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计算机网络—基本概述

这篇博客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概述、组成、功能、分类以及标准化工作。计算机网络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组成,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等。网络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其功能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共同实现。网络的标准化工作主要体现在RFC文件中。此外,博客还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强调了协议、接口和服务之间的关系,以及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综述:网络,应该是计算机之后最伟大的发明了吧,小时候,我们都知道网络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任何地方都可以互相通信,现在网络发展到2018年,移动互联网都已经非常成熟,互联网时代马上要进入下一个五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实实在在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全球市值前几的公司都是依靠网络相关的公司。在我国情况亦是如此,互联网公司雄居榜首。为什么网络可以有如此大的能力那?其实网路的本质是什么那?网络可以这样理解,任何计算机设备的互联,链接的是信息,也是资源。全球的资源共享,可以极大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为什么最近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手机成了最最火热的数码产品,有人说手机是人类的又一个器官。都是因为网络,移动互联的发展,让很多以往不现实的东西,得以实现。那本书就是对网络最基础的原理的讲解,网络是怎么形成的那?

 

计算机网络概述

简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些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计算机网络依靠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所以网络不仅传输的是信息,也可以共享资源(如现在大火的云计算)。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有不同的定义,这些定义反映了当时的网络发展水平。

1、广义观点:认为只要是能远程信息的系统或进一步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都是计算机网络。这种观点是网络发展的低级阶段。

2、资源共享观点: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这个定义对网络提出了三种要求:1)网络是能够共享资源的。2)分布在不同位置的独立的自治计算机。3)网络中的计算机必须遵循的统一规则——网络协议。

3、用户透明性观点:此观点认为,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就像在使用一个超级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对于用户是透明的存在。这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从组成部分上看, 一个计算机网络主要由硬件、软件、协议三大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硬件主要是上网的计算机和通信组件。通信组件包括通信线路(各种材料的网线)、交换设备(交换机和路由器)、通信处理器(网卡)。

软件就是可以使用互联网的软件,基本都属于应用层。

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网络的主要构成就是协议。

2)从工作方式上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边缘部分是连接在因特网上供用户使用的主机。核心部分是大量的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它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

3)从功能组成上看,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负责实现通信功能,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具有五大功能:

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

3)分布式处理:计算机系统负载过重时,可以把复杂任务让多个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共同处理。

4)提高可靠性:网路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为替代机。

5)负载均衡:将工作任务均衡的分配给各个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分布范围分类

 1」广域网: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使用交换技术

 2」城域网:以太网技术

 3」局域网:广播技术

 4」个人区域网:范围很小,十米左右。

2、按传播技术分类

 1」广播式网络,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一个计算机发送报文分组时,所有其他的计算机都会收听到这个分组,计算机将通过检查目的网址来决定是否接收该分组。局域网基本上都是广播技术,广域网中的无线、卫星通信网络也采用广播技术。

 2」点对点网络,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如果通信的两台主机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线路,那么他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要通过中间结点的接收、存储、转发,直至目的结点。

  是否采用分组存储转发(点对点)与路由选择机制(广播式网络)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广域网基本都属于点对点网络。

3、按拓扑结构分类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通过网络中的结点(主机或者路由器)和线路(网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星形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形网络、网络状网络。

4、按使用者分类

公用网和专用网

5、按交换技术分类

1)电路交换网络:通过建立一条专门的线路,用来传输数据。特点:数据直接传送,延迟低,缺点是线路利用率低,不能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网络:将用户数据加上源地址、目的地址、校验码封装成报文。将报文分组发给相邻结点,然后存储下来,再传送出去,直到传送到目的结点。也称为存储转发方式。

特点:充分利用线路容量,可以实现不同链路之间不同数据率的转换。可以实现格式转换,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访问。可以实现差错控制。缺点速度满,增大了资源开销。

3)分组(包)交换网络:将数据分成固定长度的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中加上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发送出去。本质上就是对报文交换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分组。

