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

:::tips
持续更新中
:::

模块序号目录链接
前言介绍1前言
2介绍
基础知识3计算机网络
4Linux操作系统
5Java基础
6并发编程与并发安全
7JVM
中间件8Mysql
9Redis
10Elasticsearch
11RabbitMQ
12RocketMQ
框架13分布式系统与微服务
14MyBatis
15Dubbo
16Spring
17Spring MVC
18Spring Boot
19Spring Cloud
20Spring Cloud Alibaba Nacos
21Spring Cloud Alibaba Sentinel
22Spring Cloud Alibaba Seata
23Tomcat
24Netty
容器25Docker
26Kubernetes
架构设计27场景架构设计
28领域驱动设计
29设计模式
数据结构与算法30数据结构与算法
31LeetCode题解

List

ArrayList和LinkedList区别,底层原理,并发情况下怎么保证安全
:::tips
ArrayListLinkedList 是 Java 集合框架中常用的两种列表(List)实现,它们在内部数据结构、性能特点和使用场景上有显著区别。以下是它们的详细比较、底层原理以及在并发情况下如何保证线程安全的探讨。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

1. 内部数据结构
  • ArrayList
    • 基于动态数组实现。
    • 通过数组下标访问元素,支持随机访问。
    • 扩容机制(默认容量为 10,每次新添加元素可能会导致数组扩容,扩容时容量翻倍)。
  • LinkedList
    • 基于双向链表实现。
    • 每个节点包含前后两个指针(指向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
    • 不是连续内存,通过链表节点(Node)遍历访问元素,不支持随机访问。
2. 性能比较
  • 查找(get)操作
    • ArrayList:时间复杂度为 O(1)。
    • LinkedList:时间复杂度为 O(n),需要从头遍历到目标节点。
  • 插入(add)操作
    • ArrayList:在尾部插入为 O(1)(可能引发扩容),在中间插入或删除元素时需要移动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
    • LinkedList:时间复杂度为 O(1),只需调整节点指针。但在找到插入位置时需要 O(n) 时间遍历(不在首尾插入)。
  • 删除(remove)操作
    • ArrayList: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需要移动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
    • LinkedList:删除操作为 O(1),只需调整节点指针(找到目标节点还是需要 O(n) 的时间)。
3. 内存消耗
  • ArrayList:由于基于数组实现,除数组本身外没有额外的空间开销。当数组容量大于实际元素数量时会浪费空间。
  • LinkedList:每个节点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来保存指针,内存消耗较大。

底层原理

ArrayList 底层实现
  • 动态数组ArrayList 通过一个数组存储元素。当数组满时,会创建一个新数组并将旧数组的元素拷贝过去。

简化后的 ArrayList 源码示例:
image.png

LinkedList 底层实现
  • 双向链表LinkedList 通过链表节点存储,每个节点包含指向前后节点的指针和实际数据。

简化后的 LinkedList 源码示例:
image.png

并发情况下保证安全

为何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不是线程安全的?

ArrayListLinkedList 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线程安全问题,多个线程同时操作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破坏内部结构,因此在并发环境下需要额外的同步机制。

实现线程安全的方法
  1.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 使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方法包装 ArrayListLinkedList,返回一个同步列表。

image.png

  1. 手动同步
    •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或显式锁(如 ReentrantLock)来保护共享数据。

image.png

  1. 使用并发集合类
    • 使用 Java 提供的线程安全集合类,如 CopyOnWriteArrayList 或并发队列。

image.png

CopyOnWriteArrayList
  • 原理:在修改数组时,创建一个新的副本并进行修改,写操作结束后替换旧数组。
  • 优点:读操作不需要锁,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
  • 缺点:每次写操作都会创建新数组,增加内存开销和性能开销。

简化后的 CopyOnWriteArrayList 源码示例:
image.png

总结

  • ArrayListLinkedList 主要区别在于内部数据结构、操作性能和内存消耗。
    • ArrayList 基于动态数组,随机访问性能好,但插入删除较慢。
    • LinkedList 基于双向链表,随机访问性能差,但插入删除性能好(前提是已找到操作位置)。
  • 在并发环境中,ArrayListLinkedList 需要额外同步来保证线程安全。
    • 使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包装列表。
    • 手动同步代码块。
    • 使用线程安全的并发集合类,如 CopyOnWriteArrayList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实现原理能帮助你更好地选择适合的集合类型和实现高效的多线程程序。如果有更多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

