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笔记

JDK JRE JVM

JDK=JRE+development kit
JRE=JVM+core lib

类加载过程

Java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 这个过程被称作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类加载机制分为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五个阶段。

  • 加载
    加载是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
  • 验证
    验证的目的是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Java虚拟机规范》的全部约束要求,保证这些信息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
  • 准备
    准备是正式为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静态变量初始值的阶段。
  • 解析
    解析是Java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 初始化
    初始化是真正开始执行类中编写的Java程序代码的阶段。

(了解) 六种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的情况:
对于初始化阶段,《Java虚拟机规范》则是严格规定了有且只有六种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而加载、验证、准备自然需要在此之前开始):
1)遇到new、 getstatic、 putstatic或invokestatic这四条字节码指令时, 如果类型没有进行过初始化, 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阶段。 能够生成这四条指令的典型Java代码场景有:

  • 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的时候。
  • 读取或设置一个类型的静态字段(被final修饰、 已在编译期把结果放入常量池的静态字段除外)的时候。
  • 调用一个类型的静态方法的时候。

2)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型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 如果类型没有进行过初始化, 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3)当初始化类的时候, 如果发现其父类还没有进行过初始化, 则需要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4)当虚拟机启动时, 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 包含main()方法的那个类) , 虚拟机会先初始化这个主类。
5)当使用JDK7新加入的动态语言支持时,如果一个java.lang.invoke.MethodHandle实例最后的解析结果为REF_getStatic、REF_putStatic、REF_invokeStatic、REF_newInvokeSpecial四种类型的方法句柄, 并且这个方法句柄对应的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 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6)当一个接口中定义了JDK 8新加入的默认方法( 被default关键字修饰的接口方法) 时, 如果有这个接口的实现类发生了初始化, 那该接口要在其之前被初始化。
对于这六种会触发类型进行初始化的场景, 《Java虚拟机规范》 中使用了一个非常强烈的限定语——“有且只有”, 这六种场景中的行为称为对一个类型进行主动引用。

类加载器

  •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 Loader):这个类加载器负责加载存放在<JAVA_HOME>\lib目录,或者被-Xbootclasspath参数所指定的路径中存放的,而且是Java虚拟机能够识别的(按照文件名识别,如rt.jar、tools.jar,名字不符合的类库即使放在lib目录中也不会被加载)类库加载到虚拟机的内存中。启动类加载器无法被Java程序直接引用,用户在编写自定义类加载器时,如果需要把加载请求委派给引导类加载器去处理, 那直接使用null代替即可。

  •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 Loader):这个类加载器是在类sun.misc.Launcher$ExtClassLoader中以Java代码的形式实现的。 它负责加载<JAVA_HOME>\lib\ext目录中, 或者被java.ext.dirs系统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中所有的类库。

  •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lication Class Loader):这个类加载器由sun.misc.Launcher$AppClassLoader来实现。由于应用程序类加载器是ClassLoader类中的getSystemClassLoader()方法的返回值,所以有些场合中也称它为“系统类加载器”。它负责加载用户类路径(ClassPath) 上所有的类库, 开发者同样可以直接在代码中使用这个类加载器。 如果应用程序中没有自定义过自己的类加载器, 一般情况下这个就是程序中默认的类加载器。

  • 自定义类加载器(User Class Loader):用户自定义的类加载器

如何自定义类加载器:继承ClassLoader接口,重写loadClass方法(打破双亲委派机制)或者重写findClass方法(推荐,不打破双亲委派机制)

loadClass源码

public Class<?> loadClass(String nam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return loadClass(name, false);
}
protected Class<?> loadClass(String name, boolean resolv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synchronized (getClassLoadingLock(name)) {
            // First, check if the class has already been loaded
            //首先,检查这个类是否已经被加载,已经加载就直接返回
            Class<?> c = findLoadedClass(name);
            if (c == null) {
                long t0 = System.nanoTime();
                try {
                    //parent==null说明是启动类加载器
                    if (parent != null) {
                        //parent -> private final ClassLoader parent;父类加载器
                        //自定义类加载器会先初始化应用类加载器为自定义类加载的父类加载器
                        //递归调用
                        c = parent.loadClass(name, false);
                    } else {
                        //找到启动类加载器
                        c = findBootstrapClassOrNull(name);
                    }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thrown if class not found
                    // from the non-null parent class loader
                }

                if (c == null) {
                    //如果从下往上没找到,则从上往下调用findClass()方法
                    // If still not found, then invoke findClass in order
                    // to find the class.
                    long t1 = System.nanoTime();
                    c = findClass(name);

                    // this is the defining class loader; record the stats
                    sun.misc.PerfCounter.getParentDelegationTime().addTime(t1 - t0);
                    sun.misc.PerfCounter.getFindClassTime().addElapsedTimeFrom(t1);
                    sun.misc.PerfCounter.getFindClasses().increment();
                }
            }
            if (resolve) {
                resolveClass(c);
            }
            return c;
        }
    }