特点:现在的主流网络基本上都是分组交换网络。大小固定更易于标准化。

6、按传输介质分类:有线和无线,有线有双绞线、同轴电缆。无线有蓝牙、微波、无线电。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

计算机标准化文件即网络的所有标准以RFC文件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布。RFC要成为真正的网络协议,需要四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件

2)建议标准:就是初稿,这个时候已经是RFC文件了。

3)草案标准

4)因特网标准

国际上有很多组织来制定相关的网络制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OSI参考模型、HDLC。

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了大量有关远程通信的标准。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写会IEEE:制定了802标准。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带宽:表示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

2)时延:数据(报文或者分组)从网络的一段传到另一段所需要的总时间。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发送(把数据送上数据链路的时间)、传播(在信道中传播的时间)、处理(存储转发花费的时间)、排队(分组进入路由器输入输出排队时间)。

3)时延带宽积:表示第一个比特到达终点时,已经发送了多少比特数,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信道带宽。若数据连续传送,则代表信道中的比特数。

4)往返时延:表示从发送端开始发送,到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的确认的时间。

5)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的数据量。

6)速率:比特每秒。就是数据传输速率。计算机中的最高速率就是带宽。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综述:两个实体之间进行通信是非常复杂的,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以及便于人类理解和调试,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进行分层的处理。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层的协议组成了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通常具有可分层性,分层的基本原则是:

1)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2)各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对独立。

3)各层功能的精确定义独立于具体的实现方法。

4)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使用下层的服务。下层与上层没有关系。

5)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的工作。

依据一定的功能,从底层到高层称为第一层,第二层,第n层。在计算机网络中,第n层活动的元素称为n层实体。实体指任何可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不同机器之间同一层叫做对等层,同一层的实体叫做对等实体。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数据单位,高层的数据单位向下传递,下层通过一段处理将高层的数据单位打包成本层的数据单位。

 

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一个报文都包含着数据部分和控制部分,他们共同组成在一起。

服务数据单元SDU:为完成用户所需要的功能而传送的数据,第n层的服务数据单元记为n-SDU。

协议控制单元PCI: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协议数据单元PDU:PDU就是每一层的数据单位,对等层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就是PDU。每层的协议数据单元都有一个通俗的名字,物理层的叫比特, 链路层叫做帧,网络层叫分组,传输层叫报文。

认识了这三种概念后,我们就要明白,每一层之间数据单位的关系。高一层的结果就是低一层的数据部分,即第n+1层的PDU就是第n层的SDU,然后加上第n层的PCI,就形成了第n层的PDU 。

具体地,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1)第n层的实体要使用n-1层的服务,还要向n+1层提供本层的服务。该服务是从n层到第1层服务的总和。

2)最底层只提供服务,是整个系统的的基础,中间层使用下一层的服务,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最高层面向用户。

3)上一层通过相邻层之间的接口使用下一层的服务,该服务的整体都对上一层透明。

4)两个主机之间通信,逻辑上的对等层之间直接传输数据,本质上是,从高层到底层之后通过传输媒体传到对方底层后,再向上达到高层。

【简而言之】网络的分层结构,每一层都有数据单位,下层的数据单位由上层的数据单位再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组成。传输数据就是从发送方的高层到底层再到接收方的底层到高层,下层要给上层提供服务,并且屏蔽细节,即透明。

 

计算机网络中的协议、接口、服务

1)协议,就是规则的合集。为了顺利的传输数据,就要提前约定好一些规则,协议就是规则的集合。协议分布在每一层中,只有对等层才有协议,是水平的,不同层之间不存在协议。协议由语法、语义、同步三部分组成。语法规定了传输数据的格式,语义规定了所要完成的功能,同步规定了执行各种操作之间的关系。

协议本质就是网络通信中的法则。

2)接口

接口是相邻两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此处的接口与两个设备之间的硬件接口很不一样,是逻辑上的接口,是系统内部的规定,是上层与下层连接的接口,并不实际存在一个硬件与之对应。

