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需求分析

本文详细阐述了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和过程,包括用户需求的获取、系统需求的定义,用例图的构建,以及需求有效性验证的方法。强调了在软件开发前期进行深入需求分析以确保软件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和业务目标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软件需求分析

目录

软件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任务

1.1用户需求     

1.2系统需求

二、需求分析过程

三、用户需求获取

3.1研究用户

3.2从调查中获取用户需求

3.3通过原型完善用户需求

四、结构化分析建模

4.1用例图的概念

4.2用例图的构成元素

4.3用例图的特点

五、需求有效性验证

5.1需求验证内容

5.2需求验证方法

六、需求规格定义


软件需要解决的是用户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这些现实问题需要由软件技术人员来解决。开发软件的技术人员精通计算机技术,但并不熟悉用户的业务领域;而用户清楚自己的业务,却又不太懂计算机技术。对于同一个问题,技术人员和用户之间可能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因此,在软件技术人员着手设计软件之前,需要由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熟悉用户应用领域的软件系统分析人员,对软件问题进行细致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需求分析过程中,软件系统分析人员通过研究用户在软件问题上的需求意愿,分析出软件系统在功能、性能、数据等诸多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从而获得有关软件的需求规格定义。

需求分析是在软件系统分析人员的操作下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和开发者之间需要达成的是对系统的一致性需求认识。实际上,可以把软件系统分析人员看成是软件用户与软件开发技术人员之间的信息通道,其作用是使用户对软件问题的现实描述,能够有效地转变为开发软件的技术人员所需要的对软件的技术描述,以方便技术人员对软件的技术构建

一、需求分析任务

需求分析需要实现的是将软件用户对于软件的一系列意图、想法转变为软件开发人员所需要的有关软件的技术规格,并由此实现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有效通信,它涉及面向用户的用户需求和面向开发者的系统需求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1.1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用户关于软件的一系列意图、想法的集中体现,涉及软件的操作方式、界面风格、报表格式,用户机构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以及用户对于软件应用的发展期望等。因此,用户需求也就是用户关于软件的外界特征的规格表述。实际上,用户需求提出了一个有关软件的基本需求框架,具有以下特点:

(1)用户需求直接来源于用户,可以由用户主动提出,也可以通过与用户交谈,或对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由于用户对计算机系统认识上的不足,分析人员有义务帮助用户挖掘需求,例如,可以使用启发的方式激发用户的需求想法。如何更有效地获取用户需求,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思维沟通艺术。

(2)用户需求需要以文档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审查,因此需要使用流畅的自然语言或简洁清晰的直观图表来进行表述,以方便用户的理解与确认。

(3)可以把用户需求理解为用户对软件的合理请求,这意味着,用户需求并不是开发者用户的盲目顺从,而是建立在开发者和用户共同讨论、相互协商的基础上。

(4)用户需求主要是为用户方管理层撰写的,但用户方的技术代表,软件系统今后的操作者,以及开发方的高层技术人员,也有必要认真阅读用户需求文档。

1.2系统需求

系统需求是比用户需求更具有技术特性的需求陈述,是提供给开发者或用户方技术人员阅读的,并将作为软件开发人员设计系统的起点与基本依据。系统需求需要对系统在功能、性能、数据等方面进行规格定义,由于自然语言随意性较大,在描述问题时容易发生歧义,因此系统需求往往要求用更加严格的形式化语言进行表述,例如PDL伪码,以保证系统需求表述具有一致性。系统需求涉及有关软件的一系列技术规格,包括:功能、数据、性能、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1)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是有关软件系统的最基本的需求表述,用于说明系统应该做什么,涉及软件系统的功能特征、功能边界、输入输出接口、异常处理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功能需求需要对软件系统的服务能力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描述。在结构化方法中,往往通过数据流图来说明系统对数据的加工过程,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系统的功能动态特征。也就是说,可以使用数据流图建立软件系统的功能动态模型。