双亲委派模型

(深入JVM)图7-2

双亲委派模型要求除了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外,其余的类加载器都应有自己的父类加载器。不过这里类加载器之间的父子关系一般不是以继承(Inheritance)的关系来实现的,而是通常使用组合(Composition) 关系来复用父加载器的代码。
双亲委派模型的工作过程: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它首先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每一个层次的类加载器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的加载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最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中,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加载请求(它的搜索范围中没有找到所需的类)时,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去完成加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亲委派模型的作用:双亲委派模型保证了Java程序的稳定运行,可以避免类的重复加载(JVM 区分不同类的方式不仅仅根据类名,相同的类文件被不同的类加载器加载产生的是两个不同的类),也保证了 Java 的核心API不被篡改。
双亲委派模型的破坏

第一次:由于双亲委派模型在JDK 1.2之后才被引入,而类加载器和抽象类java.lang.ClassLoader则在JDK 1.0时代就已经存在,面对已经存在的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的实现代码,Java设计者引入双亲委派模型时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
第二次:因为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有了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就可以使父类加载器请求子类加载器去完成类加载的动作,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打通了双亲委派模型的层次结构来逆向使用类加载器,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双亲委派模型的一般性原则
第三次:由于用户对程序动态性的追求而导致的,这里所说的“动态性”指的是:代码热替换(HotSwap)、模块热部署(Hot Deployment)等。

JVM运行时数据区

详见:JVM运行时数据区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及缓存行

对象的创建过程

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
申请对象内存
成员变量赋默认值
调用构造方法< init >
成员变量顺序赋初始值
执行构造方法语句

对象在内存中的存储布局

对象头

对象头主要包含两部分:Mark Word和Class Pointer,如果是数组对象还有Array Length
Mark Word: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816843/article/details/120811181
Class Pointer:类型指针代表对象指向它的类元数据的指针,虚拟机通过这个指针来确定该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 -XX:+UseCompressedClassPointers -XX:+UseCompressedOops 开启压缩占4字节,不开启为8字节
Array Length:数组长度,占4字节

实例数据

对象真正存储的有效信息,即字段内容

对齐填充

将对象填充为8字节的整数倍

对象定位

Java程序会通过栈上的reference数据来操作堆上的具体对象。由于reference类型在《Java虚拟机规范》里面只规定了它是一个指向对象的引用,并没有定义这个引用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去定位、访问到堆中对象的具体位置,所以对象访问方式也是由虚拟机实现而定的,主流的访问方式主要有使用句柄和直接指针两种:

  • 句柄:Java堆中将可能会划分出一块内存来作为句柄池, reference中存储的就是对象的句柄地址, 而句柄中包含了对象实例数据与类型数据各自具体的地址信息。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直接指针:Java堆中对象的内存布局就必须考虑如何放置访问类型数据的相关信息, reference中存储的直接就是对象地址,如果只是访问对象本身的话, 就不需要多一次间接访问的开销。使用直接指针来访问最大的好处就是速度更快,它节省了一次指针定位的时间开销。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判断对象是否存活

https://blog.csdn.net/qq_38022739/article/details/100511780

垃圾收集算法

https://blog.csdn.net/qq_38022739/article/details/100512996

JVM分代收集理论

G1是逻辑分代,物理不分代

除此之外不仅逻辑分代,而且物理分代

  1. 新生代 + 老年代 + 永久代(1.7)Perm Generation/ 元数据区(1.8) Metaspace

    1. 永久代 元数据 - Class
    2. 永久代必须指定大小限制 ,元数据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无上限(受限于物理内存)
    3. 字符串常量 1.7 - 永久代,1.8 - 堆
    4. MethodArea逻辑概念 - 永久代、元数据
  2. 新生代 = Eden + 2个suvivor区

    1. YGC回收之后,大多数的对象会被回收,活着的进入s0
    2. 再次YGC,活着的对象eden + s0 -> s1
    3. 再次YGC,eden + s1 -> s0
    4. 年龄足够 -> 老年代 (15 CMS 6)
    5. s区装不下 -> 老年代

TLAB

TLAB (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线程本地分配缓冲区)是 Java 中内存分配的一个概念,它是在 Java 堆中划分出来(占用eden区空间,默认1%)的针对每个线程的内存区域,专门在该区域为该线程创建的对象分配内存。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多线程并发环境下需要进行内存分配的时候,减少线程之间对于内存分配区域的竞争,加速内存分配的速度。TLAB 本质上还是在 Java 堆中的,因此在 TLAB 区域的对象,也可以被其他线程访问。

如果没有启用 TLAB,多个并发执行的线程需要创建对象、申请分配内存的时候,有可能在 Java 堆的同一个位置申请,这时就需要对拟分配的内存区域进行加锁或者采用 CAS 等操作,保证这个区域只能分配给一个线程。

