命也许就会格外不同呢。不过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患上癌症而一蹶不振仿佛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毕竟死神的镰刀如芒刺在背,平常都没心思审视生活的人,如今逃避都不及,何谈对生活,对过去的自己做一次最后的反击呢。

我们湖北,鱼米之乡,千湖之省,素有种桑养蚕之习俗。那时候我不满十岁,还在农村读小学。每到春天天气转暖,桑树吐出嫩叶,一些同学总要把家里去年蚕蛾在纸片上产的卵拿到教室来,大家每个人都向他要一点,用卫生纸包着,踹到怀里,帮小蚕快快孵化出来。孵化出后,用一个纸盒子当他们的世界,他们在里面天天勤勤恳恳地吃桑叶,我们看着它们从蚂蚁大小的黑虫长得又白又胖,吐丝结茧,化蛾产卵,感受到了自己养宠物的快乐,生命中原始的父性或者母性的情愫第一次被挑动,觉得无比美妙与温柔。可是我家的蚕偏偏比别人家的要更命途多舛一些,他们刚开始吐丝的时候患上某种疾病,通体变成金黄色,从身体里渗出不可名状的粘稠液体,一开始是几条,后来是一盒子蚕都出现了类似的症状,接着一条一条的死掉,这对小时候,还只有几岁的我,简直就像一场梦魇;像《致命ID》里的男主角,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死于非命而无能为力。本来万分期待他们结茧破蛹的,如今守着一盒子蚕的尸体,茫然无措。后来我想,蚕这样忙碌为了什么,从出生好像就不住口地吃着桑叶,然后吐丝,产子。永远在劳累,永远在行动,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像构建完成的程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不知道春蚕把丝吐尽了,还没死。破茧之后它还要扑腾自己的翅膀,尽最后的力气完成生育本能。现在我会想,这又是何必呢,人也要像蚕一样吗,忙碌究竟可以带来生命的意义,还是用来填补生命无意义的空白。蚕的一生是生命本能的驱动,我们是什么呢,一部分是社会本能,一部分是生命本能吧。一方面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权力和金钱像挂在驴嘴边,近在咫尺,又可望而不可即的胡萝卜。而对大脑和对身体的刺激,我们好像永远都不会满足,从小说游戏电影到饮食男女海洛因。当然还有杰出艺术家和科学家这样超常的存在,不过他们也是被某种神秘力量驱动吧,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查尔斯。但是查尔斯最像蚕了,一样的不知疲倦,一样的对一项事物永远充满热情。但他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那一拨人。

最近狗和我讲他想念668。我说我通过毕业分离感受到死亡,难免有人会觉得我矫情。不过矫情就矫情吧,谁还没个矫情的时候。毕业和死亡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无可挽回的,无可避免的分离。即使我们寝室四个人再次相聚,那种感觉已经不一样了。除非同样是那些人,回到那个时光,那个地方,那种状态。可是我们知道的,一切都回不去了。难怪别离是古诗常用的题材,毕竟“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 , 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度过”,我觉得未必。现在我通过死亡审视生活,这篇文章写了两个小时,我发现了一个真理——审视生活很浪费时间。倒不如像蚕一样,埋头啃桑叶,说不定能避免许多痛苦,毕竟“人生识字忧患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