(2)数据需求

数据需求用于对系统中的数据,包括: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加工中的数据、保存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等,进行详细的用途说明与规格定义。在结构化方法中,往往使用数据字典对数据进行全面准确的定义,例如,数据的名称、别名、组成元素、出现的位置、出现的频率等。当所要开发的软件系统涉及到对数据库的操作时,还可以使用数据关系模型图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实体、数据实体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描述。

(3)其他需求

其他需求是指系统在性能、安全、界面等方面需要达到的要求。

二、需求分析过程

需求分析是对软件系统的后期分析,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分析用户需求、建立需求原型、分析系统需求和进行需求验证等。

(1)需求分析可以可行性分析中软件系统的高层模型为前提,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分析用户需求,由此可以提出关于软件的需求框架。

(2)由于用户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认识上的模糊性,以致直接来源于用户的需求想法往往存在着许多缺陷,例如:需求冲突、需求遗漏。为提高用户需求的有效性,可以按照需求框架的要求建立需求原型让用户确认,然后再通过需求原型去提取系统模型。

(3)系统需求是面向技术人员的。因此,它不仅需要从需求原型中提取系统模型,而且需要对系统模型进行细节化处理,例如:数据流细化、数据字典分解、类模型的定义等,由此获得对系统的详细的技术性需求说明。

(4)对需求框架、系统模型和需求细节等文档进行有效性验证,由此产生出用户方、开发方都能接受的关于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三、用户需求获取

优秀软件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因此,有效获取用户需求,是实施软件开发时需要完成的第一项工作。

3.1研究用户

在建立软件抽象模型过程中,用户可以被当作为一个抽象概念,泛指诸多从系统获得服务的系统以外的对象,例如:软件使用机构,软件操作人员,以及从软件获得信息服务的其他系统或设备。也就是说,可以把用户看作为系统的外部应用接口。但从软件的商业服务角度来看,用户则主要是指购置软件的机构、使用软件的部门、操作软件的人。软件是为用户开发的,为了使软件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在软件需求阶段,软件开发者应该尽量充分地和用户进行沟通,了解用户的意图。例如,用户希望软件为他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用户在操作软件时有哪些工作习惯,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界面等。软件往往需要为各种不同的用户服务,例如,用户机构负责人、使用软件的部门主管、软件操作人员,他们都是用户,但由于所处位置不同,因此会有不同的需求。软件操作人员大多需要较长时间地操作软件,因此他们会特别关心软件的工作方式、界面布局;使用软件的部门主管则一般不会直接操作软件,但他需要从软件中得到年度报表之类的打印数据,因此比较关心软件能够提供哪些方面的报表,报表格式如何等。用户情况是复杂的,为了更好地研究用户,有必要对软件用户做一些分类,例如:按软件需求层次不同,将用户分为高层用户、中层用户和基层用户;按使用软件时间长短不同,将用户分为熟练用户和非熟练用户;按是否直接操作软件系统,将用户分为直接用户和间接用户。

3.2从调查中获取用户需求

直到今天,用户调查仍是最基本的用户需求信息收集方法。应该说,用户需求信息来源是多方面的,为了保证用户需求的完整性,在需求分析过程中,软件系统分析人员往往需要调查各类能够代表用户意愿的相关人员。

实际上,针对不同的应用项目通常会有不同的调查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调查策略。例如,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其用户需求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

(1)调查用户的组织机构,包括:该组织的部门组成,各部门的职责等。由此得到的调查结果将作为分析软件系统领域边界的基本依据。

(2)调查用户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包括:各个部门输入和使用什么数据,如何加工处理这些数据,输出什么数据,输出到什么部门等。这是需求调查的重点内容,其结果将作为分析软件系统工作流程的基本依据。

(3)调查用户对软件系统的各项具体要求,包括:数据格式、操作方式、工作性能、安全保密等方面的要求。

在调查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和条件,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比较常用的调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a.访谈用户

