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评审分析什么——测试维度

软件质量的六个标准:
1:功能性;
2:可靠性;
3:易使用性;
4:效率;
5:可维修性;
6:可移植性

测试人员,可以简单的分为4个级别。

第一层:功能性上保证。做好本职工作,考虑正常的业务主线以及各种异常流,尽量不出现问题。
测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保证产品质量,做到发布上线没问题,那么,在需求评审的时候,首先了解这个需求本身是做什么,具体是怎么做的,考虑业务正常操作的主干线,以及,还要考虑各种异常流(比如用户的其他非法操作等)
这里再引入一个三种流派的概念:
1:基本流:也称为基线,正常的操作,最终完成预期效果;
2:备选流:其实备选流分成2种,一种是不同的做法,最终达成目标效果;另一种是不同的做法,最终没有完成预期效果。
3:异常流:就是上述备选流里面的,不同的做法,但最终未完成预期的情况。也称之为基本流的异常情况。
正常工作中,把备选流放入基本流中,统一为基本流,记录正常的场景,而异常流就记录基本流的异常情况,这样会更清晰。

第二层:从技术层面给予考虑,考虑实现问题。
比如说,产品说,我要在这里显示一个图,有xxxxxx的效果,这个时候技术可能就会说,这个我们目前技术上没法实现,因为这边是怎么怎么写的,接口是怎么调用的。
而测试也是可以这样,比如说,产品说,我们要支持批量生成入库信息采集表,同兼容10000的并发情况;这个时候,测试就考虑,这个我们目前可能实现不了,因为批量生成的时候,会在wms后台对应生成待审核数据,而之前做过压测,这个接口承载不了这么大的并发量。

第三层:考虑上线之后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这个东西这么上了,目前是没问题了,上线也没问题了,但是后期呢,后期如果要做个改造,或者在这个基础上,再扩展、增加一些功能,是否支持,不至于这个功能上线了,就不能再在上面增加一些别的。

第四层:架构上面设计。
这个就是很宏观彻底的分析设计,总之很牛(个人想法)。

另外的,至于我们说,测试去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需求的合理性,这个其实是不应该被强调的点,因为这个考虑是一个个人主观考虑,一点都不客观,而且产品产生需求,前期是做了很多的调研以及数据分析的,是比较客观的存在。但是如果从现有的业务角度,考虑一些可能真实存在但是被产品遗漏的点,这个还是可以的。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