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
碎碎念:上次是第一次编写,用的那个编辑器在首行缩进这一点上纠结好久..怎么都缩不上,导致最后那篇剧本看起来有点乱糟糟的。然后这次随意点到了富文本编辑器,感觉确实好用多了(小声)!!我爱了!!!
写完才发现那个项目列表前面的点点不能缩进(:)微笑),看来是各有优劣。
刚过去的两周我们完成的任务是分镜的编写,将剧本视觉化。
第一版分镜使用的是故事版绘制,但由于时间紧迫,在分镜的环节我们将原本的绘画分镜修改为使用文字表格分镜。



通过文字将景别,画面内容,台词等描述出来,因为不用绘制故事版,确实节省了不少时间,一周的时间还有所宽裕。我们四人组分别写分镜的不同部分,最后修改整合成完整的一份。
在制作分镜剧本的过程中也了解到许多要点。(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什么是分镜头
-
镜头号
-
景别
什么是分镜头
外文名:Story board。即分镜头脚本,又称摄制工作台本,“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是导演将整个影片或电视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摄制的镜头的剧本,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
内容包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对话、音响效果、音乐、镜头长度等项目,画面内容通常根据剧本来绘制,是导演对影片全面设计和构思的蓝图。
主要任务是根据解说词和电视文学脚本来设计相应画面,配置音乐音响,把握片子的节奏和风格等。
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前期拍摄的脚本;二是后期制作的依据;三是长度和经费预算的参考。
镜头号
即镜头顺序号,按组成电视画面的镜头先后顺序,用数字标出。它可作为某一镜头的代号。拍摄时不一定按次顺序号拍摄,但编辑时必须按顺序编辑。
景别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指人体肩部以上)、近景(指人体胸部以上)、中景(指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类别:
1)远景
远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和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它相当于从较远的距离观看景物和人物,视野宽广,能包容广大的空间,人物较小,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部却不甚清晰。
远景通常用于介绍环境,抒发情感。
2)全景
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与人物的全身动作。全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内景时,作为摄像的总角度的景别。远景、全景又称交代镜头。全景画面比远景更能够全面阐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特定环境来表现特定人物;而对比远景画面,全景更能够展示出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相貌,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全景画面中包含整个人物形貌,既不像远景那样由于细节过小而不能很好地进行观察,又不会像中近景画面那样不能展示人物全身的形态动作。在叙事、抒情和阐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功能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3)中景
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称为中景画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盖部位,因为卡在关节部位是摄像构图中所忌讳的。比如脖子、腰关节、腿关节、脚关节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
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在包含对话、动作和情绪交流的场景中,利用中景景别可以最有利最兼顾地表现人物之间、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景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动作以及动作的目的。表现多人时,可以清晰地表现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近景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称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细微动作。也是人物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景别。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近景产生的接近感,往往给观众以较深刻的印象。
近景中的环境退于次要地位,画面构图应尽量简炼,避免杂乱的背景夺视线,因此常用长焦镜头拍摄,利用景深小的特点虚化背景。人物近景画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画面的深度、层次和线条结构。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画面主体,其他人物往往做为陪体或前景处理。
由于近景画面视觉范围较小,观察距离相对更近,人物和景物的尺寸足够大,细节比较清晰,所以非常有利于表现人物的面部或者其他部位的表情神态,细微动作以及景物的局部状态,这些是大景别画面所不具备的功能。
在创作中,我们又经常把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的表现人物的画面称为“中近景”。就是画面为表现人物大约腰部以上的部分的镜头,所以有的时候又把它称为“半身镜头”。这种景别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景和近景,在一般情况下,处理这样的景别时候,是以中景作为依据,还要充分考虑对人物神态的表现。因此它能够兼顾中景的叙事和近景的表现功能,被广泛使用。
5)特写
画面的下边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其他被摄对象的局部称为特写镜头。特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特写镜头提示信息,营造悬念,能细微地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刻画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演员通过面部把内心活动传给观众,特写镜头无论是人物或其他对象均能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
尽管无论人物还是景物都是存在于环境之中的,但是在特写画面里,可以说我们几乎可以忽略环境因素的存在。由于特写画面视角小、景深小、景物成像尺寸大,细节突出,所以观众的视觉已经完全被画面的主体占据,这时候环境完全处于次要的,可以忽略的地位。所以观众不易观察出特写画面中对象所处的环境,因而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画面来转化场景和时空,避免不同场景直接连接在一起时产生的突兀感。
作用:
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造成不同的节奏。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
(1)景别的变化带来的是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像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观众与屏幕的距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画面景别的变化使画面形象时而呈现全貌,时而展示细部;时而居远渺小如点,时而临近占满画框;从视感知上使观众或远或近地观看一个物体成为可能。
(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
在画面的造型表现和画面镜头中,不同景别体现出不同的造型意图,不同景别之间的组接则形成了视觉节奏的变化。观众不仅在画面时空和视距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摄像者的画面思维,而且也以景别跳度、视点跳度的大小、缓急中具体地感受到整个电视片或电视节目的节奏变化。比如远景画面接大全景画面,再接全景画面,节奏抒情、舒缓;两极景别的镜头组接如全景接特写,节奏跳跃、急切。
(3)景别的变化使画面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不同景别的画面包括不同的表现时空和内容,实际上是摄制人员在不断地规范和限制着被摄主体的被认识范围,决定了观众视觉接受画面信息的取舍藏露,由此引导观众去注意和观看被摄主体的不同方面,使画面对事物的表现和叙述有了层次、重点和顺序。对画面景别的调度,实质上是对观众所能看到的画面表现时空的调度。运用不同景别有效地支配观众的视听注意力并赋予被摄主体以恰如其分的表现意义是编摄人员的重要创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