访谈用户就是面对面地跟单个用户进行对话。例如,请用户机构高层人员介绍用户的组织结构、业务范围、对软件应用的期望。

b.开座谈会

当需要对用户机构的诸多部门进行业务活动调查与商讨时,可以考虑采用开一个座谈会的方式。这既有利于节约调查时间,又能使各部门之间就业务问题进行协商,以方便对与软件有关的业务进行合理分配与定位。

c.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一般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表去调查用户对软件的看法。当面对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时,可能需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用户调查。例如在开发通用软件时,为了获得广大用户对软件的看法,就不得不采取问卷方式。如果调查表设计得合理,这种方法很有效,也易于为用户接受。

d.跟班作业

跟班作业就是软件分析人员亲身参加用户单位业务工作,由此可直接体验用户的业务活动情况。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但比较耗费时间。

e.收集用户资料

尽管有待开发的软件需要在较长时间以后才能交付用户使用,但跟软件有关的工作用户却一直在以其他方式或通过其他系统进行着,并且也一直在产生结果。用户资料主要就是指这些结果,例如:年度汇总报表、提货单、工资表等。软件分析人员应该认真收集这些资料,由此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用户的软件需求。

3.3通过原型完善用户需求

需求原型可用来收集用户需求,对用户需求进行验证,由此可帮助用户克服对软件需求的模糊认识,并使用户需求能够更加完整地得以表达。例如,用户对软件应该提出哪些方面的服务,操作界面应该如何等可能拿不定主意,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述自己的需求意愿,可以先构造一个原型给用户体验。原型需要根据用户的评价而不断修正,这也有利于挖掘用户的一些潜在需求,使得用户需求能够更加完整地得以表达。一般情况下,开发人员将软件系统中最能够被用户直接感受的那一部分东西构造成为原型。例如,界面、报表或数据查询结果。实际上,在诸多原型中,界面原型是应用得最广泛的原型。如图1所示,需求原型可以建立在用户所提出的需求框架基础上。需求原型的作用是能够方便系统模型的创建。也就是说,需求原型可以方便由用户需求到系统需求的过渡。

图1 需求原型

(1)仓库管理系统将被计划部门、仓库管理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使用。其中,计划部门制定商品计划,涉及:设置商品类别、登记商品、制定商品报损计划和进行商品流通数据汇总;仓库管理部门完成仓库的日常管理,涉及:商品入库、出库、报损和查询等多项操作;采购部门可以查询商品库存情况、打印商品定货报表;销售部门可以查询商品库存情况和提交商品定货请求。

(2)由于不同部门有不同的任务,因此系统需要提供针对部门的权限管理机制和针对工作人员的登录注册机制。系统将通过一位系统管理员进行部门授权与工作人员注册管理。

(3)进入仓库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需要有惟一的个人身份标识,它既是工作人员登录系统时的身份验证依据,也是工作人员在进行商品操作时的经手人标记。尽管工作人员的姓名也可以用做其身份标识,但不同的工作人员有可能会出现姓名重复,因此有必要为工作人员设置一个专门的身份标识码。

(4)仓库以商品品种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所有商品都要由计划部门按品种进行登记,涉及商品编码、名称、类别、库存下限值等数据。其中,商品库存量初始值为零。

(5)仓库商品涉及入库、出库、报损这三种流通方式。凭采购部门填写的入库单进库,凭销售部门填写的出库单出库,凭计划部门制定的报损计划报损。商品的任何流通都需要以流水方式记录到商品流通表中,并对商品库存量进行更新。当商品出库、报损时,必须考虑到该商品的当前库存量是否能够满足操作需要。出库、报损后,若商品库存量低于库存下限值,将自动产生定货请求。

(6)可以按商品类别或品种进行商品库存情况和当月商品流通情况的查询。另外,仓库管理系统需要自动在月底对商品流通数据进行盘查,包括:按月打印商品流通分类汇总报表,并按月备份商品流通数据,然后将已备份的商品流通数据进行合计整理。