3)服务

服务是指下层为相邻的上层提供功能调用,是垂直的。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中,每一层为上一层提供服务, 每一层使用下面层的所有服务之和。上层为下层提供服务需要使用服务原语,OSI将原语划分为4类。

 1、请求:上层向下层发送请求提供服务

2、指示:下层指示上层完成某项任务

3、响应:上层对下层指示完成的响应

4、证实:下层对上层请求的回应

【注意】协议与服务的区别,本层的协议的实现才能保证本层能向上层提供本层的服务。本层服务的用户只能看见本层的服务,不能看见本层的协议,协议是透明的。

【简而言之】这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协议是水平范围内,完成本层的工作,只要完成了工作,才能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所以服务是果,协议是因,接口是通道。

 

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按以下三种方式分类

1)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就是要建立连接后再传输数据。传送结束后还要释放连接,比较可靠。

无连接服务就是不需要建立联系,直接发送,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系统尽最大努力交付。并不保证可靠性。

【ps】此处的不可靠仅仅是对于无连接的方式中,不可靠的传送会依靠上层的功能实现纠错,最后到用户层面的数据都是可靠的。

2)可靠服务和不可靠服务

可靠服务是指网络具有纠错、检错、应答机制能保证数据正确、可靠地到目的地。

不可靠服务是指网络尽量正确,但是没办法保证。

3)有应答和无应答服务

有应答服务是指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会向发送方一个应答。是系统自动实现的。

无应答服务是指接收方收到数据不自动给出应答,如果需要应答,则需要高层来实现。

【注意】只有能让高层看得见的才叫服务

 

ISO/OSI参考模型

ISO组织提出的网络体结构模型,称为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模型并不具体的应用在网络中,不是具体实现的,而是一个参考模型。OSI分了7层,以传输层(在中间)分开,上三层为资源子网,下三层为通信子网。

1)物理层

数据单位:比特

任务:透明的传输比特流,在物理媒体上为数据端设备透明的传输原始比特流。

协议:EIA-232C、EIA/TIA RS-449、CCITT

特点:物理层协议也称物理层接口标准,也称为规程。

2)数据链路层

数据单位:帧

任务:将网络层传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并且加入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传输管理的功能。

协议:SDLC、HDLC、PPP、STP、帧中继

特点:广播式网络在数据链路层还有控制对共享信道的访问。

3)网络层

数据单位:数据报

任务:对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主要任务是把分组(数据报)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各个不同的主机提供通信功能。对分组实现路由选择,并实现流量控制、拥赛控制、差错控制、网际互联的功能。

协议:IP、IPX、ICMP、IGMP、ARP、RARP、OSPF

4)传输层

数据单位:报文段(TCP)和用户数据报(UDP)

任务: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传输服务。为端到端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服务质量、数据传输管理。(端就是主机上的进程)

协议:TCP、UDP

5)会话层

会话层允许不同主机上各个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利用传输层的服务向上层提供增值服务。

6)表示层

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不同机器的编码、表示方法、数据结构不尽相同,表示层通过定义数据结构并采用标准的编码形式。是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翻译官。

7)应用层

是OSI的最高层,面向最终的用户,因为用户的实际应用多种多样,协议也就很多。应用层就是最复杂的一层。

 

TCP/IP模型

TCP/IP协议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得到广泛的应用。TCP/IP基于OSI模型大大简化了,只有四层。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功能类似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网际层是TCP/IP协议的核心,类似于网络层

  传输层是端到端的传输,类似于传输层

  应用层是用户到用户,包含所有高层协议

 

TCP/IP和OSI模型的对比

1)二者都是分层的体系结构

2)二者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3)都实现了不同厂家之间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1)OSI精确定义了服务协议接口,但是TCP/IP没有明确区分

2)OSI理论上更完备所以作为参考模型,TCP/IP是实际用起来更好。

3)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多种异构网络,OSI只考虑了一种标准公用数据网络各种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

4)OSI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在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认为可靠性应该在端到端的传输,因此在网际层只有无连接的通信,在传输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两种通信方式。

【ps】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中,一般采用折中的方法,学习5层,将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分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来学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