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谱激光雷达遥感团队于2024年10月1日在《环境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F=11.1)上发表一项最新研究。该研究从理论视角证明了小光斑高光谱激光雷达距离效应和目标双锥反射率因子对强度数据影响(过去单波长激光雷达所称的入射角效应)的独立性,并探讨了二者可能的波长依赖性,最后提出了简化的考虑目标方向反射异质性的小光斑高光谱激光雷达方程。
研究背景
过去激光雷达领域缺乏有关辐射效应独立性理论证明,重点少有距离效应和目标双锥反射率因子对强度数据影响(修正了过去的“入射角效应”的表达)概念的独立性证明及潜在的波长依赖性阐述。随着高光谱激光雷达的兴起和出现,有关上述问题的正面回答更具有讨论的紧迫性。
研究创新
1.分别从假设目标为漫反射体和真实自然目标场景中物体,论证了激光发射和接收过程:抛弃了过去激光雷达方程中考虑的整体反照率假设,过去一般假设目标一个总体反射率,计算总反射功率,再将其平均散射到每一个单位面积上去计算到达接收机的功率密度,由接收机面积计算接收功率。而本研究根据遥感反射率中的双锥反射率因子定义(遥感九大反射率之一,适用于激光雷达),单独考虑了只在接收机方向上不同波长的双锥反射率因子,给出了不同距离和不同入射角下的能量反射过程,证明了:
a. 距离效应应只与距离辐射因子和激光雷达系统的强度调整因子有关。距离效应在各个波长下是一致的,即所有波长拥有统一的距离效应和对应的距离效应函数。
b. 修正了过去常讲的激光雷达入射角效应,随着高光谱激光雷达的出现,准确的概念应称之为目标双锥反射率因子对强度数据的影响效应或目标方向反射异质性对强度数据的影响,研究指出双锥反射率因子在不同波长不同天顶角、方位角方向上是不同的,受自然目标种类、表面物理结构及内部生物化学组成成分影响,这一效应并非激光雷达系统的效应。
2.经严格理论推导,研究提出简化的考虑目标方向反射异质性的高光谱激光雷达方程:
而接收和发射强度数据(强度与功率成正比)之间的关系可以表征为:
这里,F函数和G函数为:
实际上也就不难看出,其实目标方向反射异质性对强度数据的影响是与目标双锥反射率因子和cosθ间的乘积是有关系的,而距离效应是与距离因子有关,这里由于功率和强度的正比关系,因此还存在一个调节因子的作用,但是二者带来的影响是独立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分开进行辐射效应校正处理。即总结:强度数据的大小同时受距离因子和自然目标方向反射异质性带来的影响,但这两种效应的影响是独立的。
文章信息:Bai J., Niu Z., Wang L. (2024). A theoretical demonstration on the independence of distance and incidence angle effects for small-footprint hyperspectral LiDAR: Basic physical concept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315, 114452. (TOP, IF = 11.1).
研究团队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白杰博士,通讯作者为牛铮、王力研究员。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等资助。
论文15天内免费下载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jsJq7qzT3Ecm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是遥感领域国际顶级SCI期刊(之一),服务于地球观测界,主要发表关于遥感研究的理论、科学、应用和技术的成果。该杂志的重点是局地到全球尺度的生物物理和定量遥感反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