四、结构化分析建模

人在求解问题时,首要需要做的是理解问题,并且对问题理解得越透彻,则这个问题就越容易解决。所谓模型,就是为了理解问题而对问题做的一种符号抽象。可以把模型看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以把问题规范地表示出来。模型一般由一组图示符号和组织这些符号的规则组成。因此,分析时期的建模,就是针对用户需求、系统需求等,采用图示方式进行直观描述。软件问题往往是复杂的,而建模可以使问题简化。人的头脑每次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信息,模型通过把系统分解成人的头脑一次能处理的若干个子部分,从而减少系统的复杂程度。分析时期建立软件模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模型实现由用户需求向系统需求的过渡,并可通过模型获得对系统需求的更具细节性的推论。实际上,分析时期产生的模型还可以被引用到系统设计中去,作为设计前导。为了开发复杂的软件系统,往往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构造系统模型。下面介绍用例图的概念及画法

4.1用例图的概念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最简表示形式,展现了用户和与相关的用例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用例图,人们可以获知系统不同种类的用户和用例:

用例图呈现出谁将是相关的用户

用户希望系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用户需为系统提供什么样的操作

4.2用例图的构成元素

用例图主要有4个构成元素:

1参与者(Actor)是指存在于系统外部并直接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人、系统、子系统或类外部实体的抽象。

建立系统的外部用户模型,并对系统边界外对象做描述

每个参与者可以参与一个或多个用例,每个用例也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参与者

2系统(System)是用例图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软/硬件或-一个活动等,并不是真正实现的软件系统。系统边界,指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界限:

一般我们所说的系统都是由一系列的相互作用的元素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一个系统往往本身又可以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把系统用边界区分开来,系统边界以外的系统和其他关联部分,我们称为系统环境。

3用例(Use Case)用来描述系统提供给参与者的服务或功能。

用例由某个参与者来执行

用例把执行的结果反馈给参与者

用例在功能上具有完整性:从参与者接受输入,产生的结果输出给参与者

4关系(Association),表示参与者和用例间的关联关系。

从图中可看出所有的用例都放在一个系统边界内,说明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参与者在系统边界外面,说明参与者并不属于系统,但参与者驱动与之关联用例的执行。

4.3用例图的特点

1用例用以描述系统的功能,这个功能是指外部使用者看到的系统功能,不需反映功能的实现方式。

2用例用以描述参与者提出的一些可见需求,对应具体的目标参与者。并且用例必须由参与者激活才能执行,即每个用例至少有一个参与者。

3用例反映系统与用户的交互过程,可具有交互的信息传递。

五、需求有效性验证

需求有效性验证是指对已经产生的需求结论所要进行的检查与评价,它是需求分析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它是软件设计、实现的基础,同时也是用户对软件产品进行确认的基本依据。但是,需求分析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结论难免存在问题。例如,某项功能被遗漏了,某些功能之间发生了操作上的冲突,某些数据字节数不够大等。更加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看起来或许并不显眼,但它所影响的是软件系统的整体构造。实际情况往往是:需求分析中的小问题,假如是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或是在系统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以后才被发现,就会导致代价巨大的返工。因此,在需求分析结果出来以后,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有效性验证,由此尽早地发现需求文档草稿中存在的问题。

5.1需求验证内容

在需求有效性验证过程中,为了确保软件需求的正确性,需要对需求文档草稿从有效性、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性验证。

(1)有效性验证

需求有效性验证用于确认每一项需求定义都能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由于一个软件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一般需要面对许多不同的用户,他们分别会有一些不同的个性需求意愿,因此,有效性验证还包括对用户需求个性差异的协商。

(2)一致性验证

一致性验证用于检查发现在需求文档中可能存在的需求冲突,例如,同一个功能出现了不同的描述或存在相互矛盾的规程约束。

(3)完整性验证

完整性验证用于检查发现用户确实需要的,但没有写入需求文档中一些功能、约束等,以使最终确定下来的需求文档能够更加完整的体现用户的需求意愿。

(4)现实性验证

现实性验证用于检查需求文档中所提出的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哪些还不能够利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以确保用户的一系列需求都能够具有现实意义,都能够最终实现。