启用了 TLAB 之后(-XX:+UseTLAB, 默认是开启的),JVM 会针对每一个线程在 Java 堆中预留一个内存区域,在预留这个动作发生的时候,需要进行加锁或者采用 CAS 等操作进行保护,避免多个线程预留同一个区域。一旦某个区域确定划分给某个线程,之后该线程需要分配内存的时候,会优先在这片区域中申请。这个区域针对分配内存这个动作而言是该线程私有的,因此在分配的时候不用进行加锁等保护性的操作。多线程的时候不用竞争eden就可以申请空间,提高效率。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https://blog.csdn.net/qq_38022739/article/details/100513920

垃圾回收器

https://blog.csdn.net/qq_38022739/article/details/100515639

安全点和安全区域

安全点

由于目前主流Java虚拟机使用的都是准确式垃圾收集所以当用户线程停顿下来之后,其实并不需要一个不漏地检查完所有执行上下文和全局的引用位置,虚拟机应当是有办法直接得到哪些地方存放着对象引用的。在HotSpot的解决方案里,是使用一组称为OopMap的数据结构来达到这个目的。HotSpot并没有为每条指令都生成OopMap,只是在“特定的位置”记录了这些信息,这些位置被称为安全点(Safepoint) 。有了安全点的设定,也就决定了用户程序执行时并非在代码指令流的任意位置都能够停顿下来开始垃圾收集,而是强制要求必须执行到达安全点后才能够暂停。因此,安全点的选定既不能太少以至于让收集器等待时间过长,也不能太过频繁以至于过分增大运行时的内存负荷。安全点位置的选取基本上是以“是否具有让程序长时间执行的特征”为标准进行选定的,因为每条指令执行的时间都非常短暂,程序不太可能因为指令流长度太长这样的原因而长时间执行,“长时间执行”的最明显特征就是指令序列的复用,例如方法调用、 循环跳转、异常跳转等都属于指令序列复用,所以只有具有这些功能的指令才会产生安全点。

如何在垃圾收集发生时让所有线程都跑到最近的安全点?

主动式中断:当垃圾收集需要中断线程的时候,不直接对线程操作,仅仅简单地设置一个标志位,各个线程执行过程时会不停地主动去轮询这个标志, 一旦发现中断标志为真时就自己在最近的安全点上主动中断挂起。 轮询标志的地方和安全点是重合的。

安全区域

安全点机制保证了程序执行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会遇到可进入垃圾收集过程的安全点。但是,程序“不执行”的时候呢?所谓的程序不执行就是没有分配处理器时间,典型的场景便是用户线程处于Sleep状态或者Blocked状态,这时候线程无法响应虚拟机的中断请求,不能再走到安全的地方去中断挂起自己,虚拟机也显然不可能持续等待线程重新被激活分配处理器时间。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引入安全区域(SafeRegion)来解决。

安全区域是指能够确保在某一段代码片段之中,引用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这个区域中任意地方开始垃圾收集都是安全的。我们也可以把安全区域看作被扩展拉伸了的安全点。当用户线程执行到安全区域里面的代码时,首先会标识自己已经进入了安全区域,那样当这段时间里虚拟机要发起垃圾收集时就不必去管这些已声明自己在安全区域内的线程了。当线程要离开安全区域时,它要检查虚拟机是否已经完成了根节点枚举(或者垃圾收集过程中其他需要暂停用户线程的阶段),如果完成了,那线程就当作没事发生过,继续执行;否则它就必须一直等待,直到收到可以离开安全区域的信号为止

三色标记算法

三色标记算法用于CMS和G1垃圾回收的并发标记阶段

三色标记算法作为工具来辅助推导,把遍历对象图过程中遇到的对象,按照“是否访问过”这个条件标记成以下三种颜色:

  • 白色:表示对象尚未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显然在可达性分析刚刚开始的阶段,所有的对象都是白色的,若在分析结束的阶段,仍然是白色的对象,即代表不可达。
  • 黑色:表示对象已经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且这个对象的所有引用都已经扫描过。黑色的对象代表已经扫描过,它是安全存活的,如果有其他对象引用指向了黑色对象,无须重新扫描一遍。黑色对象不可能直接(不经过灰色对象)指向某个白色对象。
  • 灰色:表示对象已经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但这个对象上至少存在一个引用还没有被扫描过。

图133

当且仅当以下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 会产生“对象消失”的问题, 即原本应该是黑色的对象被误标为白色:

  • 赋值器插入了一条或多条从黑色对象到白色对象的新引用;
  • 赋值器删除了全部从灰色对象到该白色对象的直接或间接引用。

因此,我们要解决并发扫描时的对象消失问题,只需破坏这两个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由此分别产生了两种解决方案:增量更新(Incremental Update)和原始快照(Snapshot At The Beginning,SATB)。

  • 增量更新(CMS使用)要破坏的是第一个条件,当黑色对象插入新的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关系时,就将这个新插入的引用记录下来,等并发扫描结束之后重新对这种新增的引用记录进行扫描
  • 原始快照(G1使用)要破坏的是第二个条件,当灰色对象要删除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关系时,就将这个要删除的引用记录下来,在并发扫描结束之后,再将这些记录过的引用关系中的灰色对象为根,重新扫描一次。这也可以简化理解为,无论引用关系删除与否,都会按照刚刚开始扫描那一刻的对象图快照来进行搜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