HashMap

HashMap原理包括1.7和1.8的对比
:::tips
Java 的 HashMap 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键值对存储结构,它允许以常数时间的复杂度进行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HashMap 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于是它在 Java 1.7 和 1.8 版本中有一些重要的实现区别。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解析 HashMap 的工作原理,并对比 Java 1.7 和 1.8 版本中的改进和差异。

基本原理

HashMap 基于哈希表实现,通过数组和链表(Java 1.8 之后链表可能被替换为红黑树)存储数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 哈希函数:计算键的哈希值,用于决定键在数组中的索引位置。
  • 数组:存储哈希桶(Bucket)的数组。
  • 链表:处理哈希冲突的方式(多个键映射到同一个桶时),数组中每个位置存储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 扩容机制:当哈希表中的键值对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哈希表会自动扩容。

HashMap 工作原理

HashMap 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计算哈希值:通过哈希函数 hash(key) 计算键的哈希值。
  2. 确定索引:通过 (n - 1) & hash 计算哈希值在数组中的索引位置。
  3. 处理冲突:当多个键的哈希值映射到同一个索引位置时,通过链表或树形结构处理冲突。
  4. 操作元素
    • 插入:如果索引位置为空,直接插入;如果存在冲突,追加到链表或树中。
    • 查找:从数组索引位置开始,遍历链表或树查找目标键。
    • 删除:找到目标元素,然后从链表或树中删除对应节点。

Java 1.7 中的实现

1.7 中的主要特点
  • 数组和链表:底层结构是数组和链表,通过链表处理哈希冲突。
  • 头插法:新元素插入到链表头部。
  • 容量和负载因子:初始容量为 16,负载因子默认 0.75。当键值对数量超过容量 * 负载因子时自动扩容。
  • 哈希值扰动函数:通过扰动函数减少哈希冲突。
1.7 示例代码

插入元素:
image.png

Java 1.8 中的改进

1.8 中的主要改进
  • 数组、链表和红黑树:底层结构增加了红黑树,当链表长度超过阈值(默认是 8)时,链表会转化为红黑树,提高查找和删除效率。
  • 尾插法:新元素插入链表尾部,防止扩容时链表反转(形成循环链表)。
  • 扩容优化:使用一个新的数组扩展机制,减少重新计算哈希的次数。
1.8 示例代码

插入元素:
image.png

1.7 和 1.8 的对比

结构变化
  • 1.7:数组 + 链表。
  • 1.8: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
插入方式
  • 1.7:头插法,新增节点置于链表头部。
  • 1.8:尾插法,新增节点置于链表尾部。
哈希冲突处理
  • 1.7:链表处理。
  • 1.8:链表(长度 < 8)+ 红黑树(长度 ≥ 8)处理。
扩容机制
  • 1.7:重新计算哈希,移动元素。
  • 1.8:高低位重新分配,减少重新计算哈希的次数。

特别注意的点

1. 线程安全问题

HashMap 不是线程安全的,多个线程同时操作时可能导致竞争条件、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在并发环境下,可以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替代 HashMap
image.png

2. 扩容带来的性能问题

扩容是一种昂贵的操作,因为它涉及到数组的重新分配和元素的重新哈希。在高并发或大规模数据场景下,需要合理配置初始容量和负载因子,避免频繁扩容带来的性能影响。

总结

HashMap 是 Java 中非常常见的数据结构,通过哈希表实现了高效的键值对存储和操作。Java 1.8 对 HashMap 进行了显著优化,特别是在处理哈希冲突方面引入了红黑树结构,提高了性能。
理解 HashMap 的工作原理和 Java 1.7 与 1.8 版本中的差异,对于写出高效、安全的代码至关重要。如果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欢迎继续提问!

为什么从头插法改成了尾插法
Java 7 中的 HashMap 实现使用了链表的头插法,而在 Java 8 中改用了尾插法。这个修改是为了解决并发情况下一个严重的隐患,即哈希表在扩容时可能产生的循环链表问题。这也是为什么 Java 8 中做出了这种修改的原因。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Java 7 中的头插法

在 Java 7 中,HashMap 采用头插法来添加新的节点。所谓头插法,就是在链表插入新节点时,将新节点插入链表的头部。简单来说,每次插入新元素时,都将其放在链表的最前面。
头插法的示例代码:
image.png

Java 8 中的尾插法

在 Java 8 中,HashMap 则改为尾插法。尾插法是将新的节点插入到链表的尾部。这样链表中元素的顺序与插入的顺序一致。
尾插法的示例代码:
image.png

为什么要从头插法改为尾插法?