(5)可检验性验证

可检验性验证用于判断需求文档中的各项需求是否有适合于用户操作的检测方法,可以使得当系统开发完成并交付用户使用时,开发人员能设计出一组合适的检查方法来进行用户需求检验,由此最大限度地保证用户的需求意愿能够得以实现。

5.2需求验证方法

在进行需求有效性验证时,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工具提供支持。例如,需求评审、需求原型评价和基于CASE工具的需求一致性分析等。

六、需求规格定义

需求规格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需要交付的基本文档,涉及引言、术语定义、用户需求、系统体系结构、系统需求等有关软件需求及其规格的诸多描述与定义。应该说,有关软件系统的一系列需求结论都需要以正式文档的形式写进这份文档之中。需求规格说明书将成为开发者进行软件设计和用户进行软件验证的基本依据,其作用是使软件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在软件正式开发之前能够对需要开发的软件有一个共同认可的规格定义。需求规格说明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涉及比较广泛的读者群。几乎所有与软件项目有关的人员,包括用户、项目管理人员、系统开发人员、系统测试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等,都需要阅读这份文档,并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一定范围与程度的约束。

•软件用户:提出需求,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对软件系统进行验收。

•项目管理人员: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项目详细开发计划,安排项目进程。

•系统开发人员: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进行系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测试人员: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进行系统有效性测试。

