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 5-图像分割/二值化

图像阈值化分割是一种传统的最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因其实现简单、计算量小、性能较稳定而成为图像分割中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分割技术。它特别适用于目标和背景占据不同灰度级范围的图像。它不仅可以极大的压缩数据量,而且也大大简化了分析和处理步骤,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图像分析、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之前的必要的图像预处理过程。图像阈值化的目的是要按照灰度级,对像素集合进行一个划分,得到的每个子集形成一个与现实景物相对应的区域,各个区域内部具有一致的属性,而相邻区域不具有这种一致属性。这样的划分可以通过从灰度级出发选取一个或多个阈值来实现。

最大类间方差法(大津法)

原理介绍:
T T T为前景与背景的分割阈值,前景点数占图像比例为 w 0 w_0 w0,其均值为 u 0 u_0 u0,背景点数占图像比例为 w 1 w_1 w1,均值为 u 1 u_1 u1,有如下公式(1),根据方差的定义,有第二个公式。

u = w 0 × u 0 + w 1 × u 1 g = w 0 × ( u 0 − u ) 2 + w 1 × ( u 1 − u ) 2 g = w 0 × w 1 × ( u 0 − u 1 ) 2 g = w 0 1 − w 0 × ( u 0 − u ) 2 \begin{array}{c} u=w_{0} \times u_{0}+w_{1} \times u_{1} \\ g=w_{0} \times\left(u_{0}-u\right)^{2}+w_{1} \times\left(u_{1}-u\right)^{2} \\ g=w_{0} \times w_{1} \times\left(u_{0}-u_{1}\right)^{2} \\ g=\frac{w_{0}}{1-w_{0}} \times\left(u_{0}-u\right)^{2} \end{array} u=w0×u0+w1×u1g=w0×(u0u)2+w1×(u1u)2g=w0×w1×(u0u1)2g=1w0w0×(u0u)2
所以根据最后一条公式遍历一下图片的像素值,使 g g g的值最大就可得出最大类间方差法的阈值 T T T

自适应阈值分割法

前面介绍了OTSU算法,但这算法属于全局阈值法,所以对于某些光照不均的图像,这种全局阈值分割的方法会显得苍白无力,如下图:

显然,这样的阈值处理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么就需要一种方法来应对这样的情况。

这种办法就是自适应阈值法(adaptiveThreshold),它的思想不是计算全局图像的阈值,而是根据图像不同区域亮度分布,计算其局部阈值,所以对于图像不同区域,能够自适应计算不同的阈值,因此被称为自适应阈值法。(其实就是局部阈值法)

如何确定局部阈值呢?可以计算某个邻域(局部)的均值、中值、高斯加权平均(高斯滤波)来确定阈值。值得说明的是:如果用局部的均值作为局部的阈值,就是常说的移动平均法。

c++代码实现(待完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