1. 解决并发扩容时的循环链表问题

HashMap 中,当元素数量超过一定阈值时需要进行扩容。扩容的步骤包括:

  • 创建一个新的、更大的数组。
  • 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新数组中的位置,并将其迁移到新的位置。

在 Java 7 的头插法中,由于新插入的节点总是被插入到链表的头部,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进行扩容和 rehash 操作,并且由于并发操作导致相同键值对插入到多个桶中时,就可能会导致链表节点的顺序被打乱,产生循环链表。例如,一个线程插入一个新节点到链表头部,同时另一个线程进行 rehash。当两个线程的这些操作交叉进行时,就可能导致链表的某个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自己,从而形成循环链表。
循环链表的形成示意图:
image.png
这种情况会导致 HashMapgetput 操作出现死循环,最终导致 CPU 占用率飙升,线程长时间无法结束。
Java 8 中的尾插法避免了这一问题,因为新节点插入链表的尾部,不会影响原有节点的顺序,从而避免了循环链表的形成。

2. 简化扩容逻辑

头插法插入顺序是逆序的,即链表中的节点顺序与插入的顺序相反,而尾插法插入顺序与链表中的顺序一致。这种一致性在扩容过程中简化了节点的重新分配,减少了复杂度。

小结

Java 7 的 HashMap 使用头插法插入新的节点,这在单线程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在多线程并发扩容时,可能导致循环链表的形成,引发严重的性能问题和死循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 8 对 HashMap 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尾插法插入新的节点。这不仅解决了循环链表的问题,还简化了扩容逻辑,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健壮性。

扩展阅读

如果并发性对你的应用程序至关重要,建议使用 JDK 提供的线程安全的 ConcurrentHashMap,而不是自己去解决并发问题。ConcurrentHashMap 通过分段锁和 CAS 操作,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同时提供了高效的并发性能。
image.png
扰动函数是什么
在 Java 的 HashMap 中,扰动函数(hash function)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哈希值进行一系列位操作,力求打散哈希值的高位和低位,使得哈希值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减少哈希冲突,提高 HashMap 的存取效率。
在传统的哈希编码中,简单使用对象的 hashCode() 返回值并不总能保证良好的分布,因为某些键的哈希码可能高度集中在某些特定位上。为了使哈希码的分布更加均匀,Java 在 HashMap 的实现中引入了扰动函数对哈希值进行扰动(perturbation)处理。
以下是 Java 7 和 Java 8 中扰动函数的具体实现及其区别:

Java 7 中的扰动函数

在 Java 7 中,HashMap 的扰动函数通过对原哈希值进行多次异或和移位操作来增强其分布性:
image.png

  • h 是对象的原始哈希值。
  • 第一步,h ^= (h >>> 20) ^ (h >>> 12) 通过将 h 的各部分异或来打散较高位的影响。
  • 第二步,h ^ (h >>> 7) ^ (h >>> 4) 进一步打散较低位的影响。

这个扰动函数的目标是使得不同哈希值在经过扰动后能更均匀地分布在哈希表中,从而减少哈希冲突。

Java 8 中的扰动函数

在 Java 8 中,扰动函数变得更加简单,但也更加有效。这得益于 Java 8 中对哈希桶冲突处理机制的改进(包括引入红黑树)。
image.png

  • 首先获取对象的原始哈希值 h
  • 然后通过位移和异或操作 (h ^ (h >>> 16)) 进行扰动。

这种方法实际上只移动了高位(前 16 位)与本身进行异或操作。通过这种方式,扰动函数能够同时考虑高位和低位的影响,尽量避免较差的哈希值分布。

扰动函数的作用

扰动函数的主要作用包括:

  1. 打散哈希值:将高位和低位混合,使得哈希值在桶(bucket)中的分布更加均匀。
  2. 减少冲突:较均匀的哈希值分布减少了不同键值对被映射到相同桶中的概率,从而减少了哈希冲突。
  3. 提高性能:减少冲突也就意味着查询、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性能得到了提高。

使用扰动函数进行哈希值的混合,确保了在不同负载下 HashMap 的表现都较为稳定,不会因为某些特定的哈希值模式而导致性能骤降。

示例代码演示

以下是使用 Java 8 的扰动函数的示例代码:
image.png
image.png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到,扰动函数通过将高位和低位混合,产生了一个新的哈希值,从而确定了在哈希表中的桶索引。