•系统维护人员:通过需求规格说明书来帮助对系统功能与构造的认识。

  • 19
    点赞
  • 3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本书讲述了软件开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软件需求问题。软件开发人员及用户往往容易忽略信息沟通,导致软件开发出来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而返工则不仅在技术上给开发人员带来巨大的麻烦,而且软件性能深受影响且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所以在开发周期早期提高项目需求分析的质量,减少重复劳动,通过控制项目范围的扩展及需求变更来达到按计划完成预定目标是当前我国软件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书讨论的主要内容。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软件需求:是什么和为什么 第1章 基本的软件需求 1 1.1 软件需求的定义 2 1.1.1 一些关于“需求”的解释 2 1.1.2 需求的层次 3 1.2 每个项目都有需求 4 1.3 什么情况将会导致好的群体发生不合格 的需求说明 5 1.4 高质量的需求过程带来的好处 7 1.5 优秀需求具有的特性 7 1.5.1 需求说明的特征 7 1.5.2 需求规格说明的特点 8 1.6 需求的开发和管理 9 第2章 客户的需求观 11 2.1 谁是客户 12 2.2 客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 12 2.2.1 软件客户需求权利书 13 2.2.2 软件客户需求义务书 15 2..3 “签约”意味着什么 17 第3章 需求工程的推荐方法 18 3.1 知识技能 19 3.2 需求获取 20 3.3 需求分析 21 3.4 需求规格说明 22 3.5 需求验证 23 3.6 需求管理 23 3.7 项目管理 24 第4章 改进需求过程 26 4.1 需求与其他项目过程的联系 26 4.2 软件需求对其他项目风险承担者的影响 27 4.3 软件过程改进的基础 28 4.4 过程改进周期 29 4.4.1 评估当前采用的方法 29 4.4.2 制定改进活动计划 30 4.4.3 建立、实验和实施新的过程 31 4.4.4 评估结果 32 4.5 需求过程的积累材料 33 4.5.1 需求开发过程的积累材料 34 4.5.2 需求管理过程的积累材料 34 4.6 需求过程改进路标 35 第5章 软件需求与风险管理 37 5.1 软件风险管理基础 38 5.1.1 风险管理的要素 38 5.1.2 编写项目风险文档 39 5.1.3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40 5.2 与需求有关的风险 41 5.2.1 需求获取 41 5.2.2 需求分析 42 5.2.3 需求规格说明 42 5.2.4 需求验证 43 5.2.5 需求管理 43 5.3 风险管理是你的好助手 43 第二部分 软件需求工程 第6章 建立项目视图与范围 45 6.1 通过业务需求确定项目视图 45 6.2 项目视图和范围的文档 46 6.3 关联图 50 6.4 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项目的范围上 51 第7章 寻找客户的需求 52 7.1 需求的来源 52 7.2 用户类 53 7.3 寻找用户代表 54 7.4 产品的代表者 55 7.4.1 寻求产品代表者 56 7.4.2 产品代表者的期望 56 7.4.3 多个产品代表者 57 7.5 谁作出决策 58 第8章 聆听客户的需求 60 8.1 需求获取的指导方针 60 8.2 基于使用实例的方法 62 8.2.1 使用实例和用法说明 62 8.2.2 确定使用实例并编写使用实例文档 64 8.2.3 使用实例和功能需求 67 8.2.4 使用实例的益处 67 8.2.5 避免使用实例陷阱 68 8.3 对客户输入进行分类 69 8.4 需求获取中的注意事项 70 8.5 如何知道你何时完成需求的获取 71 第9章 编写需求文档 72 9.1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72 9.1.1 标识需求 73 9.1.2 处理不完整性 74 9.1.3 用户界面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74 9.2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模板 75 9.3 编写需求文档的原则 79 9.4 需求示例的改进前后 81 9.5 数据字典 83 第10章 需求的图形化分析 85 10.1 需求建模 85 10.2 从客户需求到分析模型 86 10.3 数据流图 87 10.4 实体联系图 88 10.5 状态转换图 90 10.6 对话图 92 10.7 类图 94 10.8 最后的提醒 96 第11章 软件的质量属性 97 11.1 非功能需求 97 11.2 质量属性 97 11.3 定义质量属性 98 11.3.1 对用户重要的属性 99 11.3.2 对开发者重要的属性 100 11.4 属性的取舍 101 第12章 通过原型法减少项目风险 103 12.1 原型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原型 103 12.2 水平和垂直的原型 103 12.3 抛弃型原型或进化型原型 104 12.4 书面原型和电子原型 106 12.5 原型评价 107 12.6 原型法的最大风险 108 12.7 原型法成功的因素 108 第13章 设定需求优先级 110 13.1 为什么要设定需求的优先级 110 13.2 不同角色的人处理优先级 111 13.3 设定优先级的规模 111 13.4 基于价值、费用和风险的优先级设定 112 第14章 需求质量验证 116 14.1 需求评审 117 14.1.1 审查过程 118 14.1.2 需求评审的困难 122 14.2 测试需求 124 第15章 需求开发向设计规划的转化 128 15.1 从需求到项目规划 128 15.1.1 需求和进度安排 128 15.1.2 需求和预估 129 15.2 从需求到设计和编码 130 15.3 从需求到测试 131 15.4 从需求到成功 131 第三部分 软件需求管理 第16章 需求管理的原则与实现 133 16.1 需求管理和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133 16.2 需求管理步骤 135 16.3 需求规格说明的版本控制 135 16.4 需求属性 136 16.5 度量需求管理的效果 138 第17章 管理变更请求 139 17.1 控制项目范围的扩展 139 17.2 变更控制过程 140 17.2.1 变更控制策略 140 17.2.2 变更控制步骤 141 17.2.3 变更控制工具 144 17.3 变更控制委员会 145 17.3.1 变更控制委员会的组成 145 17.3.2 变更控制委员会总则 145 17.4 测量变更活动 146 第18章 需求链中的联系链 149 18.1 需求跟踪 149 18.1.1 需求跟踪动机 151 18.1.2 需求跟踪能力矩阵 151 18.1.3 需求跟踪能力工具 153 18.1.4 需求跟踪能力过程 153 18.1.5 需求跟踪能力可行吗,必要吗? 154 18.2 变更需求代价:影响分析 154 18.2.1 影响分析过程 155 18.2.2 影响分析报告模板 157 第19章 需求管理工具 158 19.1 使用需求管理工具的益处 159 19.2 商业需求管理工具 160 19.3 实现需求管理自动化 161 附录 当前需求实践的自我评估 163 参考文献 167 后记 171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