小结

扰动函数在 HashMap 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对哈希值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哈希值的分布更加均匀,减少了哈希冲突,提高了 HashMap 的性能和使用效率。Java 8 采用了更简洁高效的扰动函数,并结合红黑树优化,使得 HashMap 的整体性能和表现得到了提升。理解扰动函数和哈希表性能优化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 Java 提供的强大数据结构。

为什么需要2的幂次方
在实际使用 HashMap 之类的哈希表数据结构时,数组的长度通常被设置为 2 的幂次方。使用 2 的幂次方作为数组的长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因:

1. 高效的模操作

哈希表通常通过哈希函数计算索引位置,然后定位到数组中的具体桶(bucket)。为了将哈希值映射到数组的有效索引范围内,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模操作(hash % n),即对数组长度取模。然而,取模操作相对耗时。
当数组的长度是 2 的幂次方时,可以使用按位与操作(bitwise AND)代替模操作,因为 hash % (2^n) 等价于 hash & (2^n - 1)
image.png
按位与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 O(1),非常高效;而模操作则相对较慢。通过这种位运算,可以快速地将哈希值映射到数组的索引范围内。

2. 均匀分布哈希值

哈希表的性能依赖于元素能均匀地分布在桶中。如果数组的大小是 2 的幂次方,使用扰动函数 hash ^ (hash >>> 16) 后,哈希值的高位和低位都会影响最终的索引计算,而不容易产生 “碰撞”。这会更均匀地分布哈希值,有助于减少哈希冲突,提高哈希表的性能。

3. 简化扩容(Re-hashing)

当哈希表需进行扩容时,Java 的 HashMap 会将数组的大小调整为当前大小的两倍(也是 2 的幂次方)。这使得重新计算哈希值和进行元素分配更加简单。因为扩容后新数组的大小是老数组的两倍,可通过位移操作(更快的计算方式)来进行新位置的分配,这同样大大提高了效率。
扩容后的索引计算会利用高位的信息,只需要看高出一个 bit 的位置:

  • 如果高出 bit 是 0,则新位置与原位置相同。
  • 如果高出 bit 是 1,则新位置为原位置加上扩容前数组的长度。

实际代码示例

以下是扩容时的哈希重新分布示例代码。假设当前数组长度是 16,扩容到 32:
在上述代码中,resize 方法将原数组中的元素重新分布到新的更大数组中。哈希重新分布通过简单的位操作(e.hash & (newCap - 1)e.hash & oldCap)来实现,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放在原位置,一个部分放在新位置(原位置 + oldCap)。

小结

选择 2 的幂次方作为数组的长度有以下几个主要优点:

  1. 高效的索引计算:通过位操作(按位与)实现高效的模运算。
  2. 均匀的哈希值分布:更均匀地分布哈希值,减少哈希冲突,提高效率。
  3. 简化的扩容过程:扩容时只需简单的位移操作和高位bit判定,元素重新分配也变得更加高效。

通过这些优化,HashMap 的操作效率大大提高,更好地满足高性能要求的应用场景。希望这种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 HashMap 中选择 2 的幂次方作为数组长度的重要性。如果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欢迎继续提问!
:::

Concurrent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原理,1.7和1.8区别
:::tips
ConcurrentHashMap 是 Java 中用于解决并发环境下哈希表实现的线程安全问题的数据结构。它是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中的一部分,用于提供高效的并发集合。ConcurrentHashMap 在 Java 1.7 和 1.8 中的实现有显著的不同。
以下是 ConcurrentHashMap 的详细原理,以及 Java 1.7 和 1.8 版本中的实现区别。

ConcurrentHashMap 的基本原理

ConcurrentHashMap 保证了线程安全并发访问的同时,力求提高操作的并发性和性能。这是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的:

  1. 分段锁机制(Java 1.7):将整个哈希表分成多个段(Segment),每个段维护一个锁(使用 ReentrantLock)。不同段之间不存在资源竞争,这样多个线程可以并发地访问不同的段,提高并发性能。
  2. CAS 操作(Java 1.8):利用 CAS(Compare-And-Swap/Set)原子操作来保证并发安全,避免传统的锁机制带来的性能开销。
  3. 分离锁:在必要的时候(如扩容时)使用细粒度锁进一步提高并发性。
  4. 改进的哈希冲突处理(Java 1.8):在哈希冲突严重的情况下(链表长度超过阈值)使用红黑树优化查询效率。

Java 1.7 中的实现

Java 1.7 中的 ConcurrentHashMap 基于分段锁机制(Segment Lock)。其基本结构如下:

  1. SegmentConcurrentHashMap 将数据分割成多个段,每个段类似于一个小的 HashMap,每个段都有自己的锁,以便于并发访问。
  2. 锁分离:通过分段锁机制,在同一时间多个线程可以分别操作不同的分段,避免全局锁带来的性能瓶颈。
1.7 中的主要代码结构

以下是简化的示例代码,以帮助理解 Java 1.7 ConcurrentHashMap 的结构:
image.png

Java 1.8 中的实现

Java 1.8 对 ConcurrentHashMap 进行了重大改进,摆脱了 Java 1.7 中的分段锁机制,改用更精细化的并发控制机制和高效的 CAS 操作,使得 ConcurrentHashMap 性能显著提升。

1.8 中的主要改进
  1. ConcurrentHashMap 内部结构:数据结构从分段(Segment)改为基于 Node 数组的单层结构,不再使用 Segment。每个槽位(bucket)存放 Node 对象,节点中包含了 key、value、hash 和 下一个节点的引用(链表或红黑树)。
  2. 与红黑树结合:当链表长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链表会转换为红黑树,提高查找效率,避免链表长时间操作带来的性能问题。
  3. CAS 操作:使用 CAS 操作和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保证线程安全性和合适的并发粒度。
  4. 简化扩容机制:扩容过程中,通过 CAS 操作和 synchronized 锁实现更细粒度的同步。
1.8 中的主要代码结构

以下是 Java 1.8 ConcurrentHashMap 的简化结构和示例代码:
image.png

Java 1.7 和 1.8 的主要区别总结

主要结构和机制变化:

  1. 锁粒度
    • Java 1.7:基于分段锁(Segment),每个 Segment 有自己的锁,锁粒度较大。
    • Java 1.8:基于更细粒度的 CAS 操作和 synchronized 锁,锁粒度更小。
  2. 内部数据结构
    • Java 1.7:通过 Segment 数组,每个 Segment 维护自己的哈希桶。
    • Java 1.8:移除 Segment,使用单层结构,通过 Node 数组结合链表和红黑树。
  3. 哈希冲突处理
    • Java 1.7:使用链表处理哈希冲突。
    • Java 1.8:链表和红黑树结合,当链表长度超过阈值时转换为红黑树。
  4. 扩容机制
    • Java 1.7:Segment 扩容,各 Segment 独立扩容。
    • Java 1.8:整体扩容,利用 CAS 和 synchronized 锁进行线程安全的并发扩容。

通过这些优化,Java 1.8 中的 ConcurrentHashMap 在并发性能和内存占用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更加适合高并发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希望这些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ConcurrentHashMap 的原理以及 Java 1.7 和 1.8 版本之间的改进和差异。如果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欢迎继续提问!

如何通过CAS和synchronized保证并发安全的

在 Java 1.8 中,ConcurrentHashMap 使用了 CAS 操作和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确保并发环境中的线程安全。这些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性能开销,提高并发性能。

1. Compare-And-Swap (CAS) 操作

CAS(Compare-And-Swap 或 Compare-And-Set)是一种底层的原子操作,是现代多处理器系统中保证并发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CAS 操作通过比较内存位置的当前值与期望值,如果相同则更新为新值,否则不做任何操作。
Java 中通过 sun.misc.Unsafe 类或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 包来实现 CAS 操作。以下是使用 Unsafe 类实现 CAS 操作的示例:
image.png

2. synchronized 关键字

synchronized 关键字是 Java 内置的同步机制,用于保护共享资源,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执行被它保护的代码块或方法。Java 1.8 中的 ConcurrentHashMap 使用 synchronized 来保护以下几个情况的临界区操作:

  • 链表的扩展与转换为红黑树
  • 红黑树的操作
  • 扩展时对特定桶的迁移

3. ConcurrentHashMap 中的 CAS 和 synchronized 使用示例

下面是 Java 1.8 中使用 CASsynchronized 确保并发安全的简化示例代码:

插入操作

ConcurrentHashMap 的插入操作中,首先尝试通过 CAS 方式插入新的键值对,如果插入失败则回退到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确保线程安全。
image.png

帮助扩展

在扩展过程中,某些复杂操作(如节点的再散列和迁移),会使用 synchronized 锁来保护:
image.png

详细说明如何使用 CAS 和 synchronized 保证并发安全

  1. 快速路径和缓慢路径
    • ConcurrentHashMap 首先使用 CAS 操作尝试快速执行某个操作(如插入)。
    • 如果 CAS 失败(因为有其他线程在同一时刻操作),则使用 synchronized 确保线程安全的方式回退,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线程竞争,从而提高性能。
  2. CAS 操作的使用场景
    • 插入新的节点:尝试使用 CAS 插入新的键值对节点。
    • 更新槽头节点:尝试使用 CAS 更新散列表中桶的头节点。
  3. synchronized 使用场景
    • 如果 CAS 操作失败,进入 synchronized 锁定区域以确保安全修改。
    • 处理哈希冲突时,例如当链表长度超过阈值时转化为红黑树的操作,以及红黑树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 在扩展期间,对特定桶进行迁移时,需要较长的执行时间而使用 synchronized

总结

通过结合使用 CASsynchronized,Java 1.8 中的 ConcurrentHashMap 在实现线程安全的同时达到了高效的并发性能。CAS 提供了轻量级的并发更新机制,优化了大多数普通操作的效率,而 synchronized 则作为回退机制,确保复杂操作和冲突操作的稳定性。这种设计既能保证高效的线程安全访问,又能合理地控制锁的粒度和使用,让 ConcurrentHashMap 成为了 Java 并发编程中的重要工具。
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助你理解 ConcurrentHashMap 中的并发控制机制,以及通过 CASsynchronized 保证并发安全的原理。如果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欢迎继续提问!
:::

Set

HashSet以及TreeSet介绍及原理
:::tips
HashSetTreeSet 是 Java 中常用的集合(Set)实现,它们在底层数据结构、性能特点和使用场景上有显著区别。以下是对 HashSetTreeSet 的详细介绍以及底层原理的解析。

HashSet

1. 定义与作用
  • HashSet 是基于哈希表(Hash Table)实现的集合,它不保证集合元素的顺序,并且不能有重复元素。
  • 主要特点
    • 元素无序;
    • 不允许有重复元素;
    • 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1)。
2. 功能与用法
  • 添加元素add(E e) 方法,用于将元素添加到集合中。
  • 删除元素remove(Object o) 方法,用于删除集合中的指定元素。
  • 包含元素contains(Object o) 方法,用于检查集合中是否包含某一元素。
3. 底层原理

HashSet 是通过 HashMap 实现的,所有的键(Key)放在 HashMap 中,而值(Value)都设置为一个固定值(通常是 PRESENT 占位符)。
简化的 HashSet 源码实现:
image.png

  • **HashMap**** 实现细节**:
    • 基于哈希表的数组实现;
    • 通过哈希函数将键映射到数组的位置,处理哈希冲突(如链地址法、红黑树);
    • 默认初始容量为 16,负载因子为 0.75,当 HashMap 中的元素数量超过阈值(容量 * 负载因子)时自动扩容。

TreeSet

1. 定义与作用
  • TreeSet 是基于红黑树(Red-Black Tree)实现的有序集合。
  • 主要特点
    • 元素有序(默认按自然顺序排序,也可以通过 Comparator 自定义排序);
    • 不允许有重复元素;
    • 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2. 功能与用法
  • 添加元素add(E e) 方法,用于将元素添加到集合中。
  • 删除元素remove(Object o) 方法,用于删除集合中的指定元素。
  • 包含元素contains(Object o) 方法,用于检查集合中是否包含某一元素。
  • 遍历顺序iterator() 方法返回一个按升序排列的迭代器。
3. 底层原理

TreeSet 实际上是基于 TreeMap 实现的。所有的元素都作为键(Key)存储在 TreeMap 中,而值(Value)则作为一个固定值(通常是 PRESENT 占位符)。
简化的 TreeSet 源码实现:
image.png

  • **TreeMap**** 实现细节**:
    • 基于红黑树(自平衡二叉搜索树)实现;
    • 插入、删除、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 维护元素的有序性,支持按升序、降序遍历。

区别与对比

1. 底层数据结构
  • HashSet:基于哈希表(HashMap)。
  • TreeSet:基于红黑树(TreeMap)。
2. 访问时间复杂度
  • HashSet:O(1) 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 TreeSet:O(log n) 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3. 顺序性
  • HashSet:不保证顺序。
  • TreeSet:保证按自然顺序或自定义顺序。
4. 使用场景
  • HashSet:适用于对快速查找、插入、删除操作有高要求,且不关注元素顺序的场景。
  • TreeSet:适用于需要有序存储元素,且需要在存储时对元素进行排序的场景。

并发情况下的使用

  • 线程安全问题
    • HashSetTreeSet 都不是线程安全的,需要外部同步来保证线程安全。
1. 使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Set

可以使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Set 方法来创建同步的 HashSetTreeSet
image.png

2. 使用 ConcurrentSkipListSet

对于需要线程安全且有序的集合,可以使用 ConcurrentSkipListSet,它是线程安全的并发跳表实现,性能上接近于 TreeSet
image.png

总结

  • HashSetTreeSet 是 Java 中常用的集合实现,前者基于哈希表实现,提供快速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后者基于红黑树实现,提供有序的元素存储。
  • 在并发环境下,使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SetConcurrentSkipListSet 可以确保线程安全。

希望这些解释对你理解 HashSetTreeSet 及其底层原理有所帮助。如果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欢迎继续提问!
:::

反射

:::tips
Java 反射(Reflection)是 Java 提供的一种动态机制,允许程序在运行时检查和操作类的结构、方法、属性等信息。反射能够在运行时动态地创建对象、调用方法、访问属性等,使得程序更加灵活和动态。

反射的基本概念

1. 获取类的 Class 对象

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获得 Class 对象:

  • 通过类名

image.png

  • 通过对象

image.png

  • 通过类的完全限定名

image.png

2. 创建对象

通过反射创建对象:
image.png

3. 获取和调用方法

通过反射获取和调用方法:
image.png

4. 获取和设置属性

通过反射获取和设置属性:
image.png

自定义注解

Java 提供了自定义注解的机制,允许你在代码中定义和使用自己的注解。

1. 创建自定义注解

使用 @interface 关键字来定义注解:
image.png

  • **@Retention**:指定注解的保留策略(例如,运行时保留)。
  • **@Target**:指定注解可以应用的目标(例如,方法、类等)。
2. 使用自定义注解

将自定义注解应用到代码中的方法或类上:
image.png

3. 通过反射解析自定义注解

通过反射获取和解析注解信息:
image.png

反射与自定义注解的实际应用

结合反射与注解,许多框架(如 Spring)实现了强大的功能。例如:

  • 依赖注入:通过注解和反射动态注入依赖。
  • AOP(面向切面编程):通过注解定义切点,利用反射实现横切逻辑。
  • 数据校验:自定义注解与反射结合实现字段验证。

反射的注意事项

  1. 性能开销:反射操作较常规方法调用稍慢,频繁使用可能影响性能。
  2. 安全限制:反射操作可能需要抑制安全检查,因此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3. 可读性与维护性:代码较复杂,可能不易读和维护,谨慎使用。

通过反射和自定义注解,可以实现非常灵活和动态的编程模式,但也需要注意其带来的性能和安全问题。如果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欢迎继续提问!
:::

线程

Java线程介绍一下
:::tips
Java 线程(Thread)是 Java 中进行并发编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线程,Java 程序可以并发地执行任务,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提高程序的吞吐量和响应性。下面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 Java 线程。

1. 什么是线程?

  • 线程:线程是程序运行时的最小执行单元。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每个线程在 JVM 中有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但共享进程的资源,如堆内存。
  • 多线程:多线程是指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执行任务。Java 提供了强大的多线程支持,通过 java.lang.Thread 类和 java.util.concurrent 包实现。

2. 线程的状态

Java 线程有六种状态:

  1. NEW:新创建的线程,尚未启动。
  2. RUNNABLE:运行中的线程,正在执行 Java 代码。
  3. BLOCKED:被阻塞的线程,等待获取锁。
  4. WAITING:等待的线程,无限期等待另一线程特定操作。
  5. TIMED_WAITING:限期等待的线程,等待一定时间。
  6. TERMINATED:已终止的线程,已经结束执行。

3. 创建线程的方式

1. 继承 Thread

通过继承 Thread 类并重写 run 方法来定义线程任务:
image.png

2. 实现 Runnable 接口

通过实现 Runnable 接口并重写 run 方法定义线程任务,然后将 Runnable 实例传递给 Thread 对象:
image.png

3. 实现 Callable 接口

通过实现 Callable 接口并重写 call 方法定义线程任务,Callable 可以返回结果和抛出异常。使用 FutureTask 包装 Callable 实例,并由 Thread 执行:
image.png

4. 线程的生命周期

  1. 创建(new):使用 new 关键字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对象。
  2. 就绪(Runnable):调用线程对象的 start() 方法,该线程进入就绪状态,等待 CPU 调度。
  3. 运行(Running):就绪状态的线程获得 CPU 时间片,开始执行任务。
  4. 阻塞(Blocked/Waiting/Timed_waiting):线程由于等待资源(如 IO 操作)或与其他线程协作而被阻塞。
  5. 结束(Terminated):线程已完成任务或因为异常退出。

5. 线程的常见操作

1. 启动线程

使用 start() 方法启动线程,start() 方法会调用线程中的 run() 方法:
image.png

2. 线程休眠

使用 Thread.sleep(long millis) 方法使当前线程休眠一段时间:
image.png

3. 线程等待与通知

使用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在多线程场景中进行线程间通信:
image.png

4. 线程中断

使用 interrupt() 方法中断线程,isInterrupted() 方法或 interrupted() 静态方法检测线程的中断状态:
image.png
:::

布隆过滤器

介绍一下布隆过滤器,及应用场景
:::tips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

布隆过滤器是一种概率型数据结构,用于检验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集合中。它可以用固定的空间来高效地判断集合的成员资格,但会存在一定的误判率,即可能出现 “假阳性”(False Positive),但不会出现 “假阴性”(False Negative)。这意味着一个元素被判定为不存在时,它必定不在集合中;一个元素被判定为存在时,它可能实际上并不在集合中。
布隆过滤器的主要特点包括:

  1. 高效的空间利用:布隆过滤器通过使用多个哈希函数将一个元素映射到位数组中,大大减少了存储空间的需求。
  2. 支持快速查询:布隆过滤器的查询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1)。
  3. 允许一定的误判率:布隆过滤器允许一定的假阳性率,误判率可以通过调整哈希函数数量和位数组的大小来控制。

布隆过滤器的原理

布隆过滤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位数组:长度为 m 的位数组,初始时所有位都设置为 0。
  2. 哈希函数集合:k 个独立的哈希函数,每个哈希函数将一个输入元素映射为 [0, m-1] 范围内的一个值。

插入操作
将一个元素添加到布隆过滤器中,需要通过 k 个哈希函数对这个元素进行哈希映射,并将得到的 k 个索引位置的位设置为 1。
查询操作
检查一个元素是否在布隆过滤器中,需要通过 k 个哈希函数对这个元素进行哈希映射,检查得到的 k 个索引位置的位是否都为 1,如果都为 1,则该元素可能存在于集合中;如果有一个位为 0,则该元素一定不存在于集合中。

布隆过滤器的实现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布隆过滤器的 Java 实现:
image.png

布隆过滤器的应用场景

布隆过滤器由于其高效的空间利用和快速查询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1. 网页去重
    搜索引擎在爬取网页时,需要判断一个 URL 是否已经被访问过,布隆过滤器可以高效地帮助判断,并减少空间占用。
  2. 缓存穿透
    在缓存系统中,如 Redis 等,布隆过滤器用于防止缓存穿透问题,即频繁查询不存在的缓存数据时,直接查询布隆过滤器,可避免每次都访问底层存储系统。
  3. 垃圾邮件过滤
    邮件系统可使用布隆过滤器快速判断邮箱地址或邮件内容是否存在于已知垃圾邮件特征集合中。
  4. 黑名单系统
    安全系统中使用布隆过滤器判断访问者是否存在于黑名单中,如 IP 地址黑名单等。
  5.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中使用布隆过滤器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存在于数据库中,提高查询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磁盘 I/O 操作。
  6. 基因序列查询
    在生物信息学中,布隆过滤器可以用于快速查询基因序列是否存在于某个基因库中,节省存储空间和查询时间。

布隆过滤器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 高效的存储空间利用。
  • 快速的插入和查询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1)。
  • 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合的判断,尤其是海量数据场景。

缺点

  • 可能会产生假阳性(False Positive),即返回一个元素存在,但实际上并不存在。
  • 无法删除元素,因为无法确定某个位是由哪个元素设置的。
  • 随着哈希函数数量和位数组大小的增加,系统复杂度和计算开销也会增加。

总结

布隆过滤器是一种高效的概率型数据结构,常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合的快速成员资格检测。它凭借其高效的存储利用和查询性能,在许多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需要注意其可能产生的误判率。理解布隆过滤器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可以在实际编程中更有效地解决特定的问题。
如果有更多关于布隆过滤器的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的讨论,欢迎继续提问!
:::